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月2日,一名温州商人未满两岁的儿子在重庆的家中被保姆偷走。此事引起全国20多  相似文献   

2.
何女士的烦恼 上海的何女士没有想到,现实版的《田教授家的28个保姆》居然会在自己家里上演。自从4年前生下儿子小奕后,家里的保姆就象走马灯似的,一个接一个地换,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竟没有一个保姆干满一年。算算这4年来,家里的保姆换了委实不下10个了。  相似文献   

3.
蝴蝶 《开放潮》2005,(6):33-35
一个小保姆进入一个富豪之家打工,谁料,先是东家男主人惨遭车祸,后是东家太太抛下13岁的儿子远走他乡……17岁的小保姆勇敢地挑起了抚幼重担。“小东家”不负所望,考上了大学,并留学美国获得电子博士学位。2004年12月11日,“东家少爷”回国接保姆去国外定居,当见到只比自己大4岁,陪伴自己11年的保姆时,他跪在地上,泪雨飞扬叫了一声“妈”。《西江月(打工纪实)》刊署名蝴蝶的文章细细道出一个真情故事。  相似文献   

4.
有一种效率     
张田勘 《民营视界》2004,(10):33-33
儿子给母亲寄生活费和保姆费,刚开始是一月一寄,再后来,半年一寄,最后一年一寄,母亲一一接受了。  相似文献   

5.
黄启珍  小英 《西部人》2004,(8):24-25
当上明星保姆我叫黄启珍今年65岁,是重庆市江北区鱼嘴三佛村人。我生育了两个儿子,但都不争气,一个被判了死刑;另一个,至今还在新疆坐牢。我和两个孙子相依为命。为了让两个孙子以后有个好前途,1987年4月,我离开家乡来到重庆市当了名保姆。我的善良勤快为我赢来了好名声,重庆市  相似文献   

6.
伤心伞     
在生活秩序完全失常的日子里,儿子来到了我们身边。可以说,真是既高兴,又发愁。儿子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他给这个仅有两人的世界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但那时,我们即使买一件最普通的衣服,也是要下很大决心的,更不要说请保姆了。再说,那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面临诸多挑战。对多数失能、半失能老人而言,养老机构往往一床难求;居家养老,"四二一"家庭结构,决定了老人很难享受子辈的尽心侍奉。求助保姆也难尽如人意,个别家庭甚至因请保姆而引狼入室。广州"蛇蝎保姆"何天带,为工钱早日到手先后毒死雇主10人;杭州"索命保姆"莫某晶纵火使雇主两代四口葬身火海。这两起令人发指的事件虽属极端特例,但也反映出了保姆市场良莠不齐  相似文献   

8.
宽容的力量     
曾有一白姓女同事,生有一子,那年一岁过半,家里请了位远方亲戚当保姆。那是天寒地冻的一天,孩子将棉裤尿湿了,小保姆眼看快要下班,换棉裤怕主人责骂她贪玩不端孩子尿,遂将孩子置于锅灶上想暖干棉裤(那时是水泥砌的锅台)棉裤渐渐蓄攒了热量,  相似文献   

9.
哈尔滨有一个失偶多年的母亲.为儿子陪读了9年,从儿子中考,一直陪读到儿子考研。第一次考研失败了,儿子为了母亲再考;第二次考研又失败了,儿子还想为了母亲再考。但严重的抑郁症,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他持刀自残,母亲夺刀相救,结果,刀子误刺母亲,险些要了母亲51岁的性命。  相似文献   

10.
近日,南京城南某职介所又多了一项招聘业务,有人要为自家的宠物请个保姆。然而,求职者中却没有人愿意做"狗妈妈"。招聘者要求,保姆应为40岁左右的女性,初中以上文化程度,长相也要好看,月工资400元左右,最主要的条件是要把狗当孩子看待。  相似文献   

11.
四川凉山童工事件牵动了公众的目光。当我们欣喜于童工被解救之时,4月29日《南方都市报》的后续报道却让人深思:记者在采访童工马海曲布的母亲时表示,“你儿子在那边很可怜,两三天才能吃到一顿米饭。”但他母亲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两三天就能吃到一顿米饭。”这位前几秒钟还在为儿子失踪而痛苦流涕的母亲,突然变得一脸惊喜。  相似文献   

12.
23年前,年仅12岁的他不得不辍学回家,成了放牛娃;23年后,已是两个孩子父亲的他又成了儿子的同班同学——  若非亲眼所见,记者怎么也不会相信,一位偏远山村的农民会在35岁时,与儿子同班攻读小学,而且在一年后,父子双双以班里前两名的成绩考入地区重点中学。 这位上小学的农民名叫汪永平,生于1964年11月,安徽省东至县(隶属池州地区)官港镇郑元村人,现为东至县第二中学初一(2)班学生,与儿子汪安泰同班,比在同校读书的女儿低两届。 他12岁时因成分不好,不得不辍学回家,当从美国回来的父母说起满口的英语时,女儿早已是中学…  相似文献   

13.
老漂是中国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出现的新现象,指的是随子女从原户籍地流入城市但并未落户的60岁以上的老人。老漂分为养老型、劳动型以及保姆型。文章的关注对象是"保姆型"老漂,分别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角度阐释"保姆型"老漂重建社会资本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江娃  吕宜成 《西部人》2004,(6):25-26
一场意外让她失去了心爱的丈夫,剩下她和3岁的儿子过着清苦的生活.孤儿寡母的日子可想而知,实在无奈之下她将3岁的儿子送养他人,然后另嫁.几十年过去了,儿子已经成为留美博士,她多想儿子能叫她一声“妈“,然而儿子却以她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为由,拒绝了.……  相似文献   

15.
手机时代     
吕途  苏青 《走向世界》2007,(8):18-19
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对正在PK的母子。妈妈40岁左右,儿子10岁左右。他们之间有一段听起来很平常但细琢磨起来很精彩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确山县任店镇黄店村71岁的老党员袁水有六个儿子。儿子们一个比一个强,连两个聋哑儿也奔上了小康。  相似文献   

17.
阳春三月,45岁的徐志琴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教学院“保姆班“班主任的手中接过了一纸大专文凭。文凭与职业证书的“双剑合璧“让徐志琴自信地把起薪定在了5000元。  相似文献   

18.
米晓 《沪港经济》2008,(12):29-29
汇源之卖 A面 事件回顾: 2008年9月3日,朱新礼将上市公司汇源果汁以196亿港元卖给可口可乐,其中朱新礼个人将套现74亿港币。他表示,企业做大了,就要像卖儿子一样卖掉。此言一出,舆论哗然,网上有激愤者甚至骂朱某为“卖国贼”。  相似文献   

19.
相信所有请过中国保姆的人家里都有类似的烦恼,那就是和保姆相处久了全都是"人情大干道理"。明明规定好的家务活丢三落四,主人一不在家就偷懒睡觉,和邻居闲聊起来才知道保姆早已把家中琐事,恨不得连昨晚吃了啥都说了出去。更无奈的是与保姆相处还要处处小心,否则稍有不高兴他们直接拎包走人,让你措手不及。也许是基于上述种种不良口碑,让保姆中的"劳斯莱斯"——有着专业口碑的菲佣在中国市场变得更加紧俏。此前在微信朋友圈里流传过一份  相似文献   

20.
有这么一个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对相亲相爱的年轻夫妇和他们的一个儿子。他们的儿子不光模样俊秀,而且聪明非凡,简直就是一颗金银不换的掌上明珠。然而,年轻的父母却常常为他们的明珠而伤心而痛苦而忧愁,满面泪流不止。因为,儿子是个天生的聋哑人。每当父亲打算吸烟时,5岁的儿子就举着打燃的火机帮爸爸去点。而当母亲一但坐在梳妆台前,儿子又会跑过去,将梳子、眉笔、唇膏之类井井有条地摆放在她的面前,尔后仰起苹果般好看的小圆脸,等候妈妈俯身奖他一个甜蜜的吻。父母上班走后,儿子就抹桌凳,拖地板,倒垃圾,不停地做着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