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
秋风 《中国海关》2008,(5):80-80
关于美国人,人们的第一印象——或者说想象——是开放,追求性解放;美国人也追求物质享受,全球的环保主义者都在抱怨,世界上的资源都让美国人享用完了。  相似文献   

2.
一周要闻     
《WTO经济导刊》2009,(12):19-20
奥巴马访华能否促进中美加强合作?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17日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了3个小时的会谈,会谈气氛被形容为是坦诚的。会谈结束后,两位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一起露面,两位领导人都照章宣读各自的声明。胡锦涛强调,有必要“反对和抵制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此言意在拒绝美国对中国巨额贸易盈余的抱怨。  相似文献   

3.
对欧洲人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全球经济失调的境况都表示焦虑。我们每到欧洲一个地方都能听到的抱怨是:美国令人担忧的双赤字和中国的货币联汇机制。不满情绪正在欧洲形成,这使得让全世界齐心协力来共同解决问题变得越发困难。  相似文献   

4.
从做投资来讲,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大家都在挑战二八定律,这个行业永远是20%的成功企业赚了80%的钱,基金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当1985年的纽约<广场协议>及1987年的<卢浮宫协议>签定时,没有人能预料到日本的经济将如此深重和长久地深陷于低迷之中.美国金融学家麦金农曾经这样说过:美国对中国大规模贸易盈余的抱怨"与1 960年代末以来对日本的批评何其相似".在当前有关人民币是否升值这一非常形势下,有必要仔细考察一下日元被迫升值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娄学瑾 《国际广告》2010,(10):148-148
据路透社网站20日报道:美国一家服装品牌的总经理帕克每天都会收到来自中国服装供应商的报价,这些中国供应商负责生产该品牌的服装,而这些服装最后将登陆美国的高档商场。帕克表示,“有些中国供应商的报价实在离谱,他们总是在抱怨成本在不断攀升,其实根本不值那么多钱!”报道称,  相似文献   

7.
张玲 《市场周刊》2004,(4):41-42
一方面是“绿色”及“生态”等词的泛滥,一方面却是置业者的抱怨不断,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是如此尴尬。其实,绿色住宅也置,生态住宅也置,最重要的是要住得健康,住得舒适。  相似文献   

8.
<正>当1985年的纽约《广场协议》及1987年的《卢浮宫协议》签定时,没有人能预料到日本的经济将如此深重和长久地深陷于低迷之中。美国金融学家麦金农曾经这样说过:美国对中国大规模贸易盈余的抱怨“与1960年代末以来对日本的批评何其相似”。在当前有关人民币是否升值这一非常形势下,有必要仔细考察一下日元被迫升值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软件盗版率高达93%以上甲这则美国商业软件联盟(BSA)的数据引起了争议。盖茨最近也抱怨微软在华投入高于营收,回报不成比例。由于微软桌面产品广为人知地大量被“盗”,  相似文献   

10.
李宏宇 《商业科技》2010,(29):180-180
提起通货膨胀,人们都是一片指责和抱怨,好像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的都是弊端,如果如此,为什么我们的社会经济还是在通胀下继续发展呢?笔者分别站在不同的经济主体角度,逆向思考通货膨胀对于各主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提起通货膨胀,人们都是一片指责和抱怨,好像通货膨胀给社会带来的都是弊端,如果如此,为什么我们的社会经济还是在通胀下继续发展呢?笔者分别站在不同的经济主体角度,逆向思考通货膨胀对于各主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欧洲人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全球经济失调的境况都表示焦虑。我们每到欧洲一个地方都能听到的抱怨是:美国令人担忧的双赤字和中国的货币联汇机制。不满情绪正在欧洲形成,这使得让全世界齐心协力来共同解决问题变得越发困难。  相似文献   

13.
《光彩》1998,(1)
在华外资公司不愿“露富”据在美国洛杉矶创刊的《世界贸易》月刊去年9月一期说,那些在中国干得很成功的国际公司往往保持“低姿态”,因为它们担心“露富”会导致它们的竞争对手———中国国有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进入该领域与之竞争。文章说,尽管如此,国际公司抱怨在...  相似文献   

14.
谈谈外商投资与国民待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谈外商投资与国民待遇问题●冷崇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5年我国利用外资达377亿多美元,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然而,在利用外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系列矛盾:外国投资者抱怨中国外资政策和法律对外资企业限制过严...  相似文献   

15.
伊西科 《商务周刊》2010,(15):38-39
如果每个中国家庭都像美国那样拥有3辆汽车,会是一种怎样的局面?著有《谁来养活中国》的美国著名学者莱斯特·R·布朗几年前曾如此发问。尽管离这个假设还很遥远,但中国无疑正在朝着汽车社会快速迈进。2009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汽车保有量达到6300多万辆。按保守估计,10年后中国千人拥有车辆数量将提升至100多辆,汽车总保有量至少达1.85亿辆。  相似文献   

16.
张玲玲 《浙商》2010,(19):26-26
《华尔街日报》网站称,多年以来,在中国经商的企业都避免对政策进行批评,他们担心此举会破坏自己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但近几个月来,一一些欧美大公司开始抱怨中国投资环境渐趋恶劣。化工企业巴斯夫公司主席贺斌杰(JuergenHambrecht)和西门子集团CEO罗旭德IPeterLoescherl以及通用电气在内的不少跨国企业认为这个市场并不友好。  相似文献   

17.
袁瑛 《商务周刊》2009,(3):82-84
《商务周刊》:据了解,在美国,先锋玉米的产量已经达到了50吨/公顷,至少是中国的两倍。先锋玉米是如何达至如此高产的?在您看来,中国应该怎么努力? 保罗·谢克勒: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让我们简单看一下美国在历史上是如何提高玉米产量的。在1930年代,当杂交玉米刚进入美国时,当时的玉米产量是2吨/公顷。  相似文献   

18.
最近,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中国经济预计将在2016年超过美国。2016年中国GDP将升至19万亿美元,而美国将增至18.8万亿美元;届时美国经济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将降至17.7%,中国所占比重将升至18%。但大部分人对此并没有做好准备,他们没有意识到"美国时代"的终结之日已如此逼近。如此报道,要在过去,我们的  相似文献   

19.
是什么让安利在中国如此成功?走的是一条不断迎合中国国情之路。安利不得不在中国陆续开了一百多家店铺,并打破不做广告的传统,显然安利在中国的运作方法和美国已是大相径庭。但这种模式在中国被证实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互动     
偶遇一位70年代飞国际航班的空姐,这位“资深美女”向我抱怨起了一段在美国就医的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