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0~2006年江苏28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江苏FDI通过前后向关联对内资企业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整个外资制造行业以及外资高科技行业,通过前后向关联产生的溢出效应都非常显著。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发现,整个外资制造行业正向溢出主要由于促进内资企业技术进步所导致,对于技术效率的溢出效应为负;外资高科技行业通过前后向关联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溢出,对内资制造业技术效率后向关联溢出效应为正,前向关联溢出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2.
国际知识资本溢出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引擎。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进口溢出的知识资本和FDI溢出的知识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国际知识资本均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进口溢出的知识资本促进弹性大于FDI溢出的知识资本,但在加入交叉项后两者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这主要是由于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技术封锁导致;国际知识资本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东部的促进效应明显优于中西部。这一发现为我国更高效地利用国际知识资本进行区域间协调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已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利用2003—2020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全赋能效应模型,运用反事实分析方法,分析数字经济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赋能效应,这种效应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条路径实现,其中,通过技术进步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作用路径。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在合理化、高级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应较大,而赋能技术效率的效应相对较小;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着力发挥数字经济对技术进步赋能作用,使得数字经济深度赋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果更为明显;数字经济对南方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为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赋能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  相似文献   

4.
陈立龙 《物流科技》2014,(2):28-29,35
文章探讨了FDI技术溢出机理,分别就水平溢出效应和垂直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影响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因素,包括东道国吸收能力与技术差距、市场竞争与跨国公司投资动机。还从产业引进与培育、制度建设及人才战略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更好发挥FDI技术溢出效应,促进我国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以2002—2016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选取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贸易开放和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进而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FDI对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验证了“污染避难所”假说,且这种影响存在一定的区域异质性,贸易开放对东部沿海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而FDI对中西部内陆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贸易开放与FDI的交互作用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说明贸易开放和FDI的良性作用机制已形成;科技投入、物质资本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均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宁 《企业活力》2008,(9):74-76
<正>FDI技术溢出效应是经济学意义上的一种外部效应,主要研究技术外溢,这里的技术包括产品技术、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科学的企业组织与管理技术等。由于FDI内含的人力资本、研发投入等因素通过各种渠道导致技术的非自愿扩散,从而促进了东道国生产率增长,对东道国经济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存在区域性差异。基于DEA分解的Malmquist指数法分解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制造业TFP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而中西部地区则表现为技术效率的提升。就影响因素而言,FDI以及汇率波动对东部地区制造业TFP变动的影响显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则对西部地区制造业TFP提升有着重要作用。此外,市场化进程也对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提高碳全要素生产率是有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城市低碳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3—2019年中国城市数据,研究制造业集聚对城市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异质性分析表明,制造业集聚的抑制作用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变得不再显著。宏观机制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抑制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原因主要在于其对碳技术效率和碳技术进步的抑制,在匹配城市土地出让数据的基础上,制造业集聚扩大了土地供给面积、提高了土地成交价格,导致集聚拥挤效应凸显,阻碍知识溢出,不利于提高城市碳全要素生产率。微观机制分析表明,在匹配企业微观数据后,制造业集聚显著抑制了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数量的增加,损害了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在讨论FDI对东道国科技能力的影响时,人们会关注到技术外溢.FDI的进入,究竟是通过外溢效应刺激了东道国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还是使得东道国企业过分依赖外国的技术,从而丧失了自主研发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单纯的正溢出和负溢出的表述和观点都是不全面的.应该说,FDI存在技术外溢的可能.但外资企业由于逐利的本性,一般不会主动外溢技术,内资企业也并非总能利用FDI技术外溢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基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研究表明,FDI技术外溢的实现程度也制约于东道国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东道国的竞争机制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技术溢出的视角,文章通过构建前向关联指数与后向关联指数,实证分析中国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生产性服务业FDI可以通过前向溢出与后向溢出的渠道促进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且前向溢出的效果强于后向溢出;分行业来看,金融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最强,其次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再次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于第四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11.
《Economic Outlook》1979,4(2):10-10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物流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构建1999~2006年中国30个省区市物流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应用Malmquist-DEA方法,对中国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来源、差异与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各地区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态势,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效率的恶化阻碍了生产率的增长;各地区存在严重的投入拥挤和资源浪费现象;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差异,原因各不相同;东部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最快,西部技术进步增长明显,相对而言,低水平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使得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最慢.σ检验表明,技术效率在三大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有发散的趋势.目前应注重物流业的规划、管理及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娟 《价值工程》2011,30(17):128-129
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提出了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技术,技术进步,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之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技术的经济学定义,技术进步概念,技术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的学科定义。  相似文献   

16.
用DEA方法评测知识生产中的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1996~2003年我国29个省区市大中型工业企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技术将知识生产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并检验了各省份知识生产中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收敛情况。研究发现,1996~2003年期间我国工业企业知识生产中的技术效率有所提高、技术进步出现下降,知识生产率下降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下降。研究还表明,知识生产中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存在着条件收敛,但不存在绝对收敛。  相似文献   

17.
1前言 技术标准是实现新技术规模化应用的保障和市场化强有力的支撑。建立在先进而成熟的技术和成功经验基础上的标准,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地扩大新技术的产业化规模,更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然而,技术标准如何才能有效地对上述社会活动产生影响,通过怎样的运行机制才能使先进的技术标准得到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oposes an alternative model for separating technical change from time-varying technical inefficiency. The proposed formulation uses the general index, developed by Baltagi and Griffin (1988), to model technical change in the production frontier function and a quadratic function of time, as in Cornwell, Schmidt and Sickles (1990), to capture the temporal pattern of technical inefficiency. In such a setting, all parameters associated with the rate of 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temporal pattern of technical inefficiency are identified separately. Moreover, the proposed formulation is independent of any distributional assumption concerning the one-sided error term associated with technical inefficiency, and it can be estimated in a single stage with non-linear FGLS. Empirical results based on a translog production frontier, and estimates of technical inefficiency and technical change are presented for the UK dairy sector over the period 1982–1992.  相似文献   

19.
宗静 《价值工程》2010,29(29):80-80
建筑物想要在投入使用后保持稳定,就必须有一个牢固的基础,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桩基础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此项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般情况下的技术进步其工作和项目是单项性和相对孤立的,并以取得技术优势为目的,技术进步的结果是创立其核心功能.战略态下的技术进步强调与企业的各项工作、组织结构以及企业环境的协调发展,主张以建立企业的经营优势增加竞争力为目的,并在功能、创新上实施与技术核心功能项目相配套的附加功能创新,实现软硬技术的同时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