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国首批、全市首家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挂牌盘龙区,全省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题名盘龙区,全市县(区)首家大学生创业园落幕盘龙区,盘龙区创造了一个"就业优先,劳动者各得其所"的"十一五"。  相似文献   

2.
顾祥 《中国就业》2014,(10):28-29
泰州市姜堰区地处苏中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人口为主体的县级行政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事关企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小康,就业服务是姜堰区民生服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打通省、市创业、就业的各项方针、政策走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党的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作为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示范市(区)的姜堰区,为继续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姜堰区人社局从"民生最关键、群众最需要"的实事入手,着力树立就业服务新理念,通过理念的提升,带动就业服务水平的大提升。  相似文献   

3.
加速,再加速     
"在群众最盼的事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的事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的事上改作风."2004年8月20日,从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中兴西大街一栋简陋的质监大楼里开出的"服务直通车","车头"上悬挂着这样醒目的"字样",显示出它的"车魂".  相似文献   

4.
正我是一名基层劳动保障人员,来自河南省济源市邵原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主要负责为邵原镇山区55个村村民办理城镇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援助等工作。工作中秉持"灵活化服务,细节化服务、贴心化服务"理念,在实践中强化服务意识,"提速"各项服务。特殊事特殊办特殊经办制度暖人心特殊事项登记制度主要对那些超出工作人员受理能力范围,和群众意愿相左且群众反应强烈的事项进行登记,  相似文献   

5.
为充分展现基层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广大就业工作者牢记宗旨、恪尽职守、创先争优,湖北省在全国首创开展了"最贴民心就业局长"评选活动,在全省表彰树立了10位"最贴民心就业局长",他们工作生活在最基层,却坚守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对群众感情真挚、为民办实事、深得群众拥护。本期特推出他们的先进事迹,与广大就业战线的同志一起走进他们,感受他们。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在推进就业工作科学发展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过程中,以"坚持精细服务助推就业,坚持创新服务保障就业"为工作要求,以"人本服务、务实高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开展"微笑服务·和谐就业"一系列主题活动,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标准,规范公共就业服务行为,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科学做到"四个结合",增强服务透明度,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服务满意度,激发服务内动力,取得了显著  相似文献   

7.
许清 《秘书工作》2014,(4):15-16
正就业、教育、住房、食品安全、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卫生、征地拆迁、社会治安,等等,这些问题既是目前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我们的调查研究自然不能游离于这些问题之外,这也是具有"问题意识"的调查研究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27万人,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生源高校毕业生规模也将达到1.3万人,再创历史新高,2014年成为毕业生"更难就业季"。昌吉州人社局针对群众普遍关注和担忧的"更难就业季"问题,大力推行"1234"就业援助服务,努力破解毕业生"更难就业季"。"1234"就业援助服务,即:县市、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对每一名返回生源地未就业的毕业生,年内至少进行1次就业政策宣传  相似文献   

9.
王润森  朱莹  蓝海 《中国就业》2014,(10):30-31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深圳市福田区人力资源系统紧紧围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着力办好"就业一点通"、青年驿站、公益性招聘会等民生"微实事",通过打造智能化、专业化、公益化、多元化、标准化的公共就业服务,辖区就业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6月9日,中央第九巡回督导组来深圳市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对福田区就业创业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表示赞许。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祁东县针对全县政务部门中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从群众最恼火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立说立行,边整边改,唱响群众路线好声音,释放作风建设正能量。创新载体,实施三项工程。一是全面推行集中办公。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树立为民服务理念,用好镇村服务中心、互联网服务两个平台,推行直办、代办、陪办"三办"服务"123"工作模式,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急难事,高质量开展便民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12.
百姓的事无小事,百姓的衣食住行事关社会福祉,事关和谐稳定。国务院核定的质检总局"三定"方案明确要求:"加强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产品质量监管"。十年来,质检系统从提升质量水平到促进就业,从柴米油盐质量监管到维护衣食住行安全,从满足人民群众质量需求到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等等,既服务和改善了民生,也体现了质检工作的价值。在十八大召开前夕,本期专题特别展示了质检系统十年来服务民生的一些新举措、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已成为连接党委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纽带,成为"听政声、察民意、聚良策"的快捷有效渠道。吉林市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把网络留言板作为听取民意的"说事点"、宣传政策的"小广播"、排解民忧的"大平台",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体会之一:注重发挥网络群众性,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坚持把办理网民留言作为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明确专人负责,制定网民留言办理流  相似文献   

14.
广阔的齐鲁大地上奔波着六千多万劳动适龄人口,遍布着上万家公共就业服务场所,创造了连续十年城乡就业双过百万的骄人成绩。在新形势下,如何让就业服务更好地惠及每一位劳动者?这是就业人必须面对的挑战。"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就业服务诉求,从2013年起,山东省政府提出了建设"乐业山东"理念,全省各级就业服务部门着力打造以两公里为半径、半小时为时限的"山东半小时公共就业服务圈",形成了公共就业服务长效机制,实现了公共就业服务量与质的同步提升。山东省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是打造“社区微业”服务品牌以社区为载体,充分挖掘社区就业创业资源和公共就业服务潜能,精准提供“微就业”“微创业”“微服务”,推动青年就业、中年创业、载体赋能、职业转换、职业能力养成,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使基层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下沉到群众家门口,提升基层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用社区“小循环”促进“家门口”就业创业。目前,以奎文区、潍城区为代表的110多个“社区微业”项目正积极推进中。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人看待校园招聘(以下简称"校招")的视角的确不太一样。在高校就业指导老师看来,如何筛选最高层次的用人单位进场招聘,为学生在就业、择业上提供最畅通的就业渠道,是校招中最头痛的问题;在企业H R看来,校招则是整个人力资源部下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从校园海选中瞄准"未来员工",永远都是校招要破解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7.
"就业是民生之本,涉及千家万户,是件天大的事。"人社部部长尹蔚民的话,是对就业工作的生动诠释。河北省就业工作者努力做好这件"天大的事",付出心血,更收获感动。2010年,河北省就业服务战线评选表彰了一批"就业服务明星"。他们积极推进就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8.
韩彬 《活力》2006,(2):70-70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安国之策。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就业问题成为我国当前亟须解决的难题。“十一五”规划建议中的一个亮点是:“要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相似文献   

19.
做好劳动保障工作,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劳动权益维护等问题,是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也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潍坊市劳动保障系统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认真履行劳动保障部门解决民生的基本职责,以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劳动关系更加和谐为目标,扎实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积极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着力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一、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的利…  相似文献   

20.
任羽利 《数据》2004,(1):55-55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广大群众最关心、最希望政府解决的问题,为市政府今后办实事提供依据,东城区在居民生活抽样调查网内进行了"政府为群众办实事调查",此次调查涉及住房、交通、养老、就业、教育、社会治安等14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