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土地信托制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东南沿海的实践表明,土地信托制度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经营,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但作为尚处于探索阶段的新型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土地信托制度并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严重阻碍了土地信托制度的发展推广。从理论视角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对土地信托制度的内涵、特征、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等进行详尽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土地信托制度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下、土地用途非农化,甚至撂荒等农地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土地制度改革愈加注重耕地流转以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值此背景下,农村耕地流转信托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制度创新已初显成效。该文通过对美日等国家土地信托商业化运营的成熟经验,以及中国实践既存范式的研究,总结出制度本土化适用过程中的现实难题;基于此,畅想未来耕地流转信托的运作模式,并从市场建构和制度完善两方面提出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是中国农业的基本经营制度。这一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但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农户承包地的流转弥补了它的缺陷。依据制度变迁理论,农地流转制度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课题组成员深入重庆市城郊农村调研农户土地流转现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主要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重庆市构建农地信托流转机制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资金短缺与资源匮乏是制约农村养老保障水平提升的主要障碍。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和土地流转模式创新,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同时也为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农村老人可供养老的最大资源是其拥有的土地使用权,通过开发土地养老信托、土地养老银行、土地使用权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等金融产品和服务,盘活农村老人的土地资本,加速土地流转,将土地权益变现为养老的经济资源和服务资源,对于构建多层次、可持续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辛渐 《经济导刊》2013,(12):41-42
<正>距离在无锡阳山发行首单"双合作社"模式土地信托后不久,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下称"北京信托")日前在江苏省句容市后白镇又成立北京信托·金色田野土地信托1-5号五只土地信托(下称"金色田野系列"),受托土地规模达9928.46亩。不同于现有土地信托将土地租赁给单一专业种植单位的做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在是土地流转的创新,同时对于推动中国农村土地的快速流转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分析桃江县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的现状以及优缺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桃江县农村土地信托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健康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日本信托业中的土地信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发达国家,信托品种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创新,土地信托是日本信托业务中的一个重要品种。日本的土地信托始于1984年,是在国家为提高土地使用率,促进经济发展的热潮中兴起的。通过土地信托,政府将民间的活力引入公共事业。1986年日本当局对土地信托的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农村土地信托流转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从现行政策和法律依据、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的实践基础和条件,以及国外土地信托流转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借鉴等方面,对我国开展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的可行性作了探析.从明确农村土地信托流转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设计合理的土地信托收益分配与风险承担机制、建立土地信托流转多功能中介服务机构、培育与扶持农村土地信托流转经营者,以及建立与之相应的配套政策与措施搭配等方面,为构建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化运作模式--土地信托流转模式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亮点。从现实上看,农村现行的许多制度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最突出表现是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法律保障缺乏,现行的土地流转制度与政策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土地流转制度滞后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加快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需要创建的是有助于农业规模经营的农地制度,以进一步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强化土地流转的管理和服务、慎重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  相似文献   

10.
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已经适应不了现代化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化改革,建立土地流转市场运行机制、健全土地流转法律保障体系、完善土地流转配套制度。从而创新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构建农村土地信托制度的理论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农村土地流转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源于英美的土地信托成为一项很好的制度选择。由于两大法系不同的法律结构及中国特有的国情,中国在构建农村土地信托时需要新的理论支撑和独特的运行模式,完善法规和竞争机制、建立土地投资信托基金、加强政府监管是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何青 《经济论坛》2002,(8):50-50
近几年来,关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探讨一直没有间断过。目前,被誉为“第三次上地革命”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实施,短期优势已见端倪,长期成效尚拭目以待。 土地流转制度的核心,便是转让土地的承包权也即使用权,以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操作方式,主要有土地折股和有偿转让土地承包权。土地析股,是指农民以自己的土地为股份,成为农业企业的股东。有偿转让土地承包权,则是指农民把土地承包权有偿转让给土地经营大户。 毋庸置疑,不管哪一种上地流…  相似文献   

13.
正农村土地流通问题的提出土地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本,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制度是最具基础性的社会经济制度。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农村大量劳动力离开农业生产,进城务工经商。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和家庭承包制条件下,离乡农民的土地承包权流转  相似文献   

14.
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对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质是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加快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了农业机械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明晰土地的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15.
土地承包权确权颁证不利于土地流转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八大作出关于加快健全土地流转机制的决策非常正确,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业生产力中生产资料的优化配置问题,从而有力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工业化的方向发展。但土地流转的具体政策,需从认真分析中国"三农"实际情况入手,找准症结,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方能确保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中俄土地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文心  熊利 《经济问题》2005,(10):52-53
土地制度的合理性已成为各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国家经济稳定的基本要素。从俄罗斯与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改革中,分析比较了各自的进程和特点,着重剖析了两国土地产权制度及土地流转体系对农业经济的不同影响,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探究中国土地制度改革中的政府职能、民主监督机制、健全的土地市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二元体制使得我国城镇化水平低下,经济落后和人多地少的现状又造成了农业集约化水平不高,进而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开展积极的土地流转是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土地资源利用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周茂春  谢昌浩 《经济师》2015,(3):96-98,101
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成本低效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在效率配置、效益经营、耕作方式上对农民收入增长束缚的现状缺陷。而农地产权界定模糊、农地流转效益缺失、土地养老负担沉重、可耕土地空间布局差等资源禀赋因素严重制约了欠发达地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注重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承包农户的物权确认、农地流转多重增益权、弱化农地养老保障功能、增加多元农业资本收益等制度措施是改善农村山区低成本效益的路径抉择。  相似文献   

19.
孙新华 《经济学家》2023,(3):120-128
细碎土地供给与规模土地需求之间的张力构成了我国土地流转的主要矛盾。细碎土地的交易特征决定了分散式流转面临过高的交易成本。在我国当前土地制度下,只有调整土地流转的交易装置,才能推动细碎土地的规模化流转。相对于分散式流转,整合式流转通过“两次流转”以较低的交易成本实现了细碎土地的转入和规模土地的转出。整合式流转的关键是中介组织对细碎土地经营权的整合,将细碎土地的经营权整合为规模土地的经营权,并差异化地流转给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依赖于中介组织对土地流转双方特别是土地承包户利益关系的整合。相对于地方政府和村庄能人,村社组织作为中介组织在推动细碎土地经营权整合方面更具优势。因此,为了更好地优化我国土地流转路径,应该推动整合式流转、加强土地经营权整合、发挥村社组织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土地"撂荒"的制度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方法揭示了土地“撂荒”的原因,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当前农地产权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不能有效供给以及政府主导性不足和农业非正式制度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导致了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和“种田能手”与“撂荒人”之间的交易不能达成,使俐“撂荒”这种奇怪的现象在土地资源极其缺稀的情况下产生。本认为当前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以显提高农户的收益,并使“撂荒人”与“种田能手”之间契约完成,以遏制“撂荒”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