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并购活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但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商誉问题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在理论界,大家争论多年,但至今尚未形成定论。本文拟结合企业并购中的一些实际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供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参考。一、对商誉性质的再认识什么是商誉?按照一般的定义,商誉实指企业所拥有的一项不可以单独计价,又不能单独出售,在数量上体现为企业售价与减去负债的企业资产公允价值之和的差额,既商誉=企业售价-(单项资产公允价值之和-负债)。如何认识商誉的性质呢?关于商誉性质,美国会计学家亨得里可森在…  相似文献   

2.
谈自创商誉的确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商誉会计问题概述商誉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无法具体辨认的经济资源。商誉问题产生后一直是会计规范化的一个瓶颈问题 ,有关方面多未达成共识。改革开放初期 ,企业往往忽视所拥有的商誉 ,现在又出现商誉评估热 ,过高估计商誉的价值 ,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决策者的经济决策。商誉会计问题中 ,争论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的是商誉的确认问题 ,有关商誉会计处理的一切问题都由此而引起。商誉按其形成来源可分为两种 :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 ,现行惯例是将外购商誉于购入当日记录于购入企业的账上 ,并在当期…  相似文献   

3.
试论商誉的转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婕 《四川会计》1999,(5):23-24
随着商誉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商誉的确认和计价问题已成为实务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同时由于商誉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商誉的确认和计价至今没有一个得到理论界普遍认可并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本文拟从商誉的性质及计价角度浅论商誉的转出问题。一、有关商誉...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在资产评估中关于企业商誉的确认和计价问题已日益成为会计实务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因此,有必要对商誉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以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随着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在资产评估中关于企业商誉的确认问题已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因此,有必要对商誉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笔者拟从商誉的构成要素入手,探讨商誉的确认问题。一、对商誉的构成要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自创商誉的概述 商誉是一项资产,商誉是无形的,但又是可把握的、能为拥有者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因此,商誉是一项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非货币性资产。  相似文献   

7.
蒋琳 《时代财会》2001,(7):57-58
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一种经济资源,依附于企业整体。企业经营是人与自然资源相结合的结果,商誉的产业离不开经营活动,是人与资源共同协调、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只要企业的经营不断,商誉就作为无形资产存在于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因而它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可辩论的各种资产分开出售。由于有助于形态商誉的个别因素不能作任何方法或公式进行单独计价,因此商誉的价值,只有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才能按总额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8.
论购买商誉及其会计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商誉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随着当企业资源构成,经营理论,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商誉在企业全部资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不断加强,越来越为企业内外部关系人所瞩目,但由于商誉所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它是所谓“最无形”的无形资产,其会计处理至今仍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大难题,购买商誉与企业的合并收购行为密切相关,更是商誉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出发,系统揭示其确认,计量,摊销和减值重估等会计处理问题,并对相关会计理论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负商誉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凯 《广西会计》1999,(10):29-31
负商誉问题是会计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难点,迄今研究者们在负商誉的性质、会计处理等问题上仍未达成共识。而目前随着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发展,负商誉已成为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试就负商誉的若干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一、负商誉性质的探讨1.有关负商誉性质主要观点的评析对于负商誉的性质目前主要有如下四种观点:①否定观。即否认负商誉的存在。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认为负商誉在逻辑上不可能存在。其理由是:如果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售价,那么企业的业主就会将资产逐项售出,而不会将企业…  相似文献   

10.
一、负商誉的经济实质 负商誉是企业收购的产物,当购买企业支付的价款低于被购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时,购买企业要相应确认负商誉。负商誉产生的原因是多样的。从企业收购的风险角度来看,它主要受经营风险、安置被收购企业员工风险和资产不实风险等因素的影响。企业收购完成后,可能并不产生协同效应。收购双方资源难以实现共享互补,甚至出现规模不经济:还有在实施企业收购时,收购方往往要求安置被收购企业员工或支付相关成本,会增加其管理成本和经营成本;再有,由于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有时收购方看好的被收购方的资产,在收购完成后有可能存在严重高估,甚至一文不值,从而给并购方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商誉被人们视为企业经济实力和竞争潜力的象征而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在我国与外商合资合营或国内企业购买兼并、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过程中,商誉评估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然而,企业商誉价值的涵义及其评估方法,至今却依然是一个意见纷争、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本文拟对此谈谈个人的见解。 顾名思义,商誉是指企业拥有的特殊名望和信誉,它实际上是一种法人的名誉权。从经济学角度上说,商誉至少应包含以下三层涵义: (1)商誉是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它虽不具备像商品、货币、机器、厂…  相似文献   

12.
宋起 《企业活力》1996,(4):40-41
商誉的会计确认宋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形象维护意识日趋强烈。近几年,经常可以看到关于企业发布自身商誉价值方面的报道,说明商誉价值已引起企业界以及社会的重视。这里谈谈商誉的计价确认问题。一商誉和商标权、专利权、...  相似文献   

13.
拨开云雾见月明——揭开负商誉的真面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企业会计准则首次对负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成为一大亮点。商誉问题一度成为会计理论界争论的焦点。笔者认为相应的也应该有负商誉的客观存在,负商誉的“真面目”值得进行探讨。本文基于负商誉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讨论了其经济实质及会计处理等问题,并提出了笔者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商誉的确认计量亟待革新○中南财经大学石春茂商誉的来源有自创和外购之分,但现行的商誉会计实务却以此为切入点,来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问题,值得研究。一、按现行实务,企业购买一家企业并愿支付超过帐面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价,形成所谓外购商誉,这是被购买企业业已存...  相似文献   

15.
毋容置疑,商誉对现代企业变的越来越重要。我国经济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商誉在企业竞争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从商誉的概念发展入手,通过案例着手分析商誉对企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下的商誉确认和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玲 《黑龙江财会》2002,(11):10-11
一、商誉概念、特点的确认问题分析商誉作为会计要素之一,它的确认和计量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对商誉的概念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一起成功的并购活动往往会导致巨额的并购溢价,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商誉,即商业领域中的声誉,是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一种能力,是对企业持有良好印象的价值表现。商誉作为一项特殊的资产,主要有以下几个性质:一是商誉具有自我衍生性。商誉是在企业的各种历史和当前的行为、状态下衍生的,这些状态主要包括:基于公司产品层面的竞争优势,如产品差异,消费者的偏…  相似文献   

17.
尉然 《企业研究》2010,(6):68-70
商誉作为企业整体价值的构成部分,不能脱离企业资产而单独存在。由于商誉无法用货币明确计量,因此现行会计在通常情况下,对自创的商誉未给予计量。对此理论界意见分歧较大,本文就商誉本质、商誉价值认识、计量、会计处理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并得出商誉价值憾性决定于计量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企业并购、改造、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活动的不断深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有关商誉的会计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而在现行的会计实务中,只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文章从自创商誉的涵义入手,分析了现阶段企业不进行自创商誉确认的弊端,提出了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及核算的具体方法,目的在于阐述企业实务中应该对自创商誉进行确认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商誉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项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在目前只对并购商誉进行会计处理的情况下,无论是摊销还是减值测试,都不能完全反映其经济实质。最能反映商誉经济实质的会计处理方法应当是在平时就将企业自创商誉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并对其定期进行评估;当企业发生并购时,产生的并购商誉也同样作为资产予以确认,之后的会计处理方法与自创商誉相同。  相似文献   

20.
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商誉问题。但商誉的概念、本质以及商誉的确认、计量等问题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却一直颇具争议。中国加入WTO后,企业逐渐参与国际化的市场竞争,企业改制、合并等产权发生变动的经济业务也更加频繁,从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对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因此,结合国内外会计准则就商誉及商誉会计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规范我国会计实务、完善会计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商誉产生的历史对其概念、本质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对不同类型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设想,进而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