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收益是经济学、会计学、税法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正日益被人们所认识理解。三种不同的收益概念--经济收益、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充分体现了收益确认与计量的复杂性。通过三种收益之间的"量差"分析则使我们认识到会计收益概念向经济收益概念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扩大化是会计与税法双方不断完善健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传统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的基本内涵及现时外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传统收益的特点和在当前经济环境中遇到的挑战,从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选择的博弈与修正中,认为会计学中全面收益理想内涵是与经济学收益完全契合的概念,是经济收益与会计收益博弈过程中达到和谐和统一。同时在分析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全面收益报告模式的基础上,依据现行经济环境和会计计量条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面收益表报告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财务报表收益确认模式三个阶段即早期经济收益确认模式、传统会计收益确认模式和目前综合收益确认模式加以梳理,认为综合收益确认模式的提出是为了满足现实环境下会计目标的需要,在传统会计收益确认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经济收益的思想,是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进行权衡之后所做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收益是财务会计的核心概念之一,会计理论的重心.近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不断变化,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报告全面收益的会计环境日益成熟.本文分析了我国的会计环境,并为我国全面收益报告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长久以来,会计学界对收益的解释有较大差异,而传统会计学与经济学对收益的解释差异更为明显,使会计学上的收益与经济学上的收益成为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学上的收益(简称为经济收益)指在实际资本保全观念下的期末净资产大于期初净资产的增量;会计学上的收益(简称为会计收益)指企业一定时期内实现的收入与相关发生的成本费用之差额。经济收益对会计收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促进会计收益的完善,对两种收益进行比较分析是非常必要的。一、两种收益概念的比较无论经济学家将收益概念理解为“财富的增加”还是“实体的、精神的和货币的…  相似文献   

6.
一、经济收益和会计收益概念的比较无论经济学家将收益概念理解为“财富的增加”还是“内在的、风险的和垄断的收益”,就其收益内涵而言,都着眼于期末期初同样富有的情况下实际物质财富的绝对增加。而会计学家的理解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因交易所取得的已实现收入与其相关的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显然,会计收益是配比的差额,经济收益是财富的增加。从收益的确认原则来看,会计收益以实际发生的交易和收入实现为基础,只包括实现收益,将未实现的持有损益排除在外,这不仅使收益计量具有可验证性和客观性,而且也体现了稳健主义思想。而经济…  相似文献   

7.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论述了会计收益的演进过程:原始财产观一传统收益观一全面收益观。其演进过程循着两条线索:一是经济环境的变化,日益复杂,不确定性增加;二是趋于经济收益,即净财富增加接近。两方面都要求财务会计用全面收益观来反映企业真实的业绩,为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信息。最后从经济环境和会计特征分析我国实施全面收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全面收益: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益主要是由收入和费用两个要素所决定,客观准确地反映企业收益对利益相关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收益有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之分,能够直接观察到的是会计收益,由于受特定会计核算准则的约束,会计收益并不能反映人类财富的净增加,而经济收益由于  相似文献   

9.
会计收益·经济收益·经营收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益是企业经营成果的体现,由于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理论界有会计收益、经济收益与经营收益三种不同的观点。这三种收益是不同的收益概念,笔者在阅读以往文献的基础上,首先说明三种收益的概念,然后举例说明了三种收益的核算方法,并指出了三种收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综合收益作为会计收益的具体形式已被正式引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但是,在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界中有些人对此尚存疑虑,甚至不解.文章设定了一个完全封闭的经济环境下的会计收益确定模型,并引入各种影响因素,分析会计收益在不同经济环境下为了反映经济收益而作出的具体选择.  相似文献   

11.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与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概念(一)会计收益的概念从操作的角度讲,会计收益被定义为本期交易中已经实现的收入和与此相对应的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会计收益的五个特点:一是会计收益是基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主要是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收入减去实现这些收入的必要的成本)。从传统意义上讲,会计界是用交易  相似文献   

12.
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计量与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会计收益与经济收益的概念 (一)会计收益的概念从操作的角度讲,会计收益被定义为本期交易中已经实现的收入和与此相对应的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从该定义中可以看出会计收益的五个特点:一是会计收益是基于企业实际发生的交易(主要是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的收入减去实现这些收入的必要的成本)。从传统意义上讲,会计界是用交易观来计量收益的。二是会计收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之上的,是指某一期间的财务成果。三是会计收益是建立在收入原则之上的,需要对收入进行定义、计量和确认。四是会计收益需要依据历史成本计量费用,要严格遵守历史成本原则。一项资产按照获得时的成本核算直到被销售,才能确认所有的价值变化。因此,费用是耗费的资产或耗费的获得成本。五是会计收益要求当期实现的收入与适当的或相应的相关成本联系。因此,会计收益是建立在配比原则之上。从本质上讲,某些成本或期间成本被分配或与收入相配比,而其他的成本则结转为资产。  相似文献   

13.
收益作为一个基本的会计学概念,其内涵和人们对其认识的演变对会计理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从不同的理论出发,对收益概念进行认识和评价,必然会得出不同的收益观.而不同的收益观,又会引发对收益的实现、确认、分配等问题的不同理解,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基于此,本文对三种收益观进行以下剖析.  相似文献   

14.
综合收益概念已经被正式引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出发,在设定一个完全封闭的经济环境下的会计收益确定模型,然后逐步引入各种影响因素,分析会计理论和实务在不同经济环境下,为了反映经济收益而作出的会计收益指标的具体选择,并对会计收益指标选择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经济收益、会计收益与全面收益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汝莹  符蓉 《四川会计》2003,(5):14-15
“收益”是使用频率很高的经济术语,长期以来,在经济学家与会计学家那里,对它的认识与理解存在颇大差异,并由此带来不少实践问题。正确揭示收益的经济学内涵和会计学内涵,赋予它正确的含义与界定,在此基础上引入全面收益理论,这是提高我国企业整体收益水平和收益质量的关键。1.经济学“眼”中的收益经济学家中最先提出收益概念的是亚当·斯密。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AdamSmith)在《国富论》中就将收益定义为“财富的增加”、“那部分不侵蚀资本(包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紧随其后,许多经济学名家进一步完善了一般收益…  相似文献   

16.
由于国际会计准则主要基于英美会计模式,欧美会计向国际趋同过渡受到冲击最大的是大陆法系国家,它们受会计规范的法律层次、会计与税收的紧密联系的影响,其过渡只能是渐进的。而部分趋同又不可避免会增加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和降低财务报表的清晰度。在过渡期它们的会计学界也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依据,包括"概念框架"的缺陷,会计确认依据不当等提出了质疑。对比欧美国家,中国会计与国际趋同的最大优势是"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国家监控强而有力,经济国际化构成长足的动力。而不利条件是会计职业队伍在质和量上的差距,对"公允价值"的实践缺乏最起码的经验,以及面对国际会计准则本身的动态变化引起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收益,既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现代会计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无论是在实务操作中,还是在理论研究中,收益的确认和计量问题都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收益,既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现代会计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无论是在实务操作中,还是在理论研究中,收益的确认和计量问题都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赵琳 《会计之友》2012,(20):19-21
2007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了企业对外报送的财务报告中增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要求,这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由关注会计收益的可靠性向关注经济收益的相关性的转变,这一转变体现了全面收益理论对会计准则与会计实务的影响。文章从对企业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者的保护角度分析了上述转变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产生的影响,以及全面收益报告发挥作用的外部制度环境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我国现有会计学教材中流传的综合会计等式存在着基本的逻辑错误.在考虑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后,对综合会计等式的推导及其结果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资产负债表要素与利润表要素间的平衡关系及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其他综合收益的形成路径及其本质特征进行了阐述,认为应从市场环境变化下的管理层意图所导致的会计确认这个视角,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间的逻辑关系来理解其他综合收益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