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准则>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 <准则>设定了区分非货币资产交换采取不同会计核算的条件: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假如上述两条都能得到满足,那么非货币性交换资产方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当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认换入资产成本的基础.但是,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可以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相似文献   

2.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于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出或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依据,在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情况下,也可以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笔者对会计准则"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中换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鉴了《改进田际会计准则》项目,规定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能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不确认损益;另一方面对披露的具体内容做出了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关的下列信息: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类别;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方式;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的损益。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借鉴了《改进国际会计准则》项目,规定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能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不确认损益;另一方面对披露的具体内容做出了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关的下列信息: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类别;换入资产成本的确定方式;换入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确认的损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非赁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本文仅就以公允量价值计量模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谈一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7.
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入账成本的确定一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其中相关税费的处理使这个问题更为复杂.而现有的会计准则及指南对这个问题并没有细化的规定.针对这个盲点,笔者将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分成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者换出资产中有一个的公允价值不能够可靠计量,而另一个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第二种是该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且数额略有不同但又不涉及补价.笔者试对这两种情况的账务处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对换出资产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一方能够可靠计量,而另一方不能可靠计量,以及双方均能够可靠计量时交易双方入账价值及损益的确定进行了分析,并解析了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各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问题。本文认为,在确认换入资产成本之前,应首先确认和计量包含增值税额的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然后扣除可抵扣的增值税额,从而求得换入资产不合增值税额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对换出资产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一方能够可靠计量,而另一方不能可靠计量,以及双方均能够可靠计量时交易双方入账价值及损益的确定进行了分析,并解析了同时换入多项资产的各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问题。本文认为,在确认换入资产成本之前,应首先确认和计量包含增值税额的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然后扣除可抵扣的增值税额,从而求得换入资产不含增值税额的成本。  相似文献   

10.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区分为两类,即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不满足上述要求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前者简称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后者简称按成本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这两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会计处理中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是否确认损益。根据会计准则判断只有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才涉及到损益的确认.而损益的确认又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的相关事宜,同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还涉及到流转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刘倩 《商场现代化》2007,(22):389-390
本文阐述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确认交换损益的两个必要条件,通过案例计算分析对换入资产成本、交换损益金额确认以及交换中涉及的相关税费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准则提出了补充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冰 《商业科技》2008,(23):328-329
实业实质是新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准则中规定:非贷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否则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标准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本文按不同非贷币性资产交换的情况,阐述了非货币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区分为两类,即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不满足上述要求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前者简称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后者简称按成本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这两类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会计处理中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是否确认损益。根据会计准则判断只有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才涉及到损益的确认,而损益的确认又涉及到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的相关事宜,同时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还涉及到流转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实业实质是新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准则中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否则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为标准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本文按不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情况,阐述了非货币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和其他许多会计书籍中,对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应支付的相关税费的账务处理,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规定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对公允价值的认识上有差异。笔者认为,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体现为包含增值税在内的现行市价,应支付的除增值税以外的其它相关税费应计入当期损益。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越来越普遍,因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相关业务处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针对《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企业应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规定过于简单,规定未述具体的内容及相应的处理,所以分别探讨了在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两种不同的计量模式下,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相关税费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17.
侯洪沄 《中国市场》2014,(48):107-108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对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有两种计量基础,即公允价值计量和账面价值计量,而两种计量基础都涉及相关税费,但准则和会计教程都没有对相关税费做详细解释,导致人们在理解上出现误区,认为这两种计量基础涉及的税费是相同的。事实上,这两种计量基础涉及的税费细节上具有本质区别。本文对这种区别进行详细说明,阐述了企业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发生时,如何把握细节,正确计算换入资产入账价值,正确理解和运用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18.
一、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新准则强调非货币交易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时,才以公允价值计量;不满足两个条件之一时,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如上所说,这两个条件为:交易应具有商业实质;换入或换出资产至少两者之一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相似文献   

19.
浅议公允价值在非货币性交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重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新准则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要求在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时,对换入资产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价。本文针对此次新准则变革所提出的公允计价分析了换入资产的价值计量,并结合我国当前的实际环境,对非货币性交易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困难予以分析,指出应用中的不足,最后针对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企业会计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会计处理的规定中,换入资产计价和交易损益的确定都有些模糊,通过对国内外相关会计处理具体分析,特别是分析非等价交换时的会计处理,揭示出其不够完善的地方,得出会计处理方法的修改意见,并提出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会计处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