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晓舒 《当代经济》2006,(15):58-59
我国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张培刚对工业化给出了比较独特而全面的定义.他将工业化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与那种认为工业化是工业产出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持续增加,以及在工业部门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增加的定义不同,前者定义显然更为广泛,将工业化理解为整个经济的现代化;而且前者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全面解释了工业化,包括初级的生产要素(一般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和被创造出来的生产要素(包括基础设施、技术创新和革命、企业家才能).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理论模型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工业化、城镇化的概念与相互关系 工业化、城镇化的定义有很多种,从二者关系来理解,工业化、城镇化都是一种生产要素的转移过程,前者是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转移,后者是在不同空间地域的转移,转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高的生产要素(预期)收益率。相应地,工业化可以理解  相似文献   

3.
轻工业是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轻工业和农业、重工业的比例关系是国民经济中的最重要的比例关系之一。正确地处理好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比例关系是整个国民经济計划安排中的一个关鍵問題,也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問題。正如毛澤东同志所指出的:“工业化道路的問題,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問題。”实践证明,要处理好农业、轻工业和  相似文献   

4.
一、科技兴贸战略的形成与演进 我国的外贸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不外两种发展方式,一种是外延的粗放方式,另一种是内涵的集约方式。这两种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前者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后者则主要依靠生产要素质量提高。这两种方式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在经济和贸易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处于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一般说来,在经济和外贸发展的初级阶段,以外延、粗放方式为主,而在经济和外贸的中级阶段,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对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人主张把这一规律分为两个规律即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规律和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或称社会生产发展的比例规律,或称再生产的比例规律,名称不同,但含义一样),并且认为前者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规律,后者是各种社会形态所共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河北省城市经济,必须依靠科技。未来20年,消费者对高技术含量消费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经济建设对高技术含量投资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国际市场对高技术含量出口商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如果不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整个国民经济就难以保持快速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承载体,是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兴起、发展所形成的独立产业,同时又推动了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展,己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都分。房地产业的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其自身特性决定了这一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处于平均水平之上。在我国,住宅投资的增加,被带动的直接相关或间接相关较大的产业有60多个,有力地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生产要素继续向优势企业集中,大企业集团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市场化、工业化、国际化程度日益深化,市场体制不断完善。同时,为了促进大企业集团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大企业集团发展的产业和企业重组政策。近几年来,生产要素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大企业集团优势日趋明显,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  相似文献   

9.
建国四十年来,中国一直在工业化问题上寻求着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并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乡镇企业(主要是农村工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企业的发展,为我们探索中国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提供了极为深刻的启示:即通过发展乡镇企业,特别是乡镇工业,来实现农村工业化,进而达到实现城乡一体化、国家工业化和整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以经济全球化为标志之一的后工业化浪潮已经席卷了全球每一个角落,后工业化的核心变化就是市场和竞争的全球化,这将使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发生巨大的改变。充分了解后工业化时期的经济特征,深入分析后工业化社会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供需变化及其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建立有利于生产要素流动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将促进城镇化与我国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正> 经济结构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另一方面是指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构成。为了便于论述起见,我们称前者为社会经济结构,称后者为国民经济结构(又称产业结构,下同)。国民经济结构主要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反映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必要性。马克思曾说:“人人都同样知道,要想得到和各种不同的需  相似文献   

12.
郭飞 《经济学家》2003,(6):109-111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里的前半句话,在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是首次完整出现的,可以概括为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如何理解这一原则?理论界和实际部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并不一致。笔者认为,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正确认识或准确衡量生产要素在创造社会财富(或使用价值)中的贡献(或作用)。为什么把生产要素的贡献理解为生产要素在创造社会财富中的贡献?我们可…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国民经济宏观运行中的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要比较顺利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国民经济宏观运行中创造相应的条件。总体条件:国民经济的成长农业劳动和向非农产业的大规模转移是伴随国民经济工业化、现代化、商品化进程出现的,因而它必然在总体上受整个国民经济成长的制约。在国民收入分配构成不变的条件下,国民经济的成长,一方面会扩大全社会投资的总量,另一方面会伴随人们对非农产品和劳务需求的扩大而增加非农业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的比重。这样,在非农产业的资金有机构成相对稳定或其提高的速度低于投资的增长速度时,国民经济成长就意味着非农业劳动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是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前者指国民经济各产业的组合状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代表了产业发展方向;后者是指生产要素、主要产业在一定地域空间的优化组合,代表了地域发展框架,这两个问题是经济建设中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科学规划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是桃山区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形成经济发展立体框架,实现经济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生产性服务的战略角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力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建设新型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所谓生产性服务(P r o d u c e rServices)是指专事生产其他产品或服务的中间投入,提供中间产出予生产者的服务。生产性服务的目标顾客是生产者,而不是最终消费者与用户。生产性服务的与分类生产性服务业,就是消费者服务业以外的所有服务业(Hubbard,1982)。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广泛区,间模糊,陈列部分内容见表1。生产性服务是国民经济的引擎人们习惯于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制造业实施精益化与资源外取的副产品,其实,生产性服务业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真正引擎(William …  相似文献   

16.
张吉祥 《财经科学》2006,(7):96-101
经济结构的转化是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城市化与工业化双重作用使农业传统生产要素不断向第二、三产业流动,粮食供求趋于"紧平衡"态势,政府的粮食安全责任凸显.在此背景下,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在粮食生产中引进现代生产要素,通过提升效率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并优化粮食生产的经济合理性.在实现粮食安全的同时减轻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四个层面研究了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问题,形成了马克思的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理论。通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质上相适应和量上成比例实现企业内部的生产要素合理配置;通过企业兼并实现企业之间的生产要素合理配置;通过资本转移实现部门之间的资源合理配置;通过贯彻按比例规律实现整个社会范围的资源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8.
信息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信息的流通意味着系统之间的能量交换,交换的结果将对系统的有序程度产生影响,而系统的能量与系统的有序程度密切相关,而且,系统的产出也取决于系统的能量。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生产总量的增加。实现经济增长一般有两个途径:一是依靠增加实体性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的外延式扩大再生产,二是依靠科技进步,改善实体性生产要素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资料利用率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后者是促进和保持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说,经济增长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中国跨世纪的战略选择。土地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和主要生产要素。我国人均土地面积还不及世界平均数的14%。人均耕地1.4亩,不足世界平均数的1/3,仅相当于澳大利亚的1/34,加拿大的1/20,美国的1/8。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土地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长。所以,加强土地管理,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20.
培育职业企业家型阶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及其意义 1.企业家的概念及其内涵 目前对什么是企业家国内尚无一个统一而明确的定义。在国外,学者们对企业家的论述也不尽一致。法国早期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萨伊(1964)认为,企业家是冒险家,是把土地、劳动力、资本这三个要素结合在一起进行活动的第四个生产要素,他承担着可能破产的风险,英国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1964)认为,企业家是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率力,发现和消除市场的不均衡性,创造交易机会和效用,给生产过程指出方向,使生产要素组织化的人。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1957)认为,企业家是不断在经济结构内部进行“革命突变”,对旧的生产方式进行“创造性破坏”,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的人,是推动国民经济向前发展的主体。美国当代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