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问题 (一)近几年来,国家、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的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投资比重下降。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投资比重由1981年的5.2%,下降到1989年的2.5%,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  相似文献   

2.
为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国家近年加大了农业投资力度,尤其是对农田水利的投资。1996~1998年,我国每年农林牧渔水利投资额从336亿元增加到684亿元,年平均增幅达42-47%,占当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也由2%上升到3-2%。大规模农田水利投资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但农田水利投资中的政策缺陷使其对农村市场需求的拉动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无法扩大农村市场。政策缺陷之一是用工制度不合理,许多工程建设采取农民无偿投劳制度。农村劳动力非商品化是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在农…  相似文献   

3.
建国40多年来,我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额在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以下简称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一直起伏不定,其中80年代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降到了建国以来的最低点。1980—1984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平均每年为6.6%;1985—1989年,平均每年则只有3.1%。1984—1989年的农业生产停滞状态与80年代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太低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快慢与资金投入成正相关关系,成本形成的快慢往往是束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投资创造了未来的生产力。这个经济观点同样适合于我国农业发展。 目前农业投入减少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近十年来,国家在财政、信贷的投资方向上,重工业轻农业的现象突出。全国财政从“一五”到“五五”期间农业基建投资占全国基建投资总额的10.7%;“六五”期间下降到5.1%,“七五”又下降到3.2%,比例下降,份额减少。应该注意的是,1979年~1988年国家基建投资增长2.1倍,而国家对农业的基建投资却下降12.9%。从国家农业信贷上看,1980年~1989年农业银行、信用社累计发放农业贷款5,227亿元,贷款总额增长了5.1倍。但是,农业贷款在全国银行各种贷款总额  相似文献   

5.
增加农业投资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业投资的严重不足是中国经济与农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从中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整个国民经济基本建设投资比重看,1980年及其以前一般都还在9.5%以上,之后快速降低,至1994年降至2.4%后有所回升,但升幅甚微。扭转中国农业极不发展局面,必须改变农业投资长期严重不足的落后状态。中国目前全社会年固定资产投资,2008年已达17.23万亿元人民币,在此基础上,若保持不低于8%的年均增长速度,并以其中的15%流向农业领域,那么,用于农业开发建设的投资总额,前3年累计即可达8.5万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6.
农业投入大量减少,这是造成我国农业生产四年徘徊不前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除了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外,如何切实有效地促进和逐步增强对农业的投入,就成了打破农业发展停滞局面,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为稳定经济、深化改革创造必要条件的一个紧迫问题,为此,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可着重考虑增加农业投入的如下政策措施:一、尽快改革国家财政对农副产品的价格补贴方法,腾出资金用于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投入改革十年来,一方面是国家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在整个基建投资总额中的比重下降较大,由过去的11%左右降至"六五"时期的5%,其中1985年仅为3.4%,1986年为3.3%;另一方面,国家财政对若干商品(主要是农副产品)  相似文献   

7.
不断增加农业投资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无论如何强调也不会过份的。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认真总结我国农业投资的经验教训,探讨增加农业投资的对策措施,却是一个非常现实和紧迫的问题。一、农业投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国家投资大幅度下降。1953~1978年。国家农林水利基本建设投资占同期全民所确制基建投资的10.7%。实行财政和计划体制改革以及各级财政分灶吃饭之后,1979~1990年国家农林水利基建投资占同期全民所有制基建投资的比重下降为4.4%,其中1986~1988年仅3.0%。从1980年到1990年。国家基建投资总额由559亿元增加到1703.8亿元,增长204.8%;而同期国家对农业的基建投资却由52.03亿元增加到67.22亿元,仅增长29.2%。同“五五”时期相比,“六五”时期农业基建投资绝对额下降了30.2%,“七五”时期下降了1.5%。由此可见,国家投资结构严重向非农产业倾斜,而农业投资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8.
试论我国的农业投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巨盛 《农业经济》2003,(10):46-47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对农业的投入总量逐年增加 ,农业的巨大投入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推动农业持续发展 ,保持农村社会政治稳定起了重大作用。但毋庸置疑 ,我国在农业投入上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 ,已经或正在影响着中国农业、农村的稳定、持续和长远发展。一、我国农业投入存在的问题1、农业投入总量仍然不足 ,农业投资的年增长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且投资增幅不稳定。据《1999:中国统计年鉴》统计资料显示 ,从 1980~ 1997年的 17年间 ,如果按 1995年价格计算 ,1997年与 1980年相比 ,我国农业投资总量增加了近 4 35…  相似文献   

9.
农民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不高。根据国家对部分省市的农村收入情况抽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农民个人生支出年递增率为12.3%,而生产性支出递增率仅为7.5%。尤其对农业的基础设施方面投资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以5%的年递减率下降。以全国性数字看,农民用于中长期生产性的固定资产投资也逐年减少,1990年下降18.2%,1991年下降35.4%,1992年下降19.3%,1993年不仅中长期生产性的投入下降,连短期生产性也大幅度减少。随着工业产品价格放开,农用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达25%以上。各种农机费用上涨20%,而农副产品价格上升只有5.3%左右。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拉大,严重挫伤了农民对农业主动投入的积极性,农民弃农经商涌向了城市,因而也就削弱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吸收消化能力,增加了科技推广工作的硬度,降低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大报告把发展农业放在极其重要地位,强调要增加农业投入,不断地提高投资效益。为此,提出以下关于改革农业投资的几点建议: (一) 增加农业投资,调整投资结构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同时,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都应当增加农业投入,地方财力要更多地用于农业,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防治水旱灾害,改善农业的基础条件。”这就为增加农业投入,提高投资效益指出了方向。根据我国的实际,我认为,在我国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农业投入问题讨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现将经济理论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情况综述如下。 一、农业投入不足的主要表现 1.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逐渐减少。据有关资料统计,“六五”期间国家财政用子农业支出由“五五”时期的693.41亿元减少到658.48亿元。支农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1979年的13.7%降到1987年的7.9%,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由“五五”时期  相似文献   

12.
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保护艾云航增加农业投入和加强农业保护,是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业保护不力,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我国农业投入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后果当前农业投入面;临的突出问题是:1...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农业保护非常不力,已经成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增加农业投入和加强农业保护,是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除增加国家对农业资金投入外,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方位、多渠道地筹集资金。并对加强农业保护,促进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提出了6点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14.
农业投资与农民收入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农业投入与农民收入的相关研究,认为农业投入与农民收入有极大的相关性,同时又存在国家对农业投入减缓和农民用于投资的资金不足以及投入增加,收入递减等状况。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应从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并相应对改善投资结构,改革和完善农村经济体制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农业投入是农业生产的第一推动力,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增长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我国农业生产几年来萎缩、徘徊,根本原因在于农业投入减少。因此,研究农业投入减少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国以来,我国的农业投入曾一度保持较高的水平。据统计,从“一五”至“五五”近30年中,农业基建投资占国家基建投资总额的比重,除“一五”时期为7.1%外,其余时期均在10%左右或10%以上,其中三年调整时期最高,曾达到17.7%。同时期,国家对化肥、农机、农药等农用工业和农业教育、农业科研等项事业的投资也维持了较高的比例。尽管在此期间内党在指导农业上存在着严重的“左”的偏差,但由于农业投资较多,加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对组织大规模的农田建设具有明显功效。  相似文献   

16.
重塑农业投资主体投入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农业投资主体投入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投资主体已由国家 (集体 )、金融机构的组合转变为国家 (集体 )、农户和金融机构共同投资的新格局 ,农业资金的投资领域也完成了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一 )国家财政投资农业的现状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包括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支援农业的生产性支出和农林水利事业费、小型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科技推广费、财政价格补贴及其他费用。统计资料显示 ,80年代以来 ,虽然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从总量上看是逐年增加的 ,但所占比重波动较大且具有下降的趋势。从国家…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对农业投资几起几落,严重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发展,本文拟从政府双重职能进行一些探讨。 一、双重职能具有不同的价值准则 四十年来,国家用于农业的投资几度增减变化。这种农业投资增减变化的背景是:每当农业出了大问题,无法保证正常的农产品(主要是粮棉油)的供应时,国家就千方百计较大幅度地增加农业投入,而当农业生产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后,又连续几年较大幅度地减少农业投  相似文献   

18.
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主要是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农民利益的保护。宏观调控主要采取经济办法,当前特别需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受利益的驱动,向高效益产业流动,农业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这就要求切实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为此,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政预算内资金、信贷资金用于农业的比重,逐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同时,积极鼓励农民和集体增加劳动和资金的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物质技术基础。二是加强和改善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要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市场行为,搞好储备调节,保持市场稳定。要深化粗棉购销体制改革,抓紧建立和健全粮食等基本农产品的储备调节体系和市场风险基  相似文献   

19.
从战略角度解决农业投入的不足山东枣庄市委宣传部王辉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上看,“八五”期间国家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比重,在总体上是趋于下降的。1991年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为9.11%,1992年为8.75%,1993年为8.52%,1994年仅为2.6...  相似文献   

20.
引导农村资金 增加农业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年以来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连续徘徊的局面,越来越清晰地显示出农业投入不足已无法保证农业生产正常增长的需要。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困扰我国农业生产长期稳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增加农业投入,需要国家确立向农业倾斜的投资政策,这一点党和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