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郝文 《企业文化》2012,(8):11-14
奥运会正在伦敦举办。4年前,李宁点燃火炬的那一刻,让海内外华人充满自豪。近些年,李宁服装伴随着运动员一次次勇夺金牌出现在电视上,让李宁品牌大放光彩。然而,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李宁公司高层离职、效益下滑、品牌美誉度跌落新闻不断,最近,行政总裁张志勇辞职,创始人李宁复出。  相似文献   

2.
许正 《英才》2014,(11):94-94
李宁公司2012年亏损接近20亿。2014上半年亏损5.9亿。而就在不久的2009年李宁在中国大陆市场销售额还超过了阿迪达斯。2010年6月底,李宁提出"品牌重塑"计划,并做出了"90后李宁"的新客户选择,事实证明这只是没有经过市场验证的一厢情愿。李宁一直在正面和阿迪、耐克进行竞争,迫于压力为迎合90后做出改变,但价位虚高,设计无新意,在技术创新领域没有深耕细作的厚积薄发,就指望新的消费群体认同李宁为国际一线品牌未免草率。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外体育用品市场需求极大,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现状欠佳,缺乏领军品牌。只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把品牌优势提升为企业竞争力,才能抓住体育产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机会占领市场。笔者据上述原因,以李宁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李宁公司的品牌营销管理研究。从李宁公司的品牌营销策略,分析李宁公司营销策略面临的局限与障碍,并提出了李宁品牌营销策略拓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挑战品牌困惑——李宁品牌的重塑管理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一个公司都梦想着拥有一个强大的品牌。拥有一个强大的品牌,就等于拥有一座金山。凡善于经营品牌者,必充分挖掘其品牌的核心价值,塑造其品牌的独特个性,给自己的品牌一个明确的定位,从而向消费者传达出清晰连续的品牌形象,以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李宁牌成功因素在中国体育用品市场,李宁公司的单一品品牌——李宁牌经历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发展阶段,自1995年起成为中国第一个体育用品品牌,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居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第一位。纵观李宁牌发展史,创业者李宁的“名人效应”、特许经营和专卖体系、体育赞助、广告、价格、设计开发、营销…  相似文献   

5.
孙仁斌 《经营者》2008,(17):27-27
全球40亿观众共同观看李宁点燃圣火,使"李宁"品牌全球知晓,广告效应实在是不小。更重要的是,这则奥运广告完全免费。  相似文献   

6.
从各方面情况分析,握有国内运动品牌先机的李宁公司不应该是现在的这种表现,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李宁公司走到今天这一步的呢?  相似文献   

7.
丁晓 《企业文化》2005,(10):65-66
李宁品牌12岁了。跟那些百年老店比起来,它应该还是一个小孩, 但是在这12年里,它从学走步到逐渐学会了爬山。能够成为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第一品牌,李宁公司得出的结论是——品牌推广要在动中求静。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2002年8 月份西班牙女篮和中国女篮争夺第五名时,西班牙女篮穿的是“李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2009,(2)
人物简介:李宁:李宁有限公司董事长。1982年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上,李宁一人独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退役后,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并以赞助90年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为契机,开始了李宁公司的经营业务,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偶像李宁     
从一开始,李宁就甘愿自我隐退,而试图让李宁这个品牌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0.
李宁公司在"去李宁化",而李宁本人,从来也是在扔掉外界想象中的那个"李宁"。他有一个不张扬但强大的自我  相似文献   

11.
就在3月29日,国内知名运动品牌李宁公司,发布了2011年度的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在上一个财年,李宁公司实现总收入89.29亿元,同比下滑5.8%;净利润为3.86亿  相似文献   

12.
抢跑的代价     
向已被耐克、阿迪达斯占据优势的一线城市发起进攻,是要付出代价的。对于李宁来说,2011年注定是波澜起伏的一年,业绩下降、订单锐减,不太乐观的媒体报道此消彼长,去年还因赶超阿迪达斯被誉为"英雄"的公司,似乎顷刻间一如史诗般烟消云散在星空之下。或许,我们不能单因这些表象而过早地判定李宁品牌的重塑就此失败。但显而易见的是,李宁正在为这个梦想买单。也或许,这是一种不羁的勇敢,同时更是一种活得更长久一点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3.
断掌的李宁     
《中国企业家》2012年第15期体育特刊《李宁豪赌CBA》李宁换了新标志,相对老版标志是断裂开的。在民间传说里,断掌纹意味着运途可能是大好或大坏,只有不断地修身养性来导入正途,才能有所作为,而李宁的新标恰似一个断掌。企业的双手就是产品和市场。李宁一直是国产运动品牌的龙头,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李宁本人的飞身逐日更是使它在2009年如日中天。  相似文献   

14.
付诗 《商贸与会计》2006,(11):16-20
每一个公司都梦想拥有一个强大的品牌,在体育用品行业中也不例外。在国内日渐激烈的运动中,李宁作为本土企业既要与像耐克、阿迪、REEBOK、KAPPA这样国际化的运动品牌争夺高端市场,又要提防安踏这样的品牌争夺其已占领的低端市场。所以清晰的市场定位、品牌定位和恰当的营销手段对于李宁来说不仅仅是重要,更是关系到其生死存亡的关键。让我们来按照时间顺序来看看李宁公司这16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民族品牌甚至是世界品牌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科技与企业》2008,(4):41-42
2004年,36岁的张志勇出任李宁有限公司CEO。12年时间,他完成了从一名出纳到CEO的蜕变。北京奥运会召开在即,他将如何带领李宁,实现从民族品牌到世界品牌的飞跃?  相似文献   

16.
《物流科技》2010,33(6):I0004-I0005
李宁运动品牌是运动服装市场上的巨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李宁点燃了北京奥运的星星之火;世锦赛上。“李宁”的运动装穿在了世锦赛冠军“西班牙”男篮全体队员的身上;NBA赛场中,纵横联盟近十载的“大鲨鱼”奥尼尔也成为其品牌代言人……即使如此,李宁却并不如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动向公司起初仅为李宁公司的一个专注于做kappa的品牌代理的子公司。2005年从李宁公司独立出来后,2006年从kappa的母公司BasicNet集团手中买断品牌在中国内地以及澳门的永久使用权和经营权,并在之后快速发展,在两寡头(耐克、阿迪达斯)、多巨头的中国运动服饰行业中获得一席之地。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离不开中国动向轻资产战略的成功运营。  相似文献   

18.
马钺 《中国企业家》2013,(13):41-52,40,12
体育品牌"闭着眼睛都挣钱的时代结束了","运动员"李宁痛定思痛后接受本刊独家采访,谈如何重回老板角色,带领这家中国最大的运动品牌公司开始新冒险  相似文献   

19.
张勇 《中外管理》2013,(11):92-93
正“身陷重围”的李宁公司,靠什么渡过这次危机?李宁企业文化的DNA,如何支撑公司的凤凰涅槃?近日,世界知名投资集团麦格理表示,李宁公司的改革创出新天地,2014年将实现复苏。由于投行的唱好,李宁股票也实现了小幅上涨,创下了8个月以来的新高。这是自2012年李宁公司业务亏损达20亿元,李宁重新执掌公司以来的最新利好。这家创立21年的中国知名体育运动品牌,曾借2008年奥运营销威力,在2009年以84亿元的销售额超越阿迪达斯,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奥运开幕式上,作为主火炬手,李宁以漫步空中长卷的中国式浪漫,点燃了整个中国的激情。与24年前相比,李宁已经不再是个人的符号,而成为中国品牌影响世界的象征。自从2005年1月阿迪达斯成为北京奥运会合作伙伴后,惜败的李宁当然不会放弃奥运会这个极佳的营销机会,因此一直在寻找机会。首先是在2007年底拿下“红双喜”,“红双喜”是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羽毛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