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商》2015,(6)
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日益严重,使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面临恶化的趋势,每年自然的频发给予了人们沉痛的教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是要求在寻求国家的全面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同时,以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本文以我国城市建筑为切入点,简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及当代价值,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下我国城市建筑的现状,提出了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指导下的我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建设方向,以期从城市建筑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思想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于我国建设生态文明与实现经济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远大的现实意义。以秦皇岛市为例探讨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框架。秦皇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分析充分表明,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是秦皇岛市的必然选择和最好机遇。  相似文献   

3.
曹东波 《现代商业》2014,(23):274-275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一个亮点就是将生态文明建设同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了我国"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为此,我们该怎样科学的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呢?本文将从生态批评视角,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倡导人们建构一种以生态整体利益为宗旨的自然的、生态的、绿色的、可持续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同时本文结合城市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探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策略,从而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使生态旅游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我国正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对于生态文明建设视野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有建立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及考核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提倡绿色低碳发展,倡导游客文明消费;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5.
大力推进城市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东波 《现代商业》2015,(2):108-109
城市绿色循环低碳可持续发展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既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也明确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任务和主要内涵。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讨城市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策略,从而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6.
<正>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对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批复,标志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成为国家战略。海南作为生态岛、旅游岛,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型省份,其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典型性和示范作用。低碳经济不仅是海南各城市要践行、发展的过程,也是海南省众多小城镇发展的首选。因此对低碳生态小城镇进行研究,对于海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研究目的及相关概论厘定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探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主张人类在利用自然、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要遵循生态客观规律,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要实现人与自然的融洽和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是为促进我国城市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并在发展与保护中找到平衡点,剖析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规划、利用效率等方面内容,进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相关因素分析,为建成生态文明城市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大背景下,海南花卉产业的发展问题被人们所关注,如今花卉产业已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绿色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随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为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加强旅游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实现旅游畅通战略,是打破交通瓶颈制约,对促进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提高旅游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意义重大.本文就今后如何推进旅游交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为打造生态旅游战略目标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谈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近几年,延边州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极佳,逐渐形成了休闲生态最佳旅游目的地,借此机遇,延边州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东北亚重要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1.
生态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发展生态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现阶段,我国具有发展生态经济的基本条件和实践基础,但在认知、技术、制度、理论体系等方面也面临诸多困境.要全面推动我国生态经济建设,使生态经济融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还需要社会各界克服多方面障碍,多方面寻求创新和突破.要大力提升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大力发展生态科技、消除发展生态经济的制度障碍、完善生态经济学理论体系等,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却面临着理论与实践两大问题:即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本文通过重点分析经济新常态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利弊来谈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3.
马蔚然 《现代商业》2014,(2):264-264
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也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展以来,我国的城市人口发展,尤其是小城镇由于农民工的进入,人口剧增,成为世界上城市最多的国家之一。注重城镇发展过程,对环境生态支持不力,对园林绿化小城镇建设保护功能重视不够,小城镇在内的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目的相差甚远,起有关方面的重视,把小城镇园林绿化建设与小康社会发展生态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暖是针对人类社会的生态文明发起的极大的挑战,为了有效的制约全球气候的变暖,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人们开始加强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的有机融合。生态城市作为经济建设的基本根据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键,也是进行城市低碳建造的主要要素。因而,这篇文章对生态城市内涵,建设低碳城市必要性以及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的有机融合进行了深化的研讨。  相似文献   

15.
从绿色旅游产业体系的涵义出发,探讨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绿色旅游产业的互相作用.文章基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从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旅游设施配套、旅游市场、旅游产业集聚、旅游产业融合等几个方面对福建省绿色旅游产业体系的构建的条件进行了分析.其后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福建省绿色旅游产业体系的构建途径,包括:(1)优先发展生态文明型旅游行业与旅游企业;(2)进一步促进产业融合,形成生态的循环产业链;(3)鼓励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先行;(4)以生态文明观引导绿色旅游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刘颖 《商》2014,(22):103-103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本文结合唐山筹备和主办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各项工作,在发展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对唐山生态休闲旅游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的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如何实现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文明统筹发展,如何实现西部地区又好又快的发展,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西部大开发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从生态文明相关理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发展的必要性、现状以及相关对策建议出发,探讨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实现经济与生态文明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五位一体”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因此,新型城镇化发展必须坚持生态文明理念该文通过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生态不文明现象,指出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坚持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性,提出了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坚持生态文明理念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的实现,不仅要求我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还需要通过生态人格教育在全社会形成爱护保护生态环境的风尚和习惯。作为以自然山水风光著称的旅游城市,桂林旅游业乃至整个城市发展的生命线是其生态环境状况。因此,建设生态桂林,培育人们的生态人格,是桂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桂林生态人格教育要求实行政府生态责任运行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提高企业、农民的生态责任;培养"校园人"的生态环境意识;培育各个社区和家庭成员的生态人格。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为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旅游需求的转变,健康旅游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日益成为一种新趋势。本文对近年来青海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入健康旅游的概念,结合青海省开发健康旅游的条件,提出青海省健康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