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志刚 《经济学》2005,4(2):359-368
与利益相关者论认为的股权激励是对公司治理传统的股东价值最大化原则的“挑战”不同,本文指出,由于在实现时机和承担风险等方面的显著差异,股权激励不能简单等同于产权安排,从而并不能构成对股东价值最大化原则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现实企业家群体分析入手,通过对现代企业组织的特征、企业家激励目的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激励原则。  相似文献   

3.
双因素理论下税务部门公务员激励机制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凯 《铜陵学院学报》2004,3(1):47-48,50
双因素理论作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激励理论,对指导现代企业激励机制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借鉴双因素理论对税务人力资源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从税务部门作为公共部门的政治属性、税务系统垂直管理的特点,以及双因素理论在操作实践中存在着界限重叠的角度来看,税务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综合考虑“保健和激励因素”的整体效果,统筹兼顾,坚持精神和物质激励并重、组织和个人激励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依据管理科学的不同原理,结合工作实践,论述了研究生教育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认为虽然相同的“管理模式”是不存在的,但这些依据管理科学原理提炼的原则与方法是有普遍意义的。要真正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对研究生教育科学管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5.
会计原则是西方会计界广泛研究的一个领域。我国会计学界近年来也开始研究探讨这一重要课题。本文将对会计原则应否纳入会计理论体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些粗浅的探讨。所谓理论,按《新韦伯斯特辞典》的解释,它“是从实践中产生的任何科学或学科的一般或抽象原则的表述”;所谓原则,是“可以作为活动或行为基础的方法或规则”。由此可见,原则与理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的规范或准绳,而理论是一种抽象的原则,它反映人们高度理性化、抽象化的认识,是社会实践规律性的概括。所以理论的概念大于原则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民法学界对侵权归责原则之“责”理解不一,其实质是对“民事责任”与“民事义务”两个民法概念以及物权保护方法与债权保护方法如何进行区分和理解的问题。《物权法》对民事责任形式采取了概括规定,这就导致了一些学者认为侵权归责原则之“责”除损害赔偿外尚囊括排除妨害、消除危险等责任形式。实质上,在理清有关概念和理论后,容易疏导出侵权归责原则之“责”仅与损害赔偿有关。即使在大陆法系和英关法系国家的立法规定中,侵权归责原则之“责”也仅与损害赔偿关联。而非其他。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认为,正义是社会制度的基础,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由此,他提出了正义的两原则,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通过分析其正义原则的理论前提和基本内容,指出其正义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税收理论界在过去的相当长时间内,讨论税收原则时,很少甚至几乎未提税收“中性”原则。但目前,许多有关税制改革的理论探讨文章中都提出我国的税制改革必须坚持税收“中性”原则的观点,普遍认为政府应当尽量减少甚至不要用税收手段干预国民经济的运行。该文试图从税收“中性”原则的内涵出发,结合市场经济的本质特性和税收工作的职能,以及国内外经济发展实践,探讨税收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一、谨慎性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 谨慎性原则与真实性原则的冲突。真实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而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确认可能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损失或费用,这与真实性原则相矛盾。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向专业化、市场化和企业化转化的过程中,为激励、吸引和留住核心员工,必须建立科学而有效的薪酬体系。在分析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核心员工特征和主导需求的基础上,运用激励理论和薪酬管理中的重要思想,探讨了该类机构中核心员工薪酬体系的设计原则和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