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凌去 《当代经济》2007,(6S):102-104
信用卡恶意透支是令银行业头疼的顽疾,主要存在频繁透支、骗领信用卡透支、相互勾结透支、诈骗型透支等四种形式。导致信用卡透支防不胜防的主要原因有相关法律法规和信用体系滞后、领卡审核不严、担保措施不力、催收欠款不力及信用卡网络发展滞后等。针对上述原因,应相应的采取加快完善信用卡法制环境、建立全国性个人信用体系、严格资信审查、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完善担保制度、加大催收欠款和打击恶意透支的力度等防范措施,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2.
朱凌云 《当代经济》2007,(11):102-104
信用卡恶意透支是令银行业头疼的顽疾,主要存在频繁透支、骗领信用卡透支、相互勾结透支、诈骗型透支等四种形式.导致信用卡透支防不胜防的主要原因有相关法律法规和信用体系滞后、领卡审核不严、担保措施不力、催收欠款不力及信用卡网络发展滞后等.针对上述原因,应相应的采取加快完善信用卡法制环境、建立全国性个人信用体系、严格资信审查、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完善担保制度、加大催收欠款和打击恶意透支的力度等防范措施,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的限度内.  相似文献   

3.
现行刑法第196条规定: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本文主要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用卡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信用透支造成的风险。以持卡人个人意志划分为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指持卡人明知无力偿还,却利用信用卡限额内的信用功能,进行大量的提取现金、消费,导致恶意透支而造成的风险。客观原因是指持卡人由于意外情况发生或交通信息传递的滞后及经办人不按规定办事而造成的信用透支风险。 二是同业竞争造成的风险。多卡并行,各自为政,争夺客户,抢占市场,甚至造成一些信用卡业务部有章不循,随意放宽发卡和授权条件,结果给一些资信较差的客户及不法分子占了空子,顺利办卡。导致恶意透支及…  相似文献   

5.
行为人借用他人信用卡恶意透支,经发卡银行催收后拒不归还的行为,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比之普通的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要严重。但是在罪刑法定原则之下,借卡恶透的行为并不符合刑法第196条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少数情况可能会构成刑法第177条之一第1款第2项的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但是处罚的力度明显偏轻。立法和司法解释应关注这种处罚漏洞,现阶段则应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控制借卡恶透行为的泛滥。  相似文献   

6.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成高发态势,占据金融犯罪的绝大多数,严重扰乱金融管理秩序。此类案件呈现涉案金额相对较少,涉案主体年轻化,案发后及时还款,处罚相对较轻的特点。司法实践中认定催收要件存在一定的疑点难点问题、催收要件的必要性、催收的有效形式以及时间问题值得注意。为有效预防和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建议发卡银行规范信用卡业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大法制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7.
孙玉仁 《时代经贸》2007,5(9X):169-170
恶意透支犯罪是当前经济领域中利用信用卡作为犯罪工具的一种犯罪,是信用卡诈骗罪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征相对其他信用卡犯罪有特殊之处,因此有必要对恶意透支进行分析,予以准确界定,以便协调立法冲突。本文围绕恶意透支信用卡犯罪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做了探讨,并为完善立法提出了建议,以求共识。  相似文献   

8.
孙玉仁 《时代经贸》2007,5(9):169-170
恶意透支犯罪是当前经济领域中利用信用卡作为犯罪工具的一种犯罪,是信用卡诈骗罪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征相对其他信用卡犯罪有特殊之处,因此有必要对恶意透支进行分析,予以准确界定,以便协调立法冲突.本文围绕恶意透支信用卡犯罪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做了探讨,并为完善立法提出了建议,以求共识.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7,(2)
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是常见多发性犯罪,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持卡人"的认定却颇多分歧,从而造成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司法认定的混乱和司法裁判的不统一。文章从法理的角度,对恶意透支性信用卡诈骗罪"持卡人"进行了分析,力图正本清源,还"持卡人"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阚晶 《当代经济》2011,(21):22-2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金融意识的加强,信用卡需求量逐渐增大。伴随着信用卡使用率的提高,信用卡透支纠纷也逐渐增多。如何正确对待并处理好这些纠纷,对提高信用卡使用性能和保障国家资金的安全至关重要。本文从督促程序和民事诉讼程序两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解决信用卡透支纠纷,探讨了两种程序存在的不足和对其进行完善的措施,从而最终保障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美国在1952年首次发行全球第一张信用卡,信用卡就在全球迅速发展起来。如今,信用卡业务已经成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银行业的主要业务之一。在中国开放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以后,中国用户越来越多地接受了刷卡买单、透支消费的支付观念。一方面,是信用卡在现代社会经济交往中的广泛应用,网上交易和移动支付使信用卡的支付领域不断扩展;另一方面,却是信用卡盗刷现象屡禁不止,个人信息的泄露事件频繁曝光,信用卡资金保障和交易安全着实让人担心。  相似文献   

12.
信用卡业务在我国方兴未艾.据中国银联的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我国信用卡发卡量累计已达4000万张,国内信用卡透支余额将近150亿元人民币,发卡量和透支余额均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3.
梁佳眉 《经济师》2009,(4):24-24
信用卡业务已经成为银行零售业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刷卡消费操作方便、快捷正受到群众的欢迎,逐渐成为百姓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结算工具。而由于现阶段我国信用卡市场还不健全,利用信用卡套现或是恶意透支行为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4.
巧用信用卡     
丰西 《经济论坛》2000,(13):21-21
信用卡体积虽小,但它的功能却很多。持卡人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信用卡的各种功能,为自己理财提供更多的方便、实惠和安全。 巧用免息期 降低消费成本   信用卡除了支付、结算、汇兑、储蓄的功能外,更重要的是透支贷款功能。从去年 3月 1日起开始实行的新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个人卡单笔可以透支 2万元,月透支额不得超过 5万元。由于信用卡采用的是循环贷款形式,持卡人只要是在银行确定的贷款额度之内,随时都可以获得贷款,无须重复申请,当这一次的贷款使用完毕偿还之后,信贷额度又会自动恢复。贷记卡持卡人在进行非现金…  相似文献   

15.
中韩两国信用卡业务都始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但因中国信用卡业务比较单一,而且法律法规不完善,所以同韩国的信用卡业务相比较就非常落后。韩国信用卡业务的当事人只有发卡机构、持卡人和特约商户,而中国却还有担保人。在信用卡挂失后的风险承担问题方面,韩国采取的是发卡机构承担主义,而中国采取的却是持卡人承担主义。通过对中韩信用卡法律问题的比较分析,可为中国制定完善的信用卡法律法规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吴丹 《时代经贸》2011,(20):177-178
信用卡在经济垒球化地今天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信用卡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信用卡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高风险、高收益的产业,持卡人的冒险心理、发卡行的管理不善、国外银行信用卡的竞争等因素都说明了信用卡系统存在的风险,防范信用卡系统风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综述信用卡系统风险防范,分别是我国信用卡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我国银行信用卡系统风险的种类、我国银行信用卡系统风险产生的原因、我国银行信用卡系统风险防范的措施。希望中国的信用卡系统能更加完善,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银行应尽早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随着持卡人群及透支额度的日益庞大,其风险隐患也逐步显现。本文从分析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现状入手.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剖析信用卡风险的表现及成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抢占信用卡市场,大学生开始成为银行期望占领的群体,面对信用卡这一“透支未来钱”的时尚消费方式。在潇洒刷卡的背后,大学生们逐渐成为新一代的“卡奴”。对大学生正确的消费、理财观念的引导与培养成为当务之急。现实中应对大学生信用卡市场现状分析,探索“卡奴”现象产生的原因,多方面提出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信用卡作为一种方便时尚的生活消费方式,也发展迅猛,成为金融业最成功的金融创新产品之一.然而相比美国等经济发达国家近八十年的信用卡发展历史,我国的信用卡体系还不够成熟完善,在信用卡风险管理上仍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金官旺 《经济师》2005,(7):52-52
1.信用卡的盈利水平较低。信用卡的盈利途径包括信用卡的透支利息、从特约商户那里提取的手续费及信用卡的年费.但各行为争市场份额,不计成本的竞争,如免年费和免存取手续费等,降低了信用卡的业务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