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和财政支出民生化倾向日益突显的背景下,财政民生支出对居民服务性消费的效应及影响机制备受关注。基于2007-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和三阶段最小二乘估计法(3SLS)的实证检验发现,财政民生支出总体对居民服务性消费具有显著挤入效应,居民可支配收入是财政民生支出影响居民服务性消费的重要中介变量,但中介效应的大小存在一定程度城乡差异。对于城镇居民而言,50.7%的挤入效应是通过居民可支配收入产生的,而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挤入效应的贡献率高达70.8%。因此,持续加大"农村倾向"的财政民生支出力度,充分发挥财政民生支出的收入分配功能,是促进居民服务性消费增长和缩小城乡居民服务性消费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逻辑,通过梳理2006年-2018年辽宁相关数据发现:面临着严峻经济下行压力的辽宁,在近些年“与众不同”地扩大了财政民生支出规模,进而提出“增加民生支出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疑问。在此疑问下,构建辽宁财政民生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并量化分析得出扩大财政民生支出可以拉动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这种增长难以持续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广西1981—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民生性支出及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异质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生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挤入城镇居民消费,文化支出挤占城镇居民消费;科技、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挤入农村居民消费,而教育和文化支出挤占农村居民消费;教育和医疗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不及对城镇居民消费的互补效应,科技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引致作用均大于城镇居民,文化支出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替代效应相差不大;收入能有效地拉动内需。基于此,广西民生性支出应向农村倾斜,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资力度,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除此之外,还应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教育、医保和住房支出压力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VaR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入居民支出增长预期变量,结合预防性储蓄动机等因素,能够较全面地解释居民的储蓄和消费行为。VaR(风险值)模型分析说明,支出增长预期对未来消费变化的影响仅次于可支配收入因素,但要强于预防性动机对消费的影响。该分析的政策涵义是,为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应该采取措施抑制教育、住房和医疗保健等支出的过快增长,强化财政的公共服务功能。同时,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5.
作为消费品和投资品的高等教育发展是影响居民消费和储蓄变化的重要因素.1999年我国开始了以扩大招生规模和收取学杂费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教育改革,结构突变检验表明,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发生了结构性突变,同时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与居民年消费量以及高等教育招生人数与居民年终储蓄余额的协整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对居民消费及储蓄的影响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56-1965年挤出消费并拉动储蓄,1970-1998年拉动消费并挤出储蓄,1999-2010年挤出消费并拉动储蓄.由于高等教育学杂费增长超过收入增长、人们对于接受高等教育的渴望以及高等教育资源地域分布的不均衡,目前的高等教育改革不会在短期内扩大内需.必须在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基础上,才能通过高等教育的发展来有效扩大内需;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支持,减少高校收费,并加大对低收入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协整理论出发,对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期收入和长期均衡对居民消费都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从长期来看,要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居民消费与保费收入之间的实证计量结果发现,保费收入与消费支出有长期稳定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着格兰杰因果关系,但是反过来不成立。保费收入水平对我国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保费收入1%的增长会带来消费水平0.53%的增长。我国现阶段正处于调结构、扩内需阶段,提高居民保险消费意识,提高保费收入水平会拉动我国内需,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涛 《地方财政研究》2011,(8):15-19,25
在当前的国富民穷背景下,建设民生财政有其特殊意义。一方面,从湖北居民消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关系看,民生状况令人担忧;另一方面,湖北财政支出年年增长,民生投入也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未能有效改善与财政民生投入的不断增长形成了矛盾——为何财政支出未能改善居民生活。要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必须打造民生财政,合理安排财政支出项目,加大民生倾斜力度,从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群众满意率,缓和当前社会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公共秩序保障。  相似文献   

9.
民生财政是近几年学界和实务界频繁提及的一个热门词汇,然而对于究竟何谓民生财政、民生财政的判断标准乃至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却有颇多分歧。对此极有必要作出正面回应。民生财政不能简单地依托增加民生领域的支出、加大民生支出的比例而达到,必须构建一套包括财政预算制度、收入保障制度、支出方式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在内的从收支计划的确定、执行到效果监督的完整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7~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文章分别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对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从总量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较为合理;第二,从结构角度出发,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较大的挤出作用,说明财政支出的结构严重扭曲;第三,各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了不同效应:经济建设支出、民生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效应;科技支出与财政支农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1.
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分析等经济计量方法,运用甘肃省相关数据,对甘肃农业财政支农资金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经济增长引起了生产性支出的增长,而财政支农中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增长均未明显拉动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基于资产负债表分析法,分别将企业部门、居民部门、金融部门和公共部门作为风险源头考察风险在各部门间的传导路径和机制,并探讨了外部风险冲击对各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关联影响.在此基础上,运用2009年12月2016年9月湖南省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居民部门消费水平的提高对企业部门利润和银行资产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部门的利润减少会引起居民消费水平的降低和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攀升;公共部门收入的下降会迫使居民减少消费支出;而公共部门收入的相关决策更多地表现为外生性,财政收入的调节具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和弹性.进而提出建议: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来防止居民和企业部门过度投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来刺激居民消费支出和企业利润增长,运用宏观审慎管理来降低金融部门风险,以此拉动经济增长井降低宏观经济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3.
根据预防性储蓄理论,预防性动机是居民储蓄增加的显著原因。但是,国内外的部分实证分析表明,预防性动机的强度并不显著。为此,在预防性储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未来支出增加的预期是导致居民储蓄提高的重要原因。为了促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应该采取措施抑制教育、住房和医疗保健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同时,应该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三驾马车"中的消费驱动力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全社会消费能力中,居民消费能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扩大居民消费,增强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近年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文以城镇居民消费为研究对象,对城镇不同收入阶层的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实证分析,分别采用简单回归,误差修正模型,以及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提出政策建议,增强城镇居民消费能力的两种有效途径是提高居民的持久性收入并逐步缩小居民的贫富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利用山东省的相关数据,运用VAR模型、Jonhansen协整检验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贷款与农业产业增加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贷款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分别拉动农业产业增加值增长0.33和0.1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韩城市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与支出预期特征是,消费倾向稳中趋降,储蓄意愿稳中有升;居民消费心态稳定;即期消费档次不断提高;未来支出预期结构发生了变化;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消费意向不同.影响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仍显偏低;收入差距较大;未来消费预期不确定,居民即期消费能力削弱.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长;优化消费品供给结构,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镇居民小额保险制度;鼓励和推行新的消费方式,提升居民消费品位;拓展消费信贷,促使消费增长应成为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而居民消费率却呈现下降趋势,成为阻碍经济增长方式从外需拉动到内需拉动转型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收入分配差距对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影响,进而提出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民主财政理论的"中间投票人模型"为基础,验证我国公共支出增长和个人需求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总支出与人口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与"中间选民"收入呈负相关关系、与"中间选民"承担税负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建设支出、行政管理支出、文教卫支出都与"中间选民"收入、承担税负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说明"中间投票人模型",在我国应用的局限性;或者是我国公共支出总量和单项支出都没有达到居民偏好的"饱和点",应该加大公共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最优消费行为理论,考虑到中国居民消费的特点,将政府民生支出引入到最优消费函数中进行分析并得出民生投资性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函数,最后利用1978—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民生投资性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具有正的长期和短期效应,且长期效应要大于短期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前扩大国内消费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借鉴FRB/Global模型的通胀预期理性修正技术,构建我国消费测度的通胀预期理性修正模型,分析影响居民消费因素可知,基于2000—2011年季度数据的预期修正模型可较好地解释我国消费现实。通过收入对消费影响程度增加,通胀预期上升,但居民仍然出现储蓄意愿增强和消费下降,以及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与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率表现出的负相关的信息,对居民消费约束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