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全球经济的现状,"影子银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讲述欧美及我国的影子银行都包括什么,中国的"影子银行"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什么影响,以及我国对待"影子银行"的对策、监管现状,还涉及了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在对传统银行的监管逐渐加强的背景下,影子银行的活跃程度也越来越高,其对社会经济影响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加强.影子银行主要是以银行体系内部少受或者不受监管的准信贷活动及游离于相关机构监管范围以外的民间金融活动.在金融总量调控趋紧、资金供需失衡的情况下,游离于规范信贷活动之外的影子银行资产规模迅速膨胀,整个影子银行体系已开始影响整个社会的金融生态和结构.尤其是近年来随着高利贷活动的扩张与深化,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敞口日渐扩大.因而,厘清影子银行产生与发展的根源,强化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维护整个金融与经济体系的稳定发展,已成为目前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的一项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传统被认定为影子银行的实体或业务仍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市场基金等互联网金融业态也迅猛发展,影子银行体系进入新常态。本文借鉴国际影子银行监管经验,在明确界定我国影子银行概念的基础上将我国影子银行实体或业务按经济功能分为四类,即集合投资、贷款供给、促进信用创造和资产证券化中介。在分析我国各类经济功能的代表影子银行机构脆弱性基础上,本文对各经济功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包括有效管理货币市场基金赎回、明确资本要求、保持流动性缓冲、开展压力测试等。  相似文献   

4.
利率市场化与影子银行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推进发展。作为金融市场改革的关键,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客观上为影子银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另一方面影子银行的发展也为利率市场化提供了市场条件与经验;影子银行凭借自身发展的特点,提升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率敏感度,并且凭借及时有效的利率调控作用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创新推出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风险与期限搭配的金融产品,并且积累利率市场化的管理经验,在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与利率管理四个方面共同推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化。影子银行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不断创造条件提供基础,并且倒逼其发展。因此应该立足当下,通过合理监管影子银行规模与内在风险,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为影子银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面向将来,通过积极引导鼓励金融创新,不断增强金融市场发展活力,助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国内外对影子银行定义和我国影子银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本文对影子银行概念进行界定,并将影子银行分外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两部分,对这两部分分别进行测度,得出内部影子银行和外部影子银行规模都在不断扩张的结论.为控制影子银行风险必须完善影子银行监管体系,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控制影子银行资金流向,循序渐进引导影子银行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峰 《河北金融》2013,(8):9-11,59
金融危机的爆发表明,影子银行在增强金融市场活力与效率的同时,也积聚了大量的风险,需要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本文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剖析了其潜在的风险及监管漏洞,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平 《金融博览》2014,(11):38-39
最近几年,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越来越令人眼花缭乱.不仅包括不持有金融牌照的信用中介.而且还包括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业务上规避监管的信用中介。与此同时,由于影子银行规模扩张过快.已经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和评论。  相似文献   

8.
9.
“影子银行”是今年国内宏观调控中关注的一个焦点。据了解,打击“影子银行”是今年银监会的三大工作之一。时任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今年8月份曾表示,今年的资金供需矛盾催生了各类借道理财和所谓“创新”的“影子银行”活动,以及种种监管套利的行为,银监会将坚持“成本对称”原则,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与创新,从机制和源头上打消“影子银...  相似文献   

10.
王玥 《现代金融》2014,(7):22-23
影子银行对经济金融的影响日益加深,其发展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并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在其发展过程中累积了巨大的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就会形成系统性风险,甚至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因此,必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影子银行的“防火墙”建设。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办公厅于2013年12月下发《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107号文,以下简称107号文)。这是到目前为止,关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最高级别文件,预计后续会有各部门的具体监管措施出台。这一文件的发布,意味着规范影子银行的力度将加大,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亦将产生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影子银行现象受到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其快速发展是由供给和需求共同推动的,企业影子银行投融资相应地分为影子银行化和影子银行融资,而如何精确识别和测度影子银行业务是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关于影子银行的测度散见于各类实证研究中,本文基于文献梳理发现,与宏观层面的影子银行易于观测与统计不同,我国企业影子银行化和影子银行融资测度普遍存在着不精确、不完整、难识别的困境,影响了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与发展。鉴于此,可运用残差法与倒扣法测度影子银行业务,为微观层面影子银行测度提供方法论,促进影子银行经济后果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金融深化改革的特殊时期,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影子银行以对接信贷需求缺口的方式实现资产规模的迅速膨胀。而随着高利贷泡沫的破灭,其系统风险与社会危害已开始全面暴露。本文从我国影子银行现存形态特征分析出发,从源头上把握影子银行躁动的根源与风险特征,就提高系统性风险预警,加强影子银行体系的全面监管与治理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保证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维护金融安全成为各国金融监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影子银行体系的超常规发展和信用扩张,影子银行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研究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防范影子银行体系风险,健全国内金融监管体制,维护我国金融秩序持续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介绍现今国内外在影子银行体系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并总结了影子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针对国内影子银行监管暴露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5.
依据2007-2017年中国金融市场运行数据,构建动态Copula-CoVaR模型,考量影子银行风险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影子银行与传统金融市场存在双向净风险溢出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溢出效应在逐渐增大;极端风险溢出效应存在不对称特征,影子银行对传统金融市场的冲击较大,且这种冲击具有滞后效应。鉴此,监管部门应夯实金融体系运行基础,创新影子银行监管工具,完善其协调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16.
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影子银行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之一。目前,国内外对于影子银行的各类定义还存在一定差异,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从当前的情况看,中国的“影子银行”与金融市场的相关性、对资产价格的敏感程度以及所可能面临的流动性风险,都远小于国外的影子银行,更像是以“银行的影子”形式而存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2007-2020年中国120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商业银行主动发起或主导的类信贷影子银行业务对自身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发现:(1)影子银行业务增大银行风险承担,表现在影子银行业务参与度越高,银行总体稳定性越低、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越大、银行流动性风险越大;(2)影子银行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银行类型异质性,对于非五大国有银行增大银行风险承担,对于五大国有银行并未形成显著影响;(3)影子银行业务通过增加银行表内收益的波动性增大银行风险承担,开展影子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在严格资本和拨备监管下的被迫选择。因此,应对影子银行实施差异化监管,重点监管非国有银行主导的高风险影子银行业务,继续积极稳妥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但也应允许适度有益的影子银行创新存在,以弥补正规金融体系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此前,全球监管者会议——金融稳定委员会(FSB)表示,将计划对全球规模达67万亿美元的影子银行进行全面整顿,以防其在2015年或2020年制造危机。此举似乎意在告知天下:影子银行,魅影重重。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浪潮中出现了放松金融管制这一改革背景,影子银行是西方国家进行金融管制创新的一种新型尝试手段.自影子银行这一概念被提出之后,其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近些年来,我国也开始重视影子银行并形成了一套影子银行体系.但是在这一迅猛发展的背后,各国对于影子银行的监管工作却一直有待加强.文章就我国的影子银行监管工作展开讨论,从分析其监管现状出发,进而为如何有效进行影子银行监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本期封面文章,我们遇到了一个从未遇到的难题——所有采访对象对影子银行系统(ShadowBankingSystem)都有自己的理解,采访如何往下进行?我们自问:对这个在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中首次提出的概念,是不断深入探讨其定义,还是防范冠以影子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