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带来的专业化人才.本文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为基础,对四川省自2004年以来产业结构和高等教育结构发展关联进行梳理.研究表明,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呈现极强的正相关性,产业结构高级化结构与教育结构变化不一致.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产业结构的升级加速了劳动力在各次产业之间移动,由此改变了就业结构和人才结构。人才结构的变动牵引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必然对其结构提出调整要求。文章通过对高等教育与安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分析,指出高等教育可以推动安徽产业结构的升级,并对如何合理发展高等教育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产业结构趋同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超 《江南论坛》2005,(7):21-23
在长三角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三次产业及各产业内部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相似、产业结构差异缩小、各地区工业产品结构趋同与长三角实现“基础产业协调发展;新兴产业共同发展:支柱产业互补发展”的构想之间的冲突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一大问题;长三角地区要从封闭、自我完善型的产业结构向开放型、相互依存型的产业结构转变,实现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和分工,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势在必行的。通过对其产业结构趋同化的分析和解决途径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璞 《现代财经》2003,23(10):43-47
区域要发展,产业要发展,其关键动因是产业创新。本文论述了培植良好的产业创新环境的重要性以及营造创新环境的两种渠道和四种方法;在分析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和产业管理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具体构建产业创新体系过程的组织创新、结构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及应该注意的几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勇 《财经研究》2002,28(8):64-70
加入WTO后,就业将成为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既要考虑技术进步,又要兼顾就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增长的长期的稳定。本文就入世后,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它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问题的探讨,来说明入世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是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保定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运用结构偏离度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测算保定市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灰色关联系数,分析了高等教育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性。结论表明,驻保高校是促进保定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深层次动力,基于此提出了合理发展保定高等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结构变化值和结构调整速度对民族地区1978-2010年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结论显示: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符合配第-克拉克产业演进规律,但对第一产业倚重较大,对外生政策冲击敏感度高。未来产业与就业结构动态优化的关键在于,政府继续主导劳动力教育水平的提升;反思并调整当前重工业化的第二产业结构现状;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增加产业结构总体就业吸纳力。  相似文献   

8.
推动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既是解决学科结构不合理和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的关键措施,更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文章基于系统耦合理论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21年安徽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省学科结构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发展水平总体上均呈现提升态势,但两者尚未实现同步发展;安徽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升,整体上经历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发展历程。应重视学科结构顶层设计,依据产业人才需求推动安徽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9.
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区域内就业的产业空间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林 《经济问题探索》2005,(6):31-33,98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趋势加速,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选择区域内就业的机会增加。然而由于结构状况、市场化程度和所有制关系等因素调整不到位,西部各产业并未将资源优势完全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均存在着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潜在空间。因此,以促进劳动力区域内就业为优先目标、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空间,应当成为产业发展政策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教育扩展中大学生就业行业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敬宝 《经济管理》2007,(13):32-38
典型调查表明,在教育扩展的过程中,本科生就业行业较为分散,专科生和研究生较为集中;学历越高,就业行业越稳定,高工资行业的比例越高;各学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行业呈现不同的特点。这是人力资本投资收益降低、风险增大和专有人力资本功能减弱的表现。要调整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层次结构、专业结构和培养模式,以更好发挥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全球化的思维调整我国产业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分析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全球化关系、各国产业结构的互动性和产业结构变动与国际分工发展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全球化的思维调整我国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即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及各类高科技产业,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结构调整;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产业转移带动国内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2.
优化出口产业结构 实现外贸集约型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出口产业结构是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有效途径。实现出口产业结构优化必须做到:根据动态比较利益原则确定出口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方向;以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为重点,形成多层次的出口产业结构;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倾斜政策促进重点产业发展;统筹规划,优化布局,避免地区产业结构雷同;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为出口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动力;实现科研和生产的密切结合,为出口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技术基础;通过合理利用外资优化出口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3.
测算了湖北省近年的就业弹性,发现其就业弹性自1999年以来出现了回升。结合历史与现实,从就业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组织类型结构两方面分析变化的原因,发现弹性的上升源于第一产业发挥了劳动力“蓄水池”的作用,而由于湖北省在就业产业结构和经济组织类型结构方面存在不足,二、三产业未能充分吸纳劳动力,以此为基础,对湖北省扩大就业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增长影响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蒲艳萍 《现代财经》2005,25(2):64-6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演变关系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通过对不同指标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1990年代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已迭到饱和并开始排斥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2)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不相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发展。(3)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偏差;就业结构变动中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5.
对外贸易作为国内商品流通的延伸,出口产业结构是决定其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因为出品产业结构制约着出口贸易的物质内容,而出口产品的优化亦是通过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来实现的。如何使我国产业 结构的调整、升级来实现的。如何使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尽快促进是入规模与效益相统一的良性循环之中?应依据国情,一要确定出口产业群中的“拳头”产品;二是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三要有相关的产业政策和组织机制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6.
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影响。人口结构既可能通过劳动力供给增加、优化产业集群环境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正向影响,也可能通过增加决策难度和风险强度制约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也会对人口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和空间结构等产生深刻影响。要实现二者的协调互动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优化人口干预引导机制,促进人口结构持续优化。一是走出数据指标陷阱,从新生人口和流动人口两个角度优化性别结构;二是扬弃劳动力优势陷阱,审慎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三是抛开就业歧见,合理优化人口就业结构。另一方面,优化产业扶持升级机制,促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产业升级发展;二是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高就业吸纳能力;三是扶持老幼服务产业,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海洋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旺来  周达军  刘洁  汪立  朱婧 《经济地理》2011,31(8):1258-1263
海洋产业已成为目前浙江省扩大就业的主要领域。以浙江省的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各种方法与理论,结合浙江海洋产业结构的实际情况,分析浙江海洋产业所占GDP比重和就业比重变化,考量浙江海洋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在阐明浙江海洋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海洋产业发展中的劳动就业贡献率及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行了分析预测,指出海洋产业是浙江省吸纳就业的主力,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环渤海沿海地区是国家发展的重点区域,研究其产业发展变化的趋势及特征对制定区域产业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文章从三次产业的宏观角度,采用结构分析法分析了环渤海沿海地区三次产业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演变特征。得出结论,研究区域内产业结构偏离度大,经济"二元"结构突出,第二产业是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选择——基于对外贸易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的对外贸易现状说明了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中国应该充分利用要素禀赋结构中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在国际贸易中获取最大限度的贸易利益,快速积累资本,使真正决定产业结构的要素禀赋结构得到提升.同时,要完善市场机制,营造高效率的制度环境,大力发展教育,加强基础科学技术研究,根据中国国情和地区发展差异建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多层次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20.
樊艳云 《经济研究导刊》2009,(33):132-134,150
在利用统计数据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依次具体分析了北京市三次产业的现状:都市型现代农业强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第二产业的主体;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经济增长贡献率跃升。最后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如:产业发展重点不突出,潜力产业尚待培育;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尚未充分形成;中心区产业布局过密等并给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