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远 《东方企业家》2009,(7):116-116
事出曹汝霖。先容我抄书:曾庄在天津,日本人认他是中国真正的亲日派,天津常有防空演习,凡灯光外露的例须拘禁屋主人。一天,日本宪兵发现曹宅也有灯光,将要进门来盘问,曹站在阳台上向他说:“佣人一时不小心,你把他带了去。”完兵告以带主人不带仆役。曹说:“你认得我否!”“我认得你,你是曹汝霖。”“认得我就好说话了,曹汝霖在中国是著名的卖国贼,你为什么要拘我!”  相似文献   

2.
几天前,跟随北京一家旅行社去了趟日本,所见所闻给我留下一些深刻印象。 飞机从京抵达日本名古屋的中部国际机场是当地时间下午5点多。名古屋机场距离市里有40多公里,地铁运行大约40多分钟。买票进了地铁后才知道,机场地铁有好几条线,去往四面八方,不知该坐哪趟能到名古屋站。没办法,只好求助于人。一位中年男子看了我在地图上的比划后,明白了我的去向。他领着我上了一辆待开的列车,我以为他和我同路。谁知铃响后他并没上车,而是隔着车门向我挥了挥手,并一再叮嘱着什么。原来,他是特意送我上车的。后来,我在东京等地几次换乘地铁,都是在日本好心人的“指点”下,顺利到达目的地的。  相似文献   

3.
《中外管理》2014,(3):130-130
一位朋友在日本一家中国人开的餐馆点了一份汤。一会儿,服务生将一大盆汤放在他眼前并理直气壮地说:“你没说要一小碗呀!”后来,他又到一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要了一份同样的汤,也没有说是一大盆还是一小碗,服务生给他端来一小碗汤,并说:“如果不够,可以再来一碗。”再后来,他每次去日本,都要到耶家日本人开的料理店用餐,包括喝他感兴趣的汤。  相似文献   

4.
近日,日本组织17户市民到上海居民家中做客,日本妈妈的教子方法令中国人大开眼界。有个日本幼儿抓起一只生馄饨往嘴里塞。中国房东想制止,其母却说:“别制止他,这样他才知道生馄饨不能吃。”小孩吃了一口,果然皱着眉头吐了。有个日本孩子摔了一跤,先是哭着求助,后见无人相帮,只好自己爬了起来。中国房东“看不懂”,日本妈妈却说:“让孩子尝试失败,才能获得成功”一位日本学者解释说:“我们是能源贫乏国,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对孩子进行失败教育,就是要使他们在失败中学会本领,将来才能自食其力,进而开拓发展。”…  相似文献   

5.
订票     
日本东京贸易公司有一位专门为客户订票的小姐,经常给德国一家公司的商务经理预定往来于东京和大阪之间的火车票。不久,这位经理发现了一件看似非常巧合的事:每次去大阪时,他的座位总是在列车右边的窗口,返回东京时又总是靠左边的窗口。这位经理把这件事告诉了订票小姐。小姐说:“火车去大阪时,富士山在你的右边,返回东京时,它则是在你的左边。我想,外国人都喜欢日本富士山的景色,所以每次我都替你买了不同位置的车票。”这么一桩不起眼的小事使德国客户深受感动,他把与这家公司的贸易额由原来的400万马克提高到了1000万马克。  相似文献   

6.
《财会月刊》2007,(11):I0002-I0001
割草 从前有两个人,分别住在河的两岸。这两个人的耳朵都不好,不过都很客气。一天早晨,河西的看见河东的拿着把镰刀出门,就对着对岸大叫:“喂!我说,你是去割草吗?”河东的听见河西的向他大叫,知道是对方关心自己去做什么.于是他也大叫:“啊,不,我是去割草呀!”河西的听见对岸的人冲他大叫,知道对方回答自己了.河西的很有礼貌地大声说:“哦,是吗?我还以为你是去割草呢!”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姗姗来迟”的访谈稿!多年以前,关于东北沈阳,我的联想记忆“焦点”早已不是赵本山和他的“刘老根大舞台”,而是杨树林和他的“业委会协会”。,遗憾的是,多年以来我一直未得机缘亲往沈阳去拜访杨树林,只是经常想方设法从各媒介搜索他和业委会协会方面的消息  相似文献   

8.
2001年国庆节刚过,张亮兴致勃勃走进H公司办公室,大声宣布:“我要和各位同仁说再见了!”他坐下后猛喝了一口水,深情地望了望昔日的同事们:“从下个月起我就要M公司去上班了,诸位可不要忘记我这位老朋友噢?”  相似文献   

9.
《东方企业家》2011,(8):70-77
“从小学一年级,到中学,一直到大学,都足当义儿。”他兴致勃勃地提到这点。“我愿意跟大家去分享,有担当。当同伴遇到问题的时候愿意去付出,去帮助,别人就愿意跟着你。”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的大部分企业家,尤其是江浙一带的企业家,似乎对赚钱有着某种天赋。所以,很多人在主业上小有成就之后,便立马开始“多元化”战略一投资房地产,投资股票、证券。而日本的企业家似乎对产品本身更感兴趣。我这次去日本,和日本一个青年企业家交流,他的公司是做汽车轴承的。  相似文献   

11.
审缘     
审缘刘建军秋林沉寂,残叶偶落。我和他。“你不去不行吗?”我抬起头。“不行,我是主审。”他很坚决。“你们审计不是有回避制度吗!”我有点生气。“咱们———不是还没登记吗?”“你……”我扭头就跑,这头犟牛,出道没几天,竟要“大义灭亲”,查到他未来岳父的头上...  相似文献   

12.
一位业内人士介绍,2000年他去日本参观,那里的写字楼在智能化方面已经做得很超前了。比如日本写字楼全部采用磁卡开关门,一个办公区每人配一张磁卡,下班后等最后一个人离开后所有电源会自动关闭,而百叶窗也会自动下拉,以减少第二天一早因太阳光射入室内而引起的空调使用能耗增大。即使是四五年前的日本写字楼,放之今日,依然是我们写字楼当中的“超人”。不可否认,我们写字楼的“智商”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大。  相似文献   

13.
一个月月友供职于日本丰田,我问她为什么不考虑去欧美企业,她说她呆在丰田不是因为薪水,只是觉得太喜欢丰田的文化了,然后她给我介绍丰田的文化:“我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不喜欢被人颐指气使的,我们经理给我下达一个任务,我觉得合适我就去执行,如果我觉得不合适我会和他辩论,他说过我了,我就去执行,说不过我,我不会去执行,经理白己就去做,等他做完了,他会告诉我到底谁的决策是对的。”  相似文献   

14.
张巨声是美菱集团董事长,他统率着一个总资产26亿元、日产值近千万元的企业,就是这样的“大老板”却常算“小帐”:前不久,张巨声因公去日本,已买好从上海飞往日本的机票。但从合肥到上海这段怎么走?他精心地算了一笔小账:第一种方法最舒服、费用也最高──用厂平的车送到卜海.其单程耗油费用408元,路上各种收费290多元、加上吃住等费用,单人成本为1899.33元;第二种方法是乘飞机去上海,然后住一夜,各类费用约913元;第三种方法是当日飞上海,接着换机去日本,其花费仅为一张340元的机票钱;最后,张巨声采取了第四种也是他认为…  相似文献   

15.
先生去日本东京任职,我得以在烟花三月一览东京,特别是号称东京一景的神田旧书街.让我留连忘返。在这条并不很长的街道上,谓之“古本屋”的旧书店鳞次栉比,据说有150家之多,获得“书街”的美誉。  相似文献   

16.
Q&A问与答     
心急水不开 Q:我和他若即若离了三个月,我每次觉得他应该就在今晚向我表白了吧?可是,一顿晚饭之后,他照旧彬彬有礼地送我回家,连让我说句“上去坐坐”的机会都不给。闺密建议我主动出击,可我笃信“轻易得来的不会珍惜”。白天和他聊MSN,晚上聊QQ,临睡再微信一会儿,进展好慢啊……我想给他下个最后通牒:明晚我要去相亲。你觉得怎...  相似文献   

17.
经常去书店买书,碰巧我的一位老同学也常光顾于此。可他捧起书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却很少购买。终于,我忍不住问他:“老同学,你怎么只看不买?”  相似文献   

18.
李文 《企业研究》2005,(2):46-47
电话一次次的打过去,终于找到了他,他很低调:“工地实在太忙,我建议你去写写别人,我如果有什么成绩可说,也都是团队的。”  相似文献   

19.
喜欢别人     
《人力资源》2006,(7X):79-79
在一次午餐会上,一位年轻医生带着疲倦不堪的神态姗姗来迟,“要是电话不会响就好了!”他抱怨,“不断地有人来找我,这让我抽不出时间去别的地方。有时我真想装上电话消音器……”  相似文献   

20.
南极的对面     
那已是他在一年里失去的第六份工作。北风呼啸的寒冬里,他蜗在自己的小屋里,向朋友诉说自己的沮丧_他拥有英语八级证书,第一家公司却认为他。语不过关;他是电脑二级程序员,第二家公司却嫌他打字速度太慢;他与第三家部门经理不合,主动炒了老板;接连地,第四家、第五家、第六家·他公愤不平地说:“一次次全是夫败,让我浪费了一年的时间。”朋友一直耐心倾听,此刻说:“饼个笑话给你听。巴:一个探险家出发去北极,最后却到了南极,当人们问他为什么的时候,探险家答:‘因为我带的是指南针,我找不到北”’他说:“怎么可能呢,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