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关辉  王坤明 《江苏商论》2012,(6):99-102
本研究界定生产性服务业的定义及分类,本研究依据迈克尔.波特产业竞争理论并结合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相关文献选取26个指标构建辽宁省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14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到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得分与排名。基于此提出提升辽宁省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发展状况、规模与增长速度、发展支撑3个方面入手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地区内各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差距较大,部分城市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际,给出相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提升江苏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传统性服务业向生产性服务业转变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主要从提升江苏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江苏省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加深和全球范围内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生产性服务贸易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力量。分析中美两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概况,从总体竞争力和行业角度对两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整体来看美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强,我国偏弱,但发展潜力很大;从行业角度来看,我国的建筑服务业和计算机信息服务业拥有很强的贸易竞争力,而美国在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行业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为提升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以下对策: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发挥集群效应,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专门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水平和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水平进行了分析,运用Eviews 6.0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得出: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了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进而提出了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加速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相关文献的梳理和产业集聚理论的回顾,从集聚形成原因视角深入剖析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机理,探索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构建模式,提出杭州市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相应的对策,即杭州市应优化外部环境,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式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彰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加强产业联动,提高产业的关联度和综合竞争力;强化人才支撑,积极打造智力软实力平台。  相似文献   

7.
生产性服务业集群服务组织间知识交流及其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运开 《消费导刊》2010,(3):44-46,80
生产性服务业是面向生产者提供的服务业,对促进其他部门尤其是制造业增长至关重要,是经济系统的黏合剂,集群化发展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及其集群的基础上,比较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与制造业集群的异同,分析了基于接收方的集群知识交流过程与模式,从知识交流结果的视角建立了生产性服务业集群知识交流效果的评价维度:交流数量、交流质量和交流范围。  相似文献   

8.
知识管理能够有效的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竞争力.本文首先基于生产性服务的特性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竞争力的知识属性,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知识类型和知识流转并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知识管理的模型,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生产性服务业越发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文章从河北省利用外资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角度出发,运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四个角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利用外资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生产性服务业与集群制造业关系加以阐述,分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提升集群制造业竞争力和生产性服务业与集群制造业的互动关联。最后提出了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美国、日本三国作为全球主要的经济实体和贸易大国,其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近年来呈现出不同的绩效特点。本文通过借鉴固定市场份额(CMS)模型,把中、日、美三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绩效分解成国际需求引致效应、结构性效应和产业竞争力效应,并探讨各种效应对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的真实影响。最后,提出改善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对服务业整体效率提升的影响程度,作为高级要素投入的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本文基于我国地区层面2000-200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服务业的的整体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服务业整体效率的提升对生产者服务业资本和技术要素投入的依赖性较强。最后,文章提出了增强我国服务业整体效率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东亚各国(地区)承接生产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东亚奇迹"模式使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东亚经济体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在以零部件贸易为代表的生产网络框架下东亚地区生产者服务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本文认为东亚生产者服务贸易增长因素主要体现在生产服务链接需求、产业结构升级需求以及东亚地区的促进政策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贸易相似度指标和面板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的生产者服务行业中东亚承接服务外包的竞争力状况,结果表明东亚地区的生产者服务业已呈现出类似于制造业转移的特征:继制造业后美国和日本等较为先进的生产者服务提供国继续带动了东亚区域服务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4.
发展生产性服务与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美辞 《商业研究》2011,(2):100-106
作为一种高级要素投入,生产性服务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运用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验证了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这种积极效应。生产性服务促进了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并且有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制造部门,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交通运输仓储服务更能促进劳动和资源密集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提升,金融保险服务、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开发服务,更能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15.
沈沁 《江苏商论》2012,(9):57-60
本文计算了2003年-2010年江苏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区位商值,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并运用stata 11.0软件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第三产业结构、人力资源以及交通基础设施这几个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有明显推动效应,政府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明显的"挤出"效应,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工业产值、城市规模、通讯技术等指标对江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1998—2011年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FDI的规模和行业特征,发现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具有相同的增长趋势。利州}办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产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当滞后期为1时,生产性服务业FDI规模的变化是制造业增加值变化的原因;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分行业的实证研究。最后,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FDI对制造业影响效应。  相似文献   

17.
文章旨在研究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活动的服务寻求动机,并对服务寻求型海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文章采用面板数据的实证方法,对2003-2009年中国企业对40个国家的OFDI数据进行检验。文章研究结论认为,中国企业OFDI具有服务寻求的目的,东道国生产者服务业的技术含量越高越能够吸引中国企业对其进行投资。并且,这种服务寻求型OFDI与生产者服务业FDI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母国严格的投资管制使得服务业FDI受到限制,进而会促使企业以OFDI的方式获取东道国的服务投入。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庆 《北方经贸》2014,(7):8-10,14
根据安徽省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数据,构建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客观评价现阶段安徽省服务贸易竞争力水平。未来安徽省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服务业体制创新;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强服务业品牌建设;扩大服务业的有序开放,吸引外资更多流向服务业;保持承接产业转移的持续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9.
生产者服务业FDI追逐制造业FDI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于VEC模型,以1988—2006年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数据,检验生产者服务业FDI与制造业FD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入东道国的制造业FDI明显受到来自母国的生产者服务业FDI的追逐。加入其他控制变量的进一步研究发现,生产者服务业FDI对制造业FDI的追逐性依然显著,东道国的经济规模是生产者服务业FDI区位选择的又一重要因素,限制措施能够直接而有效地调节生产者服务业FDI的流入,来自美国的生产者服务业FDI尚未形成集聚效应,生产者服务业FDI对工资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