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少效民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安全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基于此,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的特点出发,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问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首先,通过对少效民族地区旅游的特点与安全问题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指出文化差异性、进入困难性、社会环境欠稳定性、自然环境特别性、基础设施不完善性等特点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安全性;通过整理、归纳和分析近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安全事故统计数据及典型案例,将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安全问题分为文化冲突类、自然环境类、故意犯罪类、交通事故类、意外事故类等5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问题具有突发性、复杂性、集中性、防控困难性等个性特征,研究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的发生规律具有人群、地理、时间等方面的规律;最后,针对以上的分析和研究结果,从政府、企业、旅游地社区、旅游者4个角度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控制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是民族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是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口。以德宏州为例,探析了民族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的融合可实现民族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发展,推进民族旅游业升级转型;民族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面临创意环境较差、开发过度商业化、缺乏文化创意品牌、创意产权不明晰、创意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民族地区要创新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依靠技术革新,打造独特创意产品、创新产权制度,保护创意知识产权、构筑产业链,实现集群化发展、积极培育和引进创意人才,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孙艳萍  李伟 《全国商情》2010,(1):95-96,117
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的政府和谐行为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保障,深刻理解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是构建民族地区政府和谐行为的前提。本文分析了我国民族地区的特殊性,阐述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政府和谐行为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中政府和谐行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旅游经济的带动,民族各地区都把发展旅游业视为发展经济的有效措施,但近年来民族地区旅游业进入了一个高竞争时代,各种因素对旅游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民族地区公共产品的供给就是其中重要因素,而民族地区的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立足于民族地区的特点来谈论其公共产品对旅游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民族地区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湖南民族地区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但由于掠夺式和粗放型的旅游开发,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引发了生态环境问题。要想实现湖南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引入生态环境补偿。为此,本文根据旅游活动中各利益相关者(中央和地方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当地居民)对旅游地生态环境的需求及影响,从旅游地生态环境补偿的主客体、强度、渠道和方式等方面,建立湖南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以广西盘阳河流域为例,分析和论述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现状、民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界定、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功能,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较多民族地区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首选举措。分析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具有资源、生态环境、市场需求等优势的基础上,总结1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集群模式可发现主要有综合型、核心景区带动型、公司集团型、特色产业带动型和特色乡村型五种。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施民族文化发展战略、加强旅游产业链建设和鼓励社区参与,以实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8.
长白山地区作为经济转型过程中吉林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近年来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地区旅游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文化开发粗放、季节依赖性严重、景区同质化等问题也突显出来.长白山地区旅游业应以发展现状为参考,针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充分挖掘长白山区域民族文化特色、丰富旅游产业内容、增强旅游舒适感、推动长白山旅游产业转型,助推长白山地区旅游业实现更快更好发展,切实发挥好长白山在吉林省旅游产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南民族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旅游业正进入转型期,占国土面积60%以上的少效民族地区旅游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影响民族旅游目的地发展的4个关键因素即旅游吸引物要素、客源市场要素、产业成长要素和环境支持要素入手,运用层次分析法,通过构建民族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进行西南民族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实证分析。研究显示该地区旅游发展潜力差异大:四川远超出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强;云南稍高于平均水平;广西和重庆则低于平均水平;远落后于平均水平的是贵州和西藏,发展潜力较弱。  相似文献   

10.
旅游凝视与民族地区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深入发展,旅游者的介入所导致的凝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文化与旅游,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出发,以旅游凝视理论为理论支撑,从民族地区文化的遗失到其创新与传播等方面得出旅游凝视与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变迁的关系所在,同时民族地区文化在被凝视的背景下自身具有强烈的生产性,可以构建旅游凝视与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作用模型.旅游者的凝视是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1.
旅游学术著作是旅游研究领域内阶段性、体系化成果的重要载体。为重点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研究发展脉络,对大陆出版的旅游类中文图书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并以相对客观的标准将学术性著作筛选出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学术著作约占旅游类图书书目总量的1/3;以研究方向分类统计的成果数量及其比值具有较强非均衡性,其中旅游管理类成果最多;从分类数量反映,近年来旅游研究发展方向主要受市场和社会形势引导,各类成果数量比例渐趋稳定,表明中国旅游研究日益成熟;涉及的出版单位兼具多元化与垄断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低碳经济的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乡村低碳旅游是一种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旅游形式。低碳旅游通过低碳理念、低碳技术、低碳政策的作用机理,促使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逐步朝低碳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民族乡村旅游在内外部动力机制作用下,向着民族乡村低碳旅游的方向发展,推动着低碳经济进一步深入发展。通过上述分析,笔者提出民族地区乡村低碳旅游发展要树立低碳理念,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推广低碳技术,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政府、企业、游客三方通力合作,推进乡村低碳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旅游学刊》是我国创刊最早的旅游学术期刊,同时也是目前我国旅游领域最具有影响力的旅游专业期刊,已成为反映我国旅游学术水平和研究方向的最重要期刊之一。通过对其2003—2012年所刊载的1322篇文章进行统计与分析.从2008年以后运用复杂数理统计的定量文章比例明硅超过定性文章且持续增大。这种旅游研究的疗法转向不仅对旅游研究本身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也使众多不具备数理统计知识的旅游学者深感困惑。旅游研究的方法转向将不可避免地挫伤部分旅游学者的研究积极性,对旅游学科的丰富性和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民族旅游地的开发及旅游者的涌入,对民族旅游地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以龙胜平安寨为例,运用方差分析法对民族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文化景观变迁感知及感知差异形成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文化景观良性变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族旅游节庆是集中展现地区特色旅游产品及民俗文化的最佳载体.办好民族旅游节庆可以促进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旅游节庆开发为实例,用SWOT分析法对三江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分析,最后对三江民族旅游节庆的开发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对策,为深度发展三江旅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旅游已成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对中国民族地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民族旅游的概念进行剖析。分析了民族旅游发展的特点.基于对四川平武白马藏族的调查研究,探讨了民族旅游发展与族群文化变迁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并就旅游发展背景下族群文化变迁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在旅游六要素中,食居其首,可见饮食在旅游中的重要性。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有着丰富的民族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如何使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展示广西丰富的民族饮食文化特色的同时,提出了加强民族饮食文化研究、重视培养民族饮食文化人才、推进民族饮食与旅游业的结合、走民族饮食现代化之路、开发医疗保健民族饮食产品、注重广西民族饮食文化品牌的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旅游产品的灵魂,旅游是文化活现的载体。文化与旅游的深度结合开发是现代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其转型、调整和升级的根本要求和必经途径。神话传说与民俗旅游的深度融合开发,已成为研究广西民俗旅游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就神话传说在广西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地位、作用、吸引力以及神话传说在广西民俗旅游开发中的应用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旅游景区绝大部分已由外事接待的公益事业单位性质转换为赢利性经营单位的企业性质。景区身份、功能和目标的转换,必然带来利益的重新分配,也必然产生各种新的现象和问题。其中,旅游景区与周边居民间的和谐关系问题就日益凸显,并已严重影响到中国旅游景区的健康有序发展和社会和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目前业界和学术界很少对此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旅游景区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旅游景区与周边居民间和谐关系进行了定义,列举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表层和深层原因,并试图结合理论与实际找出解决该问题的一般对策,希望对景区一线管理者和景区所在地基层政府进行相关管理决策时有所帮助,促进景区与周边居民间和谐关系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具有独特的优势,也取得了累累硕果。云南省丽江市通过发展旅游业推动了经济增长,促进了农民增收。利用丽江市2001-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对旅游业提高丽江市农民纯收入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对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存在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