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旺苍县国华区天星公社,地处高山,幅员10万多亩.从1971年以来,该社充分发挥山区优势,大力发展林业生产.目前全社荒山荒坡已基本绿化,有林面积巳达48,300多亩,占幅员的47.4%,增加1.9倍.去年粮食总产达到397.7万斤,人平711斤.全社林副产品等多种经营及家庭副业收入33.9万元,占总收入的42%.由于林业生产发展较快,该社曾先后被评为省、地、县林业生产的先进公社.这个公社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这样大的成绩,主要是因为能坚持不懈地在"停、改、提"、"育、植、管"、"栽、种、养"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武隆县核桃公社,山大坡陡,土地瘦薄,灾情频繁.全社7个大队,36个生产队,4,315人,总面积11.4万亩,现有耕地5,070亩,一九七七年以来,该社走"建设基本农田,实行科学种田,狠抓粮食生产;逐步退耕还林,发展多种经营,大搞经济收入"的路子.六年来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加快发展山区经济、由穷致富的好路子.固定基本农田,实行科学种田核桃公社过去走的是以粮为纲、毁林开荒、广种薄收、吃供应粮的路子.一九七六年,全社吃返销粮30万斤,贷种6万斤,贷款13.7万元.公社党委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走停止毁林开荒,逐步退耕还林,实行科学种田,提高粮食单产的新路子.一九七  相似文献   

3.
湖南慈利县高峰公社,地处海拔600多米的高寒山区,是一个以旱粮生产为主的公社。从1977年以来,他们努力改革耕作制度,闯出了一条宽幅分厢套种间作的多熟制路子,全社旱粮连年大幅度增产,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据省农业部门介绍,单产是全省万亩旱粮公社中最高的,经济效益也很显著,是一条旱粮生产的好路子。 最近,我们到这个公社,经过全面调查,深切感到,旱粮多熟制的路子,符合经济规律,经济效益好,符合自然规律,使生物技术和环境因素做到了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多种增产因素,为发展山区旱粮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林业基本情况汶川县映秀公社位于县境边区,靠近人多缺材的川西平原。原有集体林14,218亩,1975年至1982年,人工造林13,500亩(速生用材林12,280亩、茶园970亩、班竹250亩),总计有林面积27,718亩(不包括1983年新造部分),总蓄积量约20多万立方米。按现有人口计算,全社人均有林7亩。全社45,900余株各种经济林和零星用材树,全部随土地承包到户。1974年列入阿坝州发展杉木用材林基地。辖区内分布国有林38,000亩,从1980年开始,由国家交公社承包管护。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公社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林业承包责任制:公社共划自留山2,013亩,户平2.44亩;落实责任山3,324亩,户平4.03亩;育苗、造林、护林等承包到户。  相似文献   

5.
北川是地处川西北边缘的山区县,境内幅员辽阔,经济林木等自然资源丰富.从1974年起,这个县开始抓经济林木基地建设.特别是党的三中全会以来,他们按照省委提出的山区生产方针,大力发展林业生产,经济林木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74年到1982年的八年中,全县新发展了以茶、漆、棕为主的各种经济林木22.25万亩,加上老资源8.39万亩,共达30.64万亩,户平11亩,人平2亩以上.在全县6个区、34个公社中,建成万亩茶叶区3个,千亩茶叶公社21个;万亩生漆区4个,万亩生漆公社1个,  相似文献   

6.
(一)洪雅县张村公社,总面积7.5万亩,8个大队,31个生产队,489户,2,573人,耕地1,780亩(不包括开荒地),人平0.7亩.山高坡陡,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林业资源丰富,有林地4.4万多亩,人平17亩;荒山1.8万多亩,人平7亩.过去由于单一经营粮食生产,毁林开荒2万多亩,人平口粮却不到400斤,人平分配收入只有50—60元.全社生产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劳力大量外流,最多的一年搬家下山的达130多人.1980年8月,经上级批准,这个公社试办了林工商联合企业,实行"以林为主,林  相似文献   

7.
城口县燕麦公社地处高山。境内坡陡谷深,交通极为不便。全社612户、3,108人,耕地1.54万亩,人平4.95亩。燕麦公社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大面积毁林开垦,把已经成材的树木砍倒烧毁作肥料,对林业资源浪费极大。原始的刀耕火种,亩产粮食仅102斤。当时,他们靠毁林开荒,把耕地从4,OOO多亩扩展到1万多亩的广种薄收法,使粮食总量增加,成为县上由穷变富的典型。三年困难时期,紧靠燕麦公社的巫山、开县农民,也投亲靠友赶来入户,更加速了毁林速度。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东部山区清原、新宾、抚顺、桓仁、本溪、宽甸、凤城等七个县,总面积4,500万亩,其中山地面积3,200万亩,占总面积的70%以上,有林面积2,300万亩,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上。不仅是我省木材生产基地,而且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保护环境以及防御自然灾害等方面都具有十分优越的地位。因此,加强东部山区的林业建设,对于我省来说是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完成这个任务,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围绕林业建设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经济,把山区经济搞活。  相似文献   

9.
便仓公社共有20个大队,182个生产队,8,666户,35,632人,集体耕地面积5.45万亩,其中粮食3.2万亩,棉花1.68万亩。近几年来,我们狠抓了“三不欠”(集体不欠国家、集体不欠社员、社员不欠集体)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续。实践使我们体会到:经营管理工作紧——松——紧,超支欠款就会降——升——降。1965年,全社粮食单产476斤,社员人均收入45.3元。但由于当时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农村人民公社化的高潮中,福山人民公社于九月二十三日成立了。这个公社是由国营红光农场和广东省澄迈县福山乡各个农业社以及临高县的皇桐农业社合并而成立的,全社共有五千多户,一万八千多人,土地总面积共四十一万亩,其中可耕地二十四万亩。在公社成立的同时,即组成公社筹备委员会,进行宣传教育、领导生产,全面规划等工作。福山人民公社的经营方针,是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实行工农牧渔相结合的综合经营。由于有土地肥沃、气候温暖、四季常绿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国营农场的机械设备、大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大邑县位于邛崃山脉与川西平原的接壤处,境内有平原、丘陵和连绵的高山,总面积232万亩,耕地48万多亩,农村人口39.6万多人。山区共6个公社、4万多人、5万多亩耕地,但其面积却占全县总面积的近57%。其中宜粮面积很少,宜林宜牧面积为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是有名的“三靠”(生产靠贷款、吃粮靠供应、花钱靠救济)公社。1979年全社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产量翻番,一扫长期压在身上的贫困。历史的回顾梨园公社,现有5个大队,59个生产队,5,600多人,包产面积17,500亩,实有土地25,000亩左右。这里是丘陵岗地,主要怕旱,农作物有麦、稻、薯、豆。解放后,特别是3  相似文献   

13.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公社,根据山区耕地分散、交通不便的特点,在全社范围内普遍建立包产到劳动力的生产责任制,实行五定一奖(定劳力、定工种、定成本、定产量、定工分,超产奖励),充分调动了社员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夺得了今年夏粮增产丰收。今年夏粮总产量比去年增长16%,全社11个  相似文献   

14.
古丈县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全县的特点,概括起来是:一山二穷三落后。 山,该县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有12个公社,2个相当于公社级的林场,一个镇,全县2.3万户,10.13万人,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67%。土地总面积为194万亩,其中宜林山地有162万亩,占总面积84%,耕地面积只有10.7万亩,占总面积6%,号称“九山半水半分田”,山林与耕地面积之比为16∶1。可见,该县山的优势和潜力是很  相似文献   

15.
吴江县桃源公社,地处江苏省最南端,与浙江口乌镇毗邻,平均每人只有1.1亩耕地。近年来,江浙一带有些社队实行“双三制”以后,地力出现衰退,成本提高,产量下降,桃源公社连续10多年全部实行“双三制”,土地却越种越肥,产量越来越高,成本相对降低,收入越来越多,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比如,1981年,苏州地区大多数社队都因灾减了产,桃源公社却又一次夺得了全面丰收。全社粮食总产达3,074万斤,  相似文献   

16.
我们公社属湖区,地处县城近郊,自然条件较好。全社20个大队,191个生产队,5,354户,28,842口人,有水田31,500亩,旱地5,055亩,水面5,000亩。从去年9月至12月,我们在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第一,全社所有生产队和企业都建立了生产责任制。实行统一经营、专业分工、包产计酬或包干上交(简称统、专、包)责任制的生产队179个,占总队数的93.7%;统一经营、联产到劳、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博罗县响水公社的茶山大队和黎岗大队,都是地处山区,相距不远,土地条件、气候条件也非常相似。但是由于执行的路线、方针不同,生产效果截然相反,——茶山大队由富变穷,黎岗大队由穷变富。 茶山大队,顾名思义,是个产茶的地方。全大队现有人口近900人,耕地880亩,平均每人不到1亩;山地1万多亩,平均每人12亩。1958年以前,这个大队有山林1万亩,其中有山茶3,300多亩,油茶1,700多亩,杉林1,000多亩,油桐100多亩,松树、竹子几百亩。人们登上高山眺望,只见林海茫茫,一片青山绿树!可谁又会想到,现在来到茶  相似文献   

18.
上海县新泾公社位于上海市西郊,全公社11个大队,80个生产队,集体耕地1.23万亩,其中蔬菜地9,700亩,约占耕地面积的78%。人口2.07万人,劳动力1.36万个,平均每个劳动力负担耕地不足一亩。其中种植蔬菜劳动力7,600人,约占总劳动力的57%。这个公社种植业以蔬菜为主,在搞好蔬菜生产的同时,还大力发展猪、禽、蛋副食品生产和社队工业。近几年来集体经济越办越兴  相似文献   

19.
常德县逆江坪乡山多田少,山林面积7.9万亩,耕地1.7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5亩。近年来,他们按照商品经济的要求,充分利用本地竹木资源优势,发展竹木加工业,实行农、林、牧,工结合,开发山区经济,改变了单一的粮食生产局面,加快了农村致富的步伐,极大地促进了农村自给自足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经联社的职能河南沈丘县北郊乡是河南省实行乡经联社较早的试点之一。全乡现有8,655户,43,739人,17,770个劳动力,48,833亩耕地。经联社成立前,北郊乡农民收入的90%来自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型传统农业,社队工业处于萌芽状态,农村商品经济刚刚起步。公社一级经济十分薄弱,1982年经济收入只占三级总收入的0.4%,公社一级固定财产也只占全社固定财产总值的13.9%。1983年2月底,北郊乡在进行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时,成立了以供销社为依托的乡经济联合社。经联社下设4个公司、2个办公室以及其他一些附设机构:农业公司(下辖农技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