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以2001~2010年期间实施过股权再融资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普遍下降;但与正常融资公司相比,过度融资公司的经营业绩更差。进一步的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后,过度股权再融资是导致企业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且企业过度再融资程度越严重,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下滑越严重。本文的研究为解释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长期业绩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1~2010年期间实施过股权再融资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普遍下降;但与正常融资公司相比,过度融资公司的经营业绩更差。进一步的实证结果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可能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因素后,过度股权再融资是导致企业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且企业过度再融资程度越严重,再融资后经营业绩下滑越严重。本文的研究为解释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长期业绩之"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相似文献   

3.
一、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分析(一)股权融资成本低袁国良等人(1999)指出由于我国股权融资的成本是一种软约束,而且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促使上市公司更偏好于股权融资。陈晓和单鑫(1999)对上市公司融资成本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基础存在着制度性的先天缺陷。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关于啄食顺序原则存在明显的冲突。过度股权融资行为实际上是旧体制下国有企业"投资饥渴症"行为的延续。通过分析过度股权融资的内外因素,最后提出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解决代理问题,构造合理融资结构,重视培育机构投资者,加大证券市场立法、执法,建立防止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西方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一般都遵循先内部融资,后债务融资,最后才选择股权融资的顺序。但我国上市公司却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与西方的融资理论和实际融资行为都截然相反。本文试图通过对影响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因素入手,分析、归纳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深层次原因。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机制的发  相似文献   

6.
丁家源  常梅 《价值工程》2005,24(9):122-124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有悖于西方融资理论和实践.本文首先通过一组统计数据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内源融资的困难,然后从内部人控制和债券融资渠道不畅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最后指出过分股权融资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庄斌 《西部财会》2008,(11):68-70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融资现状,在微观方面,导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不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不利于财务杠杆作用的发挥;会加剧上市公司中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在宏观方面,不利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实施及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企业在进行融资选择时,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结合融资规模进行融资,而不是一味偏好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8.
通过证券市场发行股票进行股权融资和再融资,是上市公司相对于非上市公司特有的筹资优势。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能力受到各种宏观、微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为发掘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能力,文章以我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条件的规定为依据,从股权融资准入资格、股权融资规模、股权融资结果三个层面对评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能力的指标体系进行设计,并以财务比率的分解和分析为基础,提出培植上市公司长足、稳健、可持续的股权融资能力的若干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欧美和日本等国家的上市公司偏好于债务融资,而我国的上市公司在进行融资决策时普遍采用"轻债务重股权"的方法。本文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所得税制中存在对股权收益的部分征税、重复征税,对证券的投资收益和转让利得实行差别税收政策,以及存在非债务税收保护措施等,所以必须有针对性地改革现行税制,对股息所得征税遵循"同股同利"的原则,清理不恰当的非债务税收保护措施,减轻对股利的重复课税以及改革证券市场的资本利得税。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强股权融资偏好动因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本文拟另辟蹊径,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资本市场不完善等制度性缺陷方面探讨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动因,最后提出纠正这种不正常融资偏好行为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经济稳定发展的支柱的上市公司,自身的财务稳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对上市公司的融资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筹资的时候,偏爱股权融资,这一点不符合优序融资理论。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选择股权融资的原因,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中偏重股权融资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股权分置视角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主要根源是股权分置结构的存在。在股权分置结构下,国有股"一股独大"和非流通性,造成"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股东利益关系;股权融资的软约束性及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券融资成本的成本错位;证券市场扭曲的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内部人控制等因素促使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行为的发生。为解决上述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应优化股权结构,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规范股权融资。  相似文献   

13.
股权融资是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首选方式.股权融资成本偏低、股权资金使用风险小、债权资金使用风险大,这是上市公司热衷于股权融资的重要原因.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带来的突出问题是资本使用效率不高,扭曲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企业应增强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企业融资方式的简要介绍,引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违背优序融资理论、对股权融资具有十分浓厚的偏向性这一话题。究其缘由,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主要源于股权融资成本较低,此外,企业内外也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因素影响着融资决策的选择。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利益的发展,因此文章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与经典的"啄食顺序"理论相悖,这是由中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运营环境所决定的,并且对上市公司成长产生诸多负面效应。因此,必须在准确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的基础上,从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长期信贷利率优先市场化、建立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机制和提高股权融资门槛等方面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与融资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可以通过股权方式或债务方式来筹集资金,这两种融资方式又会引发公司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和融资成本,结果发现,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上市公司的真实股权融资成本要远高于债务融资成本,因此,过低的融资成本只是股权融资偏好的表层原因,特殊的股权结构和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才是其内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甘肃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1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上市公司仍存在股权偏好,融资顺序为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内源融资,得出了与Myers理论相反的结论并对由此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大多偏好于股权融资,这与西方经典的融资优序理论大相径庭,目前大多数分析资本结构的相关文章都认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着巨大的缺陷,而笔者认为不能单从理论上去判断一个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好坏,而应该结合公司所处的整体环境进行分析。本文先对融资优序论与我国上市公司偏好相悖进行简要回顾,接着分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优劣,而后选取了在2004年初刚完成整体上市的TCL集团进行个案研究,并从该公司所处的具体环境出发,对其急欲上市融资的行为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松 《财会通讯》2011,(6):96-99
本文以甘肃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1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甘肃省上市公司仍存在股权偏好,融资顺序为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内源融资,得出了与Myers理论相反的结论并对由此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上市公司的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留存盈利和折旧进行的内源融资,另一种是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外源融资。上市公司对各种资金来源选择的偏好和顺序,决定了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而影响到公司的市场价值,在西方公司理财者极为重视融资顺序。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却出现了融资偏好理论与公司融资偏好相背离的现象。因而,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