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解释了农业技术进步和诱致性技术变迁的内涵,构造了农业技术发明可能性曲线;其次,从农业技术与要素投入的"互补性"特征出发,基于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对农业生产者的技术类型选择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研究部门农业技术创新的"诱致性"表现;再次,在二元经济体制背景下,利用劳动生产率指数和土地生产率指数从侧面证明了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路径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要素"诱致性"特征;最后基于政府部门、生产部门和研究部门对我国农业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类型选择和我国农业技术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解释了农业技术进步和诱致性技术变迁的内涵,构造了农业技术发明可能性曲线;其次,从农业技术与要素投入的"互补性"特征出发,基于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对农业生产者的技术类型选择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研究部门农业技术创新的"诱致性"表现;再次,在二元经济体制背景下,利用劳动生产率指数和土地生产率指数从侧面证明了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路径表现出比较明显的要素"诱致性"特征;最后基于政府部门、生产部门和研究部门对我国农业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业发展类型变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发展的过程,是在人口增长和人均自然资源禀赋下降的诱致下,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实现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相对稀缺的自然资源的替代。人造资本、人力资本对自然资本替代的过程。人类采用的农业技术的可持续性有强弱之分,一种技术所需的特定条件越严格,其可持续性越弱,反之亦然。持续性较强的技术和制度对持续性相对较弱的技术和制度的替代力越强,农业的可持续性越高。  相似文献   

4.
蔡晓琳  李慧泉 《农业技术经济》1985,(收录汇总):130-144
本文从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的视角,构建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函数移动的影响机理分析框架,构建多要素技术进步的偏离度指数和要素偏向指数,分析2004—2019年小麦产业的要素偏向性特征趋势与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研究发现,小麦产业及各主产区的技术进步主要是以中性技术进步为主,偏向性技术进步在不同阶段对技术进步存在差异性影响。小麦产业要素偏向特征呈现“劳动力—生物化学—土地—劳动力”的趋势,各主产区的技术进步偏向主要以劳动力和生物化学要素为主,以土地要素和机械要素为辅。小麦产业的技术进步模式表现为以生物化学型技术进步为主、机械型技术进步为辅,各主产区的技术进步模式存在差异,这与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扭曲和地理特征有关。农业人力资本和农业科技投资是促进小麦产业偏向性技术进步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对于小麦产业实现节本增效和提高“藏粮于技”具有现实指导价值,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根据诱致性创新理论解释,发展中国家应立足于本国国情,探索一种适合农业资源禀赋、满足农业技术发展需求、对应农户价值体系与意识形态并由政府适当引导的农业支持制度安排。中国现代农业发展期具有人多地少的农业资源禀赋、土地节约型的农业技术发展道路、小农经济生产形式所衍生的小农意识等农业发展要素特征,这决定了农业支持目标应定位于农业生产稳定、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产品竞争力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农业生产二重性理论、制度变迁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对家庭农场发展的动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农场是与当前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一种生产关系,是符合农业生产二重性特点要求的农业生产方式。家庭农场适应当前的制度环境是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农业技术的应用,也有利于增加农业收入。  相似文献   

7.
诱致性变迁因素和强制性变迁因素是审视农业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率变迁的主导理论。本文通过测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刻画其变动规律与影响因素,发现传统的诱致性变迁因素并不能良好地解释目前城乡二元结构下农业生产率的变迁。本文基于1986~2017年农业农村部固定观察点数据发现:(1)土地配置效率改进与留守农户平均生产率降低并存,后者部分抵消了土地流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改进;(2)城乡二元结构的"拉力"主导农业生产效率,到经济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的距离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解释农村内部农业生产率变动;(3)自上而下的农业补贴政策改革呈现出异质性效果,这能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针对性改善农业生产绩效的重要抓手;(4)以农业补贴为主的各类农业产业政策的"推力"能够有效缓解城乡差距对农业生产率的负面冲击。新结构经济学的政策导向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要素稀缺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为支撑,借鉴新经济地理学方法,利用全国七个苹果主产省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从村级层面就农户劳动密集型、劳动节约型技术选择对其生产经营收入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户技术选择行为和生产经营收入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明显的集群倾向;农户技术选择行为对本村庄农户生产经营收入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在农业技术供给主体中,政府技术推广机构的公益性技术推广活动促使农户技术选择行为对其他村庄农户生产经营收入产生显著且稳健的溢出效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由于技术服务功能较弱,未能在农户技术选择对其生产经营收入影响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的过程中发挥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三权分置"起因于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引致的农民群众自发进行的土地流转,体现出鲜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特点。而党和政府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实行"三权分置"改革,既为土地流转清除了障碍,又对其施加了规范和约束,表现出明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特征。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诱致性与强制性演进逻辑,启示在"三农"工作中,要重视利用诱致性和强制性两种方式,加强有效率制度供给,提高农业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动乡村产业重要作用的发挥,本文拟深入研究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模式及其实现路径。本文采用分步案例研究法,基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诱致视角,构建乡村产业振兴理论框架,从诱致目标、诱致方式、诱致内容三个维度提炼乡村产业振兴技术诱致模式。研究发现:嵌入式技术驱动模式、螺旋式技术驱动模式以及链条式技术驱动模式都是乡村产业技术诱致的有效模式;“技术目标设定—嵌入产业分析—产品体系构建”的三重逻辑是乡村产业技术诱致的有效实现路径。为进一步加快乡村产业振兴进程,政府可采取合理调控生产要素价格水平、有效推进园区技术研发活动、全面统筹产业与技术布局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永续盘存法和2008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28个国家1995~2013年的农业净资本存量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采用Malmquist-TFP指数分解方法测算了农业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及偏向效应,并比较研究了不同要素禀赋类型国家农业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28个国家存在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大部分国家的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高;第二,农业技术进步在资本投入与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与劳动力投入之间节约劳动力要素,在资本投入与土地投入之间节约土地要素,但总体偏向于节约劳动力要素;第三,不同要素禀赋类型国家在不同时期的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不同,人少地多型国家农业技术进步的要素投入偏向较为稳定,而人多地少型国家的农业技术进步的要素投入偏向则变化较大,甚至出现反转。基于此,各国要充分利用由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带来的新机遇,选择与本国要素禀赋类型相协调的农业技术创新发展模式,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配置为手段,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诸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扩大农产品生产的外延和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条来实现一体化经营的一种理念。其意义在于改变农业的弱质地位,提高农业规模化效应和竞争质量。从资源配置角度来看,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所引发的一种诱致性变迁,旨在通过市场而非行政性手段来实现农业资源的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13.
宏观政策对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以及稻米在粮食消费中的重要性 ,提出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宏观政策目标 ,并且在对影响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若干宏观政策以及优质优价政策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了推进我国水稻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 :实现供给性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过渡 ,推进稻田适度规模经营 ;在稳定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收入的基础上 ,稳定稻农收入 ;适时将早稻纳入期货交易市场体系 ,稳定早稻生产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农业合作制度变迁的格局与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以中国农业合作制度及其变迁作为完整个案,从制度结构、变迁过程等方面,证实这是一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反复交替,并渐臻二者协调配套之佳境的过程;并验证了作者提出的理论假设:只有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协调配套实施,才能化解强制性变迁带来的产权低效和“制度失败”,以及诱致性变迁难免存在的“搭便车”等问题,才能渐次形成制度变迁的最佳格局;因此,未来的农业合作制度变迁无疑应沿着这一理性路径迈进  相似文献   

15.
资源转移和替代的经济效果评价是从经济角度,用经济效果指标和边际分析方法对农业生产资源的转移和替代进行比较,分析和选优。资源转移和替代是农业生产中的常见现象,对这两种现象进行经济效果评价,是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生产资源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工作。 资源转移的经济效果评价 农业生产资源依据其用途的专兼程度,可分为专用资源和兼用资源。专用资源仅专用于某一生产用  相似文献   

16.
知识问答     
什么是可持续农业?其基本特征和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方法是什么?可持续农业是采取某种合理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以确保当代人类和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可以持续发展的农业。可持续农业作为一种新战略,已经在国际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中日两国农业合作制度的变迁历程,得出中日农业合作制度变迁结果大相径庭的结论,并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合作的本质四个方面比较中日合作制度变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政府应着力于基础平台建设,为诱致性变迁创造条件,在诱致性变迁形成的基础上,用强制性制度供给推动变迁,形成良性循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外农业技术变革的启示赵新萍农业技术变革,简单地说就是把生产效率低下的、落后的农业技术,改变为能够使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金收益率不断提高,农业生态不断改善的先进的农业技术。它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关键性的环节,也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  相似文献   

19.
近期关注     
正2018年十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发布在近期举办的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现场观摩交流活动中,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正式公布了包括小麦节水保优生产技术、蔬菜全程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玉米籽粒低破碎机械化收获技术、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油菜毯状苗机械化高效移栽技术、奶牛精准饲养提质增效集成技术、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技术、受控式集装箱循环水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南方水网区农田氮磷流  相似文献   

20.
郑屹 《农业经济》2022,(1):115-117
乡村生产方式变革加速了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将不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联结在一起。农业供应链金融在乡村生产方式变革中应运而生,契合了供应链主体的金融需求。但当前农业供应链发展创新不足,模式相对单一,潜藏的风险较大,为此,应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与管理,加强大数据在农业生产和供应中的应用,并积极为农业供应链金融创新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