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柳 《企业技术开发》2011,(8):25-25,36
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价格特别是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引发了关于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的争论。房地产业不仅涉及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且关系到金融业的安危,如果房地产业存在泡沫,将可能对经济造成负面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因此,对于房地产泡沫的研究既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也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文章旨在对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原因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汪熙 《总裁》2008,(11)
我国房地产业近几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房地产价格逐年攀升,深入研究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对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在总结国内关于房地产泡沫问题的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于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问题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分为三大部分,首先对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性进行文献综述和探讨,然后分析泡沫的表现特征和形成原因,运用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对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和泡沫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其危害和预防措施.从多个视角出发审视我国房地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同题,并且针对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机制和预防措施,为政府提供了政策分析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际经验表明,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尚未出现过在户均住房成套率满足1之前的房地产泡沫。因此,山西省房地产业也不可能在未满足住房基本需求之前出现过滥的房地产投机交易行为。总量少,规模小,发展不足,仍然是山西省房地产业存在的主要矛盾。山西省房地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又是经济泡沫的主要载体之一,房地产泡沫有严重危害,我国房地产存在泡沫,应加强房地产泡沫防范管理。  相似文献   

5.
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物质社会中,房地产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代表财富的物质,所有关于房地产业的任何价格浮动或者是泡沫的产生,都可能对银行金融体系,甚至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另外,银行有关房地产业的监管措施或是政策制定,也都有可能通过其特定机制影响房地产的价格和泡沫的产生。本文从房地产泡沫与银行金融风险的关系入手,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及房地产业对金融系统的影响,旨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探索房地产泡沫与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自我国1998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特别是福利分房结束、住房商业化后,房地产业进入了持续快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我们要高度警惕,防止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及扩大化。本文首先对我国存在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性做出分析,接着对房地产泡沫危害性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抑制房地产泡沫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业附加值高且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和扩散效应,能够从各方面带动经济的增长,已成为我国多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02年以来房地产过快过热的投资,加以房地产商品和房地产行业特殊性,我国已经形成房地产业泡沫。房地产业泡沫的形成、发展和膨胀、破灭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和破坏如此巨大已被多国多地区经济事实所验证。于是分析我国房地产业泡沫的经济影响及防范,是房地产业和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房地产泡沫测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房地产业运行健康与否,不仅关系房地产业自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为了对我国房地产泡沫程度进行测度,本文依据国际上通用的指标评价法,首先选取了六个单项指标进行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测量,之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六项指标提取主成分,计算我国房地产泡沫指标的综合得分。其结论是:1998年以来,单项指标泡沫程度高低不等;综合指标值在2003年和2010年较高,说明房地产泡沫程度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和房地产泡沫的危害,提出优化我国房地产市场结构、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么赛 《企业导报》2013,(8):82-83
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众多产业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而促进或抑制房地产业的政策给其他相关产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则取决于关联程度,即房地产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程度。本文将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进行量化分析,从而对房地产与其他产业相互之间的影响进行研究,并通过借鉴日本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出现的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并由于房地产业对其他的产业的影响,以至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使得我们提出了在当前我国面临房地产泡沫危机的形势下产业结构转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房地产业也在经济浪潮中发展壮大。但是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力度,加上金融危机、房市泡沫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房地产业资金链严重短缺,投融资不断陷入僵局,极大地影响了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房地产业的投融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房地产融投资的新策略,寻求房地产业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投资与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了内蒙古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通过分析房价上涨的原因认为内蒙古房地产业并未出现泡沫.但存在过热现象。并提出了解决房地产过热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文华  李文龙 《价值工程》2013,(14):195-197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出现不少关于房地产投资过度以及存在泡沫的言论,如何从我国目前投资体制以及政策引导角度分析房地产投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整理和介绍了经济增长与投资效率的文献及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尽量准确地介绍这些研究方法并相应作出分析和评述,为后面进一步深入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对当前及未来房地产发展形势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的房地产泡沫论,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争论,成为近日各级政府、各大媒体、网站、从业人员关注的焦点。一种观点认为只是局部地区出现过热,远没有出现泡沫的迹象;另一种观点却预言房地产业将出现危机,引发泡沫不可避免。那么,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当前房地产业的发展形势和现状呢?房地产业未来发展走向如何呢? 一、对当前房地产业形势和现象的分析和认识1. 局部地区的房地产需求旺盛与房价上涨并不意味着就是泡沫从2002年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差异化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在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持续供销两旺,特别是原来…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房地产发展“是否存在泡沫”之争已持续了段时间.不论最终的结论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争论及市场各参与主体由此而采取的行为多少会对2005年的房地产市场带来影响。同样可以肯定的是,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地位短期内不可能改变,在武汉这个特大中部城市.楼市价格或许有不健康的因素.但还远没达到泡沫的阶段。受“泡沫之争”的影响.相对2004年武汉楼市令同行振奋的较大涨幅,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泡沫与货币政策调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世界发生的16次比较严重的金融危机中,有12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产泡沫.如上世纪末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日本的泡沫经济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经济体系中存在十分严重的房地产和股票泡沫,泡沫的破灭导致了银行的巨额坏帐,最终引发金融危机.当前,我国房地产业也已经出现过热和泡沫现象,房地产泡沫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房地产泡沫成为危害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大隐患.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开发项目成本管理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房地产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 从1998年开始,投向房地产业的资金一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到2006年已突破2万亿大关,房地产行业已开始出现泡沫。为防止房地产泡沫的继续膨胀,国家不断出台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分别从行业方针、税收、资金供应、土地供给等方面对房地产业进行调控。另一方面,高企的房价已大大超出了居民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发展与创新,同时房地产业的发展也给金融创新创造了空间,两者之间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经济联系。本文在探析金融创新与房地产业耦合关系的理论基础上,采用耦合相关理论构建了金融创新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测度了1998—2014年中国金融创新与房地产业发展耦合态势。研究发现:2000年之前,金融创新和房地产业发展处于低级协调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金融创新与房地产业发展正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以来耦合值偏离45°的程度越来越大,需要加大对房地产金融创新的关注,防止过度的金融创新可能导致房地产业泡沫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但有人把什么问题都往“泡沫”上一推了之,模糊了行业对房地产业发展问题的准确判断,不利于中国房地产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它不仅是国家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而且它的发展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是最容易导致泡沫的行业之一。房地产泡沫是房地产经济波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产生会加剧房地产经济的波动,严重的泡沫现象将会对房地产经济发展甚至整个经济发展构成巨大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