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施工企业而言,转变发展方式就是要从传统的单纯依靠资源消耗、增加人员数量,转向依靠技术进步、管理创新、节能环保、绿色施工上来。坚持科学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大指出:"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以科技为支撑,改革为动力。十二五期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这  相似文献   

2.
<正>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这既对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煤炭工业经济提出了要求,也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方向和道路。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其中的含义,对于探索煤炭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出发,对我国17个典型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增长目标的转变、经济发展动力的转变、经济发展约束的转变和经济发展成果的转变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并对2001~2010年间的发展方式转变程度进行测评,结果发现:近10年,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没有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同步变化,主要原因是发展动力和发展约束的制约以及发展成果分享的不公平性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效益为核心内容的新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企业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企业市场化运行的基本特性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命根子",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牛鼻子"O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企业市场化运行是既相互统一、又相互矛盾,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命运共同体。其基本特性是:--具有极其强烈的竞争性。市场犹如战场,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是竞争。优胜劣汰决定企业的你死我活。一…  相似文献   

5.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泊溪一、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所提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含意是广义的,包括了经济发展战略所涉及的经济发展问题的主要内涵。“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展示了我国的光辉前景,并指出实现宏伟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转变经济体制,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一般说,粗放型经济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低级阶段所呈现的状态和相应的经济发展思想,它主要着眼于以上项目来求  相似文献   

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课题组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性1.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要求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告诉我们,经济高速增长的核心在于增长效率提高的推动作用,这个时期的经济增长率中,一般有40%...  相似文献   

8.
当代社会生产发展的主导趋势是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通过集约型经营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最终使社会生产力有一个大的发展,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封闭型经济已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替代,经济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目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势在必行。但是要顺利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指标体系构建及初步测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给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涵,建立了以经济增长、发展动力、资源环境支持、发展成果为基本框架的指数化评价体系。并对2000—2009年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进行测评,得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已发生转变的基本结论,进而指出发展方式转变中存在发展成果严重滞后、环境适应能力未根本性提升等问题,建议通过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市场化程度和科研投入产出率以及改变生产方式等途径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一、煤炭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紧迫任务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当前煤炭经济发展许多矛盾和问题的症结所在。用集约型增长方式的标准来衡量,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通过阐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具有的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出发,进而论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在我国企业改革中的重要性以及在进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煤炭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近几年,人们对煤炭工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讨论十分热烈,提法也不尽一致。有人认为应由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转变,有人认为应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也有人笼统地概括为应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煤炭企业究竟应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呢?我认为首先要正确理解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所谓经济增长方式解释要科学,是指各生产要素以不同的数量和质量的组合形态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式或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简单增加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同矿务局吉永清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国有煤炭企业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及去年煤炭部厅局长座谈会精神,要遵循规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同矿务局现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战略转变的阶段划分与目标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战略转变的阶段划分与目标定位曾繁华一、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历经上百时间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普遍规律。在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上,选择那种类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由许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相似文献   

15.
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三大关键问题山东横河煤矿马亿刚山东矿业学院工商系祝侃,程义全一、煤炭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基础粗放型增长与外延型、数量型增长都是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增长特点,但应有所区分。后者是经济发展不可缺的,当然最终还得转变到内涵型、数...  相似文献   

1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把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作为1997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的重要内容。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既是基于我国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又充分考虑到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和国际经济竞争新形势的要求,是保证我国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一、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从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看,工业化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起步是一个共同现象.而“血拼”式竞争和政府直接参与的地区竞赛成为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显著特点.从“十五”到“十一五”时期,最大的思想进步就是:认识到仅仅在一般的调节手段和政策设计上进行调整,是不足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的.必须进行发展观念上的深刻反思,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和指导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是否能通过树立科学发展观来改变社会价值观,改变竞争和商业文明的基本理念,就成为能否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十几亿人口参与的工业化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对环境的巨大影响是一个极大的人类难题.转变增长方式,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方式推进中国工业化,才能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而能否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决于能否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理论、技术、制度和管理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8.
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刘迎秋经过40多年的建设,特别是经过长达16年改革开放的推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厂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中国经济进人新成长阶段的时候,站在发展的高度,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提高经济整体素质的涵义,阐明实...  相似文献   

19.
张世雄 《工程经济》2015,(1):125-128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煤炭资源就是其中之一。目前我国煤炭资源的乱开乱采行为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煤炭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其转变即将粗放型、高能耗、高污染经济转变为低能耗、高科技经济方式,确保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就煤炭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及相关措施,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煤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五中全会指出:“今后十五年,要下大力量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显著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使社会生产力有一个大的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粗放型的增长向集约型的增长转变,不过分依赖要素投入的增加,而要注重要素的质量和结构。 一、关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规律性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本质而言是属于生产力的发展方式问题,它必然受到生产力发展规律,生产关系发展规律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规律的制约。因此,必须从经济规律的角度来探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