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温州经济迅速崛起,形成并创造了一种新的区域经济现象--"温州模式".温州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在初创时通过民间融资走出创业的第一步.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丰厚的民间资本,不仅孕育了一大批本土的民营企业,也孕育一支闯荡全国市场的经商队伍.目前至少有160多万温州人在外经商、投资办企业,这些在外投资者的原始资本大都靠自筹,并主要来自于民间借贷."温州模式"的快速发展,与温州充裕的民间资本有极大的关系,民间资本是滋润"温州模式"的肥沃土壤.随着民间资本规模的不断扩大,民间借贷体系的不完善和不规范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如何正确引导民间资本走入正当途径成为焦点.同时,民间资金的充裕和企业资金缺口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作为民间借贷重要载体的资金中介的作用和地位如何定性,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2006年6月11日上午,世界著名"酶法多肽"专家、中国肽谷·九生堂掌门人邹远东先生礼聘世界著名"温州模式"专家、温州的"形象大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先生为高级顾问、酶法多肽产品形象大使的聘书颁发仪式在温州隆重举行.周德文先生接过聘书后,热情洋溢的说,我是酶法多肽产品在温州的第一个受益人;过去,我的肠胃很差,服用三九蛋白肽口服液后,我的肠胃好了,精力更充沛了.蛋白肽,我信赖.我很荣幸担任酶法多肽产品形象大使,我将把它介绍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受益,让更多的人健康.  相似文献   

3.
2002年6月,在"中国,温州现代商业文明论坛"上,当有人向全国政协常委胡平问起温州人的优缺点时,他冒出一句话:"温州人会做生意,但没有现代管理理念的企业家."近20年来,温州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家族企业,但很少有用现代管理手段经营的名牌公司.本文主人公叶进博,今年25岁,和父亲都是土生土长的温州商人,不同的是父亲干的是传统生意,滚雪球似的发展,干了20多年资产不足500万元,而他干的是反传统生意,爆炸似的发展,从8万元开始,干了一年资产突破亿元.有专家预测:叶进博现象,预示着温州新一代要出大企业家.  相似文献   

4.
洪莹 《经济师》2011,(3):223-224
温州人有经商做工的传统,温州人以四海为家,善于在全国各地和世界各地求生存、谋发展,故此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时至今日,温州人经济已形成三大经济板块:第一板块是温州本土经济,第二板块是温州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办企业板块,第三板块是温州人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商务工板块。文章分析三个板块的互相联系和相互作用,主要探讨温州人经济回归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要视温州炒房团为洪水猛兽!" 听到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这席话,"温州炒房人"应该感到欣慰,至少在"全民讨伐"炒房团的今天,还有人能理解他们.  相似文献   

6.
五个温州人中有一个在外地 2002年8月,温州市政府组织了规模浩大的在外温州人经济大调查.这次调查的外部温州经济是指温州市外、国内的温州人经济,调查对象为建有温州商会的全国64个城市,调查方法采取发放统计表格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据调查结果,目前全市在外温州人为154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比重20.45%,即每五个温州人中就有一个人在外地.从行业分布看,从事工业活动16万人,从事贸易业经营102万人,从事服务业36万人,分别占外出从业人数比重10%、67%和23%,第三产业从业者占到90%.温州人口流动的特点:一是在外出人口中,以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为主,这是精明的温州人流动与充分享有沿海地区的资源有关;二是以大城市为主,温州人口集中的地方基本上是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说明大城市的创业机会比较多;三是走出去的温州人大多来自农村,却在外地的城市里发展,从事的主要产业是第二、三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实现了产业的转化,进而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化.  相似文献   

7.
林宗卿 《经济论坛》2007,(11):33-35
一、温州皮鞋产业现状 温州在清朝中叶已经形成皮鞋业,皮鞋作坊多集中在城内府前街一带,有叶三进、美禄、萃康等名店,均以用料考究,制作精良著称.20世纪90年代未,温州皮鞋业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皮鞋企业中有18家佩挂"真皮标志"商标,其中康奈、奥康、吉尔达3家评为"全国十大真皮鞋王",温州被誉为"中国鞋都".无庸置疑,温州皮鞋产业是温州地方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温州主要出口产品之一,如今人民币汇率持续不断升值使不少皮鞋企业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8.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和股份合作制经济的发祥地.改革开放初期,温州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以家庭工业和联户工业为支柱,以专业市场为依托,以购销员为骨干的不同于苏南等地的另一种经济格局,被新闻界、理论界称为"温州模式",也有叫"温州经济格局"、"温州发展路子".  相似文献   

9.
关于温州非正规金融市场利率的大多数典型事实都可以在"反应性"非正规金融范畴内得到合理的解释.支持温州非正规金融具有"反应性"的有力证据来自于对相关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其脉冲响应分析.这些实证分析表明,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扩张将深刻改变非正规金融市场资金价格的短期走势.然而协整分析表明,在非正规金融市场利率与中小企业信贷水平之间并不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一个整合的分析框架应该被应用于理解温州非正规金融.在该框架中,非正规金融的"反应性"与"自主性"是互为补充的.  相似文献   

10.
《技术经济》2015,(8):123-129
回顾了温州经济的研究文献,梳理了温州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了温州模式崛起的原因,探索了温州区域经济出现"衰落"的原因,指出温州人经济概念的提出有其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温州炒房团"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起,温州人集体到全国各地看房、购房现象日益普遍,媒体用"温州炒房团"题目报道后,引起了国人对温州的争论,为此,温州再次感受到巨大压力。在我国滞后金融制度格局下,虽然温州已经(2003年)成为我国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但是由于垄断国家金融资源的国有商业银行及金融体制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滞后的金融制度安排形成的金融抑制格局"割裂"了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给温州区域经济带来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影响:一方面,技术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另一方面,是温州经济发展形成的巨大规模储蓄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相似文献   

12.
黄溢涌 《经济师》2007,(8):278-278
品牌是一种高潜质的软性战略资源,蕴含着巨大的带动效应和附加值效益,是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走品牌之路是温州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加快新一轮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温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途径,是树立和落实新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实施"品牌温州"战略的重点是:全力打造产业品牌、城市形象品牌、政府服务品牌和温州人品牌。  相似文献   

13.
温州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发源地之一,温州华峰工业集团就是众多有影响的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 温州华峰工业集团是全国化工行业闻名的龙头企业, "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温州市的四星级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也是瑞安市惟一的五星级企业.  相似文献   

14.
温桑 《经贸实践》2011,(2):58-59
"游资炒作"、"气候影响"等各种理由,几乎把每个农产品都推向了价格的历史新高,其中棉花尤甚.有人这么说,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温州资金的身影.这一次,棉花的暴涨,有人就把账算在了温州资金的身上.  相似文献   

15.
王增荣 《经济师》2012,(9):294-295
温州人的特征是有理想、有追求,能创业、不怕苦。温州人敢冒风险,许多时候能先行一步;领先一步与超额利润,敢冒风险与高回报率都有直接的相关性。文章结合作者自身的创业创新实际,探讨温州人的精神特征,论述这种精神在发展经济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施乐翔 《经济师》2003,(5):290-290
改革开放以来 ,充满活力的非公经济一直是温州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非公经济的发展 ,使温州民间财富积累快速增长 ,在民间资金丰盈的同时 ,民间信用十分活跃 ,反映了金融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如何利用民间信用 ,加大经济增长推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一、温州民间信用的初步测算据人民银行温州支行的统计数据 ,截至2 0 0 2年 3月 ,温州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 650 .4亿 ,企业存款 381 .76亿 (温州工业企业 96 %以上为民营性质 ) ,外汇存款余额 1 6 .1亿美元 ,即处于国有银行体系的民间资金约为1 0 0 0亿人民币。另据人行温州支行在 2 0 …  相似文献   

17.
城,成交额分别为60.25亿元和48.0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7.19%和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产品成交额51.5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5.48%.相比之下,义乌仍坚守着"贸工联动,以贸促工"的做法,以有形市场为核心发展本地经济.温州当年全国知名的十大市场正被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光芒掩盖,现在温州有形专业市场辐射能力大为减弱.本文就将温州与义乌专业市场发展中的差距做出思考.  相似文献   

18.
"温州的经济学家不仅被温州的企业看好,被请为企业的经济顾问;还受到了来温参观考察、招商引资的外地政府的青睐,许多外地政府还‘刮起’了请温州经济学家任政府经济发展顾问的‘风’……"这一现象是记者昨日在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处了解到的.  相似文献   

19.
"城中村"问题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管理体制下,由于快速城市化而出现的一种普遍现象.本论文分析了温州"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房地产是温州人主要的投资项目之一。温州人挟雄厚民间资金的底气,从1999年开始,在包括北京、上海、海南、杭州等地楼市热点区域,掀起了一波又一波购房风,“温州购房团”似乎“名震江湖”。但现在,温州购房团似乎一下子沉默了,全国的媒体也少有关于“温州人来了”的报道,而有关温州人急于抛售房产的报道倒偶而见诸报端。这段时间,温州购房者在干什么?他们的资金从楼市中撤出了吗?他们是否在为自己的资本寻找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