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杨松 《中国市场》2007,(38):19-23
<正>(接上期)关于北京商品交易市场管制方式的改革管制的产生是与市场失灵相联系的,是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一种治理机制。自然垄断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是引起政府管制的主要原因。市场机制是一个自行运行系统,具有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技术革新的功能;而市场机制要发挥它的功能,必须具备比较严格的前提条件,例如市场的完全性即完全竞争的市场、信息的完备性、受益的递减性即凸环境等。  相似文献   

2.
陈蓉  陈竹林 《中国市场》2007,(35):46-47
近几年来,全国许多城市都相继建立了若干个现代化的土地有形市场,为土地交易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渠道和有效载体。然而不可否认,由于存在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等问题,造成土地市场失灵,尤其在转轨时期更为突出。这就需要政府进行干预。而如何对政府在土地市场规范中的职能进行定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是土地流转的重要交易场所,是流转信息发布、政策技术服务的平台,是对流转行为进行监控的重要渠道。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是十七大对农村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要做到统一政策,明确市场运行规则、市场机制建设、财政扶持等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规划最基本的就是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完全竞争状态下,通过市场机制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即达到帕累托最优。但是,在现实经济中,由于土地资源往往处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因而土地资源的配置不能完全依赖纯粹的市场配置,而需要进行必要的规划配置。本文试图从效率的角度对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方式和规划调控方式进行对比,从而论证土地资源规划配置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市场机制与政府职能的局限性,在导致“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现象的同时也促进了志愿者组织的产生和发展。志愿者组织作为第三种社会力量在极大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不足,但同时也面临着“志愿者组织失灵”的困境。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现状出发,基于灾难管理的视角,分析志愿者组织的社会作用及其面临的困境。最后,针对“志愿者组织失灵”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能够通过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实现并且达到最优化配置的目标。但是,市场调节并不是包罗一切的,诚如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说的“市场并不是理想的,存在着市场失灵”本文拟在分析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的基础上,探讨在市场失灵区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经济干预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哈尔滨市土地市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土地产权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土地市场化程度低,功能发挥不充分;土地市场交易价格不合理;土地管理体制和法制不够完善等方面。哈尔滨市政府应规范土地市场,重点在于建立土地有形市场;严格土地出让制度,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建立科学的地价评估制度;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同时,要坚持土地利用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储备、统一配置、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商》2015,(32)
在现实复杂的经济环境里,市场机制不一定总是能发挥作用,资源配置可能出现低效率,从而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垄断、公共物品、外部影响、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等。市场失灵不一定仅仅依靠市场自身就能解决,还需要政府发挥职能作用共同制订对策来应对。  相似文献   

9.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造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食品市场信息的不对称、不完全性.而治理市场失灵,国内外有两种模式:一是利用市场机制治理市场失灵,二是通过政府规制体系来弥补食品市场机制失灵.这两种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应该是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相互配合,采用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规制为辅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土地市场框架已建立,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正日益显现 1.理整顿土地隐形市场,建立公开有序市场。建国以来,我国实行土地行政划拨制,大量的划拨土地随着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源源不断地自发地进行转让、出租、抵押或变相转移,俗称土地隐形市场。隐形市场的存在一方面严重冲击正常的土地市场,另一方面造成国有土地资产的大量流失,仅蚌埠市区每年流失达2000万元左右。为此,按照省政府要求,蚌埠市从1994年开始,利用近两年时间,对全市土地非法交易行为,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共清理非法交易5400余宗,面积达110万平方米。1997年为贯彻中央(97)11号文件,对隐形市场又进行了一次清理,通过两次隐形市场的清理整顿,为蚌埠市土地市场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行业管理的理论依据 产业不可能或者完全依靠市场机制作用自发地实现健康发展,政府必须进行适当的规制和管理.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在不少场合下会导致资源不适当配置,即导致无效率的一种状况,这就是市场失灵.引起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等.  相似文献   

12.
"市场失灵"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焦点之一,也是构成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原因.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虽然没有正面对市场失灵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但在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对市场失灵及其表现、政府在克服市场失灵中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关于市场失灵的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蔡茜旭 《中国市场》2011,(26):154-155
本文中所提及的河南双汇集团下属分公司使用"瘦肉精"事件,是市场失灵的一大表现。而此次市场失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完善市场和垄断所造成的,所以这些问题表明了,中国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存在的经济学理由,即对市场失灵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发挥自己的配置、分配和稳定三大职能,使有限的资源能够在社会中合理、有效、公平的配置到需要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将限制市场功能的发挥,降低市场交易效率,甚至会导致整个市场的失灵。国际贸易中也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问题,关系网理论是在交易成本说、资源稀缺及相互依赖说、体制理论说和社会资本说基础上产生的,运用这一理论可以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减少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克服国际贸易交易中的市场失灵问题,进而对国际贸易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茹 《商业科技》2007,(2X):355-355
一、西方公共财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当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认为.财政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市场存在缺陷即“市场失灵”。社会经济的运行应当以市场调节为主.只有在市场难以调节的领域.才需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市场失灵”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相似文献   

16.
吴群  王婵婵 《商业研究》2008,(5):207-210
我国土地市场发展已有20年的经验,土地出让采用了协议、招标、拍卖和挂牌等市场或准市场的方式。随着土地市场的建立和逐步成形,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计划调控越来越少,更多的是遵循市场基本规律,仅对市场不完善之处作以调节。土地具有商品的属性,但是因为它对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土地市场行为不可能以普通商品的的市场供需规律加以诠释,因此学者们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对城市土地市场供需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市场不是万能的,仍然需要政府的介入.本文首先说明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而后详细了分析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政府在应对市场失灵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完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商业研究》2012,(4):178-181
由于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中国大陆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垄断性房地产市场,并且存在着一系列所谓"市场失灵":住房有效供给不足和有效需求不足,市场调节和政府管制双重失灵,房价不断上涨与房地产市场极不稳定。特殊经济体制和土地制度决定了大陆应形成国家有限干预下的市场自主调节为主的房地产市场,这就需要中央明确调控职责和规制方向,既不越位也不缺位;中央应从土地权属入手,建立完善的城乡统一的土地及房地产市场,畅通市场信息,提高市场透明度,增强市场活力。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阶段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即严控土地供给、重点抑制房价、全面治理房地产市场等方面。我国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方面应完善土地市场制度,理顺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的关系,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避免行政手段对市场机制的过多干预,正确引导市场预期,采取适当措施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要。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阶段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即严控土地供给、重点抑制房价、全面治理房地产市场等方面。我国在房地产调控政策方面应完善土地市场制度,理顺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之间的关系,采取适当的经济手段。避免行政手段对市场机制的过多干预,正确引导市场预期,采取适当措施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