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寒冰 《经济世界》2000,(8):21-23
5月31日韩国第一大财团──现代财团名誉会长郑周永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他和自己的两个儿子郑梦宪和郑梦九同时隐退,不再担任现代财团的领导职务。今年84岁的郑周永,是韩国现代财团的创始人。他的两个儿子郑梦宪和郑梦九现在分别担任韩国现代集团副董事长和现代汽车公司董事长。郑周永在当天发表的隐退声明中说,“当今世界潮流和环境表明,只有各企业建立独立的‘由专业经营人员负责的体制。才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郑周永隐退的消息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当即赢得一片欢呼声。特别是韩国政府和财经界人士对此表示热烈欢迎。由此不…  相似文献   

2.
向淑清 《经济论坛》1994,(11):24-25
对于“国有民营”(包括“公有私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同志,都有褒有贬。人们之所以对“国有民营”有不同看法,往往是因为对“国有民营”的理解不同。因此,很有必要对“国有民营”进行科学界定。 一、“国有民营”的内涵。“国有民营”最根本的特点当是以下两条:一是企业财产终极所有权整体的国有属性。法人企业的财产有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之分,终极所有权属于出资者,法人财产权属于企业法人。“国有民营”的“国有”,当指企业终极所有权属于国有,只有“国有国营”的企业,法人财产权才可能属于“国有”。同时,“国有民营”的“国有”应当覆盖企业财产的全部,否则就不能称“国有”。比如,假定一企业整个财产中我方国有资  相似文献   

3.
胡兴球 《经贸实践》2004,(11):40-42
6月中旬,两家经国家工商总局核准注册的民营财团机构——中瑞财团和中驰财团相继在温州成立,这是我国工业化和民间财富聚集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那么,我国的民营财团机构将以何种模式发展,将是目前财团自身和学术界迫切需要研究的内容。考虑中国当前政策、经济环境和温州地区企业特点,笔者认为,在财团发展初期,应以建立综合商社为发展目标,参照日本模式,利用综合商社构筑起财团的金融资本,并通过综合商社的金融功能将中小民营企业的产业资本整合起来,建立起国际性的商业平台,待我国金融市场逐步健全起来后,再将财团经营重心转移至金融领域。  相似文献   

4.
陈道荣 《经济师》2002,(3):235-235
民营企业集团要加强“静”组织建设 ,以“静”促“动” ,以“静”带“动” ,从而合理分工 ,有效地保证规模日益庞大的企业集团发展速度与效率。  相似文献   

5.
叶华 《新经济》2010,(3):18-18
在拥有雄厚资源和资本的“国家队”面前,民营书店不如选择“曲线救国”,放开胸怀释然做好减法。  相似文献   

6.
7.
针锋相对     
《财经文摘》2010,(3):52-53
要谈当今中国企业的发展之道,“国进民退”是个绕不开的背景。时时想.刻刻念,常说常新。按说,作为民营企业家,应该是没有人替“国进民退”说话。可现实总比想象中复杂,充满惊奇。在参加亚布力论坛的企业家,分为了“理解派”和”反对派”两拨人。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对民营投资的挤入与挤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力  邓珊珊 《现代财经》2007,27(3):9-14
回归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全国民营投资略有“挤入效应”,对东部地区有轻微的“挤出效应”,对西部地区有明显的“挤入效应”。良好的人力资本无差异流动机制是外资对民营资本产生积极作用的瓶颈,故政府应给予内外资相同待遇,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使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随人才的流动而外溢。  相似文献   

9.
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空间,民营经济得到飞速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民营经济确定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成份”的差异逐渐淡出,特别是1999年3月“民营经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中占有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中国民营企业再次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会。但是,摆在我国民营企业未来发展道路上的却是一道道难关:国有企业在经历改革的低谷之后逐渐恢复元气,国外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对我国较为弱小的民营企业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消除、市场疲软依然,…  相似文献   

10.
依托于良好的政策环境、发达的民营经济和独特的地域消费文化,泉州民营饭店获得较好的发展,在经营上表现出“大餐饮、小客房”的收入模式、“熟人消费”现象突出等特征;在管理上则逐渐以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委托管理为主.未来几年,地方经济高速发展仍将是泉州民营饭店发展的推动力;在饭店投资上,将出现“地产+酒店”的新模式;泉州民营饭店的集团化趋势也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民营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经济力量之一。石狮被称为“中国民办特区”,这很大程度来自于石狮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石狮市民营经济的构成是指除国有经济成份之外的乡镇、三资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至1998年,石狮共有民营企业13600多家,职工总数近14万人,实现产值105.3亿元,纳税3.43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77%,可以说是“四分天下有其三”。民营经济已成为石狮经济的重要支柱。探讨民营经济的发展,无疑对了解、研究石狮经济,以及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具有…  相似文献   

12.
一、实施城镇化战略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城市化问题是中国今天面对的根本性问题。到2000年,我国城市数量663个,建制镇20312个,市镇总人口4.56亿,城镇化率为36.1%。这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世界城镇化50%左右的平均水平,甚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0%的平均水平。我国城市数量太少,现有城镇2万多个,我国城镇化水平和建设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  相似文献   

13.
陆祥 《经济月刊》2003,(9):72-74
9月1日开始,报刊发行的“二渠道”民营企业也可以和国有企业一样拥有总发行权、总批发权,但对这些民营企业而言,挑战大于机遇。  相似文献   

14.
收购与兼并     
《资本市场》2007,(1):89-90
<正>花旗财团近250亿元收购广东发展银行85%股份耗时年余的广东发展银行(下称“广发行”)重组终于有了结果,由美国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牵头组织的团队在竞购中胜出。11月16日晚间,由美国花旗集团(Citigroup)、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和四家中国公司组成的财团与广发行正式签署协议,这将成为中国银行业市场化重组的历史性标本。据协议称,花旗集团与IBM信贷、中国人  相似文献   

15.
再论民营金融制度需求的不充分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华民 《当代财经》2004,(10):52-56
世纪之交以来,极力主张民营金融市场准入的理由在激烈的争论中得到了“锤炼”,变得更加具有诱惑力;但民营(筹办)银行的送审方案与章程设计却暴露出民营企业家急迫参与银行业的真实动机,且该动机与极力主张民营金融的学者们所列举的那些理由偏差太大。在社会信用等制度环境制约条件得到满足之前,新增设民营银行机构无益于真正的民营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拓展,也无助于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优化,却有损于中国金融新秩序的确立与持续;至于能否实现“规范民间(地下)金融”和“瓦解金融‘黑市’”之目标,则取决于金融资产价格的市场化程度。针对真正的民营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拓展问题,我们更加主张在完善制度建设基础上对现有小银行类存款机构的改造,因为该措施具有等同制度变迁收益前提下的最小社会成本优势。  相似文献   

16.
王信川 《经济》2005,(3):42-47
“我在大陆,成功的项目至少一半,我讲的成功项目,并不一定都是要赚到钱。比如项目本身不好赚钱,根据合同亏了钱,我完全没有怨言,我仍然当作是成功的。比如说崇文区的旧城改造,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赚到钱,本钱也远没拿回来,但我还要投几十个亿。为什么我说很成功?因为每次去崇文门看,新楼盖起来了,老百姓的居住条件改善了,我心里很高兴,这也是一种成功。”——香港六大财团之一新世界集团总裁郑家纯  相似文献   

17.
18.
经过了为期数月的激烈交锋,“国美控制权之争”暂时落下帷幕。但中国民营企业在经济转型期的困惑和迷茫并没有因此得到解答。中国民营企业究竟“困”在何方?以国美控制权之争为例,从控制权配置、董事会功能、职业经理人制度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于清教 《经济导刊》2006,(10):71-72
2006年8月,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非公有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民营企业的各方代表呼吁:“我们强烈要求政府部门尽快清理、修改与‘36条’相违背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的规定,制订落实‘36条’的实施细则”。早在今年2月24日,全国工商联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颁布一周年之际,公布了对“36条”的贯彻落实情况调查问卷分析报告。这份报告被认为是最权威的关于民营资本对待“36条”看法的真实反应。在报告中,有近七成的企业家和工商联人士对“36条”的落实表示满意,同样,有74.6%的受访者仍然认为“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是贯彻落实2005年国务院3号文件(印“36  相似文献   

20.
《时代经贸》2012,(17):93-94
去年10月,号称“拥有全国最大连锁渠道”的民营连锁书店光合作用书记(简称“光合作用”)关闭了最后一家直营门店,拥有16年发展历史的光合作用再一次把人们的视线聚焦到了民营书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