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国证监会于2004年底颁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然而这项旨在保护社会公众股东利益的制度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通过构建分类表决制下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散户、控股股东之间的博弈模型,从均衡角度对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类表决制下机构投资者行为分析--基于博弈论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若  高垚 《财会月刊》2006,(5):62-64
我国证监会于2004年底颁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然而这项旨在保护社会公众股东利益的制度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通过构建分类表决制下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散户、控股股东之间的博弈模型,从均衡角度对机构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强制上市公司分红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不完善,以及建立时的种种弊端,形成了我国独有的股利分配的特点,许多上市公司长期不分红严重损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强制分红措施。这必然促使一些上市公司一毛股利政策的改变,进而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证券投资者是指上市公司的流通股股东,包括机构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投资者.由于制度性缺陷、管理层的监管不严、法制不健全、违规操作、关联交易、会计信息不对称、过度投机等原因,流通股股东的权益很大程度受到侵蚀,尤其是社会公众投资者,虽然人数众多,但在资金数量、信息渠道、投资技巧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在股市搏杀中易受伤害,尤其需要保护.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已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保护投资者权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骏 《财务与会计》2010,(10):56-57
福耀玻璃:股东频繁减持套现 2009年11月20日,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600660)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第二大股东所持股份减持的公告》。公告称,公司第二大股东鸿侨海外有限公司2009年10月9日~11月20日期间,累计减持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94149317股,占福耀玻璃公司总股本的4.70%。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给流通股股东以取得非流通股的流通权。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一般有付现、送股、缩股三种方式,付现方式会影响非流通股股东的现金流量但不影响其持股比例, 送股及缩股方式虽不影响非流通股股东的现金流量但减少了其持股比例。不同的支付对价方式会对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和上市公司的会计要素产生不同的影响,笔者对此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司法实践中,大股东或控股股东肆意侵害劣势股东的股东权益已司空见惯.目前,在中国多数公司的股权结构仍然存在"一股独大"的局面,限制大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的肆意行为,为劣势股东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护更体现了法律正义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8.
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治理机制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包括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非流通股占整个股票市场的比重非常高。流通股主要包括社会公众股、B股等,非流通股包括国家股、国有法人股和职工股等。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统称为国有股,国有股的比重在非流通股中占绝对的比重。股权分置的存在导致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利益的高度不一致。这种机制使得公司治理促成公司绩效提高的渠道无法通畅,内部人控制严重,董事会形同虚设,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只有解决股权分置,  相似文献   

9.
《中国审计》2005,(14):40-41
股权分置改革迈开步伐,四家上市公司首批试点 今年4月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正式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中国股市讨论了近6年之久的股权分置改革再次启动.清华同方、三一重工、金牛能源、紫江企业4家上市公司成为首批试点的企业.据悉,4家试点企业已形成了详细的股权分置解决方案,并召开股东大会进行表决.金牛能源和紫江企业均采用"10送2"的方案,即由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的方式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送2股,而非流通股以股份减少的代价获得可流通权.三一重工采用"10送3派8元"的方案,即流通股股东每10股获送3股,同时获派每10股8元现金.清华同方的方案是"10送10".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目前股权结构仍然“一股独大”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对中小股东特别是弱小股东合法权益的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公司法》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具体措施,如扩大股东知情权的保护范围等几项新规定有力地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但同时《公司法》中小股东对大股东权力制衡方面的规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加以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1998~2002年所有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加权平均的现金股利收益率进行了分析,并与西方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进行对比,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东股利收益率过低,并从股权割裂、派现意识、流通股股东高成本投资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等方面对股利收益率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其实质是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取得相应的流通权。支付“对价”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送股;二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现金补偿;三是非流通股股东缩股。尽管法律形式表现不同,但这三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上市公司实行增发的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发现:股改前的增发存在财富转移效应,非流通股股东侵占流通股股东权益,非流通股份占比与增发后市场累积异常收益率存在负相关;股改后增发财富转移是老股东的财富向新股东发生转移,并且增发价格的折扣率越高,老股东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14.
原《公司法》在维护股东权益特别是中小股东权益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新《公司法》在股东发挥作用的范围、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扩大股东知情权、完善股东投票制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傅传海 《财会通讯》2005,(10):79-80
证监会于2005年4月29日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目前试点方案主要采用非流通股股东通过送股、缩股等方式向流通股股东出让部分股权,或进行现金上的补偿,从而获得非流通股的流通权。笔者仅就送股、现金补偿支付流通对价的情况进行分析。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减少了股权(或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的权益)或现金,但获得了非流通股的流通权,非流通股转为流通股,从而增加了其持有的股份的价值。流通对价即是减少了的股权的账面价值(或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的权益)和现金,构成了…  相似文献   

16.
谈新《公司法》对股东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公司法》在维护股东权益特别是中小股东权益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因此新《公司法》在股东发挥作用的范围、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扩大股东知情权、完善股东投票制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旗下两家上市子公司是一起典型海外企业整合上市子公司从而回归A殷的案例.本文以案例研究为主要方法,结合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和类似中国铝业这样超大型海外上市企业迫切回归A股市场的背景,分析了并购过程中非流通股股东的成本和收益、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得失,试图发现在这种超大型企业并购中,非流通股与流通股股东之闻...  相似文献   

18.
从财富效应角度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昕 《企业经济》2005,(11):217-219
本文以截至2004年8月我国实行管理层收购(MBO)的2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事件分析法对MBO前后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东的财富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从研究结果发现:MBO对流通股股东和企业管理层均带来了一定的收益,但企业在MBO后业绩并没有显著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公司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产物之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组成力量,想要保证公司不断发展进步,就必须切实保障公司内部股东的权益不受侵犯和损害。1993年的《公司法》是我国在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末期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在保护中小股东方面几乎未做相关规定。2005年《公司法》在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方面做了很多方面的规定,通过具体的法条补充和改进,切实保障了小投资者的利益,增大了中小股东的权利。虽然较之前在保护中小股东权益方面有了改善,但仍存在一些缺陷。本文从现行的《公司法》入手,了解目前中小股东权益面临的困境,依据实际情况分析现行法律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存在哪些缺陷,结合中小股东特有的性质及其面临的困境,提出针对性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维护公司稳定发展,平衡各方利益,促进国民经济健康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G股价格和市场指数不断下跌,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面临双输的局面。本文通过对股权分置改革与市场价格稳定性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论探讨,指出G股价格下跌的内在必然性,同时市场自身无法获得价格均衡,股权分置改革有无法顺利进行的现实危险。市场价格稳定性问题的解决,需要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共同努力和政府的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