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对建立列尾装置运营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铁路局、铁路分局、枢纽中心、列尾装置作业点的列尾装置主机运营信息监测管理系统 ,是为了在列尾装置管理中 ,提高传输列尾装置运用动态和基本信息的速度和准确性 ,以增大列尾装置保障列车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并实现运输信息共享。系统集实时作业信息处理和运用分析决策为一体 ,实现远程网络传输。系统通过列尾装置主机运用作业表、列尾装置主机调配表和列尾装置信息汇总表来实现系统运营信息监测、管理功能。同时指出列尾装置运营管理模式的多样性不利于列尾装置的运用管理 ;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实现车站列车到发信息与列尾装置作业点系统的共享 ;并加强列尾装置作业人员计算机等业务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2C1-H(K)DS型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以下简称列尾装置)在结构性能、信号传输、报警方法和安装稳定性等方面的技术改进。该型号列尾装置在技术性能上的提高和新功能的增加,使其能适应于任何线路和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全天候运用。  相似文献   

3.
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以下简称综合系统)是根据铁路部门的安全需要提出的课题。该系统包括以下设备:车载预警电台、列尾安全防护装置(含列尾司机控制盒和列尾主机)、道口预警电台、袖珍式和便携式列车接近预警器、TAX箱适配器,以及有关测试设备和数据读取设备。该系统  相似文献   

4.
成都铁路局科研所经十几年研制开发的列尾装置 ,已在全路范围内广泛应用。其研制的CP 3B型列尾装置除达到部颁标准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功能外 ,还具备列尾装置司机控制盒数字显示列车尾部风压值 ;列尾装置主机对列车风管泄露自动检测和智能增漏检测 ;列车进站停车自动复示列车尾部风压 ;列车风管断离自动报警 ;在长大隧道中 ,利用地面中继器实现正常通信等功能和特点。新设计的头尾双黑匣CP 3C型除具CP 3B型的特点外 ;还具有采集存储分析和处理数据等更先进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列尾装置)在实际运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进行了数字化列尾装置电池组和数字化充放电设备的研制,介绍了设备的结构、功能,以及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根据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在大秦线的运用,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列尾设备周转调配、降低列尾设备故障率、解决列尾装置专用信号传输问题、提高作业人员安全保障等措施.建议采用新型排风量检测台,取消列车排风试验环节,提高运输效率;利用大秦线既有GSM-R网络实现列尾装置的信号传输,达到取消列尾中继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4,26(1):64-66
1系统概况800MHz列尾和列车安全预警系统,包括车载预警电台、列尾安全防护装置(含列尾司机控制盒和列尾主机)、道口预警电台、袖珍式和便携式列车接近预警器。车载预警电台设备与列尾控制盒连接,可查询列尾风压、排风及接收列尾主机的风压报警,以及电池电压报警信息;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车载预警电台通过无线向沿线作业人员传送列车接近的信息(包括车次号、位置和速度),提醒作业人员采取措施避让列车。同时,还可通过无线向前方道口及工务施工人员传送列车接近的信息。列车接近预警器接收到列车接近预警信息,发出单音或声音 振动提示,并在LCD…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列尾装置须优先在半自动闭塞区段、线路长大下坡坡段配置的两优先配置原则 ,及在石家庄铁路分局的配置数量和方法。列尾装置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瞬间排风列尾装置主机不报警、频道相互干扰等结构设计问题 ,与厂家共同研究改进 ;工作人员操作不当等原因引发的问题 ,经实施制定、完善使用和维护列尾装置的规章制度、加强技术业务培训等管理办法后得到解决 ,列尾装置应用效果显著。对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重庆铁路分局从 1999年 7月开始采用列尾装置 ,逐步实现了管内全部取消守车 ,对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运输安全起到了显著作用。铁路分局运输分处在对列尾装置的设备使用、管理模式和维修体系等方面不断实践、大胆探索 ,使列尾装置的用管修办法逐步得到完善和规范。重庆铁路分局的列尾装置管理工作走上了正轨 ,设备完好率始终保持在 98%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是提高铁路设备科技含量、提高列车运行速度、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一种新型产品。根据目前北京铁路局在各单线区段运行的货物列车上使用列尾装置的情况,提出了目前列尾装置在生产、使用、维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据此,围绕建立健全制度、人员培训、维修资金等问题,对如何使用和管理列尾装置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