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没有什么新经济.有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没有什么新经济."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樊刚在2002年1月27日的主题年会上做了<2002,中国投资热点前瞻>的演讲."过去所有论证新经济的论点都不成立.有人说,你不是说有新技术怎么会没有新经济呢?新技术多了,人类经济发展史就是一部技术进步的历史.你不能说每出现一个新技术就是一个新经济,对吧?"  相似文献   

2.
一、"新经济"现象及其认识 美国经济从1991年4月至今已经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超过110个月.在此周期间,美国经济增长率维持在3~4%的高水平,失业率持续下降(1999年为4.2%),而通胀率仅在2%上下的水平.这一现象给传统的经济学提出了疑问:菲力普斯曲线是否还起作用?现在美国国内有不少人认为,困扰资本主义社会几百年的经济周期已经消除,通货膨胀业已消亡,美国经济已进入一个"长期繁荣"的新时代.但同时,也有理智的分析认为,作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美国股市含有较大的泡沫成分,2000年初的美国股票市值已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80%,大大高于1929年股市大崩盘前的82%,"新经济"蕴涵着较大的风险和泡沫成分.尽管学者对"新经济"的理解有较大的分歧,但有一点则是一致的,那就是,美国"新经济"为学者提出了崭新的研究课题;全世界的人们正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新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网络掀起了新经济一片天的话,那么生物制药也正在风起云涌、大有欲占新经济"半边天"之势.  相似文献   

4.
现在还来讨论"新经济",也未免太老土了吧,如今时髦的话题是"泡沫经济".想想看,今年上半年,美国工业产量年增长率仅有1%,而且随时都有陷入衰退的危险.许多专家已经给新经济判了死刑.那么,何时把新经济装进棺材呢?答案未免使人吃惊:新经济是名符其实的"新"经济,命长着呢!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经济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经济”一词自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首次提出以后,有关新经济问题讨论的文章不断见诸报端。今年以来,我国理论和企业界也对新经济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文对有关新经济问题讨论中的一些基本观点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新经济的涵义、特点、实质和核心、新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美国新经济的动因等。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从"宠儿"到"弃儿",的过程并不长.1997年3月的<商业周刊>封面报道中首次提出"新经济"的概念;而2001年随着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陷入技术革命导致的第一次萧条.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经济范式转型和新经济的发展,以及创历史纪录的经济扩张,举世瞩目。美国优良的宏观经济绩效更使得各国政府把关国的“技术推进型”增长模式奉为楷模,纷纷效仿,推动着新经济在全球的发展。发轫于美国的新经济革命将彻底改变有史以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无论是对国家、对企业或是对于个人都有深远的意义,新经济也深深地影响着会计行业。本文通过对新经济特征的分析,主要分析新经济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1年5月23日,山东财政学院开元经济研究所举办了首届开元经济论坛,研讨"新经济"及其对经济理论的影响.与会同志围绕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部分发言扼要刊登如下(以发言先后为序):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经济泡沫的粉碎,以160元购买Priceline.com的投资者们此时早已欲哭无泪.遭受新经济重创的投资者们几乎遍体鳞伤,夜不能寐,有时甚至希望"新经济"这一"该死的名词"从来没有出现过.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史学与传统经济史学相比,新的研究方法是其主要特点之一。然而,在当前有关新经济史学文献中,系统研究新经济史学研究方法的文献比较少见。本文认为新经济史学研究方法有其内在的演变和发展路径,其演变规律在于旧研究方法局限性促进了新研究方法的产生。新经济史学的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代替传统经济史学研究方法是如此,博弈论作为新经济史学研究方法的新发展也是克服计量经济方法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在分析经济史中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