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2000—2010年中国与韩国双边服务贸易G-L指数和MIIT指数,结果表明:中韩两国在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和通讯服务等部门呈现出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但在其他商业服务和政府服务等部门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要;从动态变化的角度来看,两国服务业的边际贸易有明显趋向于产业间贸易的变化趋势,说明中韩服务业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劳动和资本要素对服务业比较优势和贸易格局的影响在逐渐减弱,而政府的产业政策逐渐成为决定服务贸易竞争力和贸易格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改善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2.
从服务贸易发展总量、服务贸易行业结构、竞争力指数三个角度对中美两国的服务贸易发展进行 了比较分析,两国服务贸易发展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美国在高附加值知识繁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贸易方面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而中国在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拥有相对优势.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两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针对回归结果提出了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巴西是中国在拉芙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已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巴贸易互补性强。本文简要概述了两国的资源禀赋。通过计算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中国与巴西的竞争互补指数来分析两国贸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发现中国与巴西的贸易结构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和较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贸易结合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特化系数对中新双边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进行了研究,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证明中国与新加坡在比较优势上存在较明显差异,进而分析了中新贸易互补关系及其产生原因,得出结论。基于产业内分工、相似需求和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内互补成为中新两国贸易关系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2012年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4700亿美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全球排名第三,但国际竞争力还很弱,规模上仅占全部贸易额的10%,总量上仅是美国的44%。本文通过对联合国贸发组织会议(UNCTAD)、中国商务部及中国海关公布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整理,从国际市场占有率、TC指数、RCA指数及STO指数对中美两国服务贸易各部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服务贸易在计算机与信息服务部门发展迅速,在建筑部门同时具有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而在金融服务、版税与许可证费用两个服务贸易部门同时存在竞争弱势和比较劣势。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新兴11国”不仅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且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11国”间的贸易合作,无论对产业结构优化还是对产业发展与演进,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新兴11国”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分析“新兴11国”经贸关系现状的基础上,构建对称性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称性贸易互补性指数以及对称性贸易竞争性指数,进一步分析“新兴11国”的比较优势产业以及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产业互补性与竞争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建筑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测度与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建筑服务的进出口数据,通过构造"10国经济体模型"计算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等贸易竞争力指标,对中国建筑服务贸易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建筑服务贸易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且整体呈不断上升趋势。针对中国建筑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提升中国建筑服务贸易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运用建筑服务的进出口数据,通过构造“10国经济体模型”来计算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等贸易竞争力指标,对中国建筑服务贸易竞争力状况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建筑服务贸易已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且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澳货物贸易逆差为切入点,从实证数据分析出发,借助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工具研究了中澳双边产品贸易结构、各具比较优势的产业现状,证实了两国仍以产业间为主的较强的贸易互补性。根据两国货物贸易互补性的变化趋势,为推进中澳贸易进一步发展,本文提出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对2000~2008年中国内地与香港服务业产业内贸易G-L指数和MIIT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探讨内地与香港服务业各部门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及原因。研究发现,内地与香港的服务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其他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等项目呈现出显著的产业间贸易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近十年的贸易统计数据,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对中俄贸易的互补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俄两国如能各自出口比较优势产品可以在贸易中实现互惠互利,并且两国贸易的互补性极强,具有长期贸易合作的潜力和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中哈两国国际贸易的相关数据,从中哈两国的贸易结合度、贸易互补性、贸易比较优势等方面分析了中哈两国双边贸易情况,指出:中哈两国经贸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因在于双方贸易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中哈两国在外贸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但由于两国外贸结构存在差异,中国对哈国商品存在硬性需求,而哈国对中国商品需求却存在较为明显的可替代性.因此,中国应当进一步提升外贸商品结构,加大对哈国市场的调研开拓力度,提升中国商品品牌形象,以充分应对哈国加入关税同盟及世贸组织后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中国与东盟五国的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分别从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的角度对中国与东盟五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实证和比较分析,指出了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低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最后就中国如何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中提升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计算哈中两国贸易互补性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哈中两国贸易发展现状,具体分析在两国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和原因。通过计量方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哈中贸易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人均GDP、出口成本、汇率、哈国贸易开放程度,都对哈中贸易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从两国政府、企业层面提出了减少哈中贸易障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英两国经贸往来历史悠久,但两国双边贸易仅占两国对外贸易额的10%左右。笔者利用RCA指数、IIT指数以及TCI指数分析中英货物贸易的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指出中英货物贸易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贸易竞争性、互补性为切入点,采用多个测算指数,从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及贸易联系紧密程度三个层面,对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关系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发现双方贸易合作的潜力空间.结果表明: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竞争性、互补性都逐渐上升,但贸易互补性大于贸易竞争性;双方贸易互补性以产业间贸易形态为特征;贸易联系紧密度不够,但呈现逐渐加强的趋势.本文建议通过加快推动自贸区建立,深化双方能源合作,加快出口部门产业升级,拓展多领域合作等措施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强化贸易互补优势并协调多方利益分配,以期进一步拓展双方的经贸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国与巴西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和贸易结合度的分析,得出巴西在初级产品出口方面具有极强的竞争优势,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两国在贸易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以及发展潜力,但是也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性和贸易摩擦。采取恰当的经贸政策,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国与巴西的比较优势,加强中巴的互补性贸易。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农产品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互补指数(TCI)分析中国与日本、韩国、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互补性。研究显示,中—日、中—韩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弱,但在某些农产品上中—日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是竞争性和互补性并存,但有较大的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生产性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较弱,部门结构不合理制约着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乃至货物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基于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对中美两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及货物贸易的竞争力进行测算,并通过回归检验和灰色关联分析得出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的新思路,即层次递进,重点突出,优先发展金融、运输、保险、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20.
基于联合国统计署商品贸易数据库2000年—2007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测算贸易强度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从实证分析的角度验证了中新两国在十大类商品贸易比较优势上存在的差异性,揭示了中新贸易的互补性关系,并从产业内贸易角度进一步考察了中新贸易的态势,最后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