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云南茶叶的制成品中最著名的是普洱茶,普洱茶乡主要指现今普洱市、西双版纳和临沦地区的部分.在这一地区主要居住着汉、哈尼、彝、傣、拉祜、佤、布朗、基诺、回、瑶、傈僳、白、苗、壮等民族.最早对普洱荼进行培植的是布朗族、德昂族的先民,自古普洱茶就被云南少数民族所运用,茶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习俗、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化艺术密切相关.表现为:少数民族有成熟的饮茶习俗和茶艺,普洱茶是社会交往中重要的礼物,是宗教活动中的祭品,是葬礼中必备的物品,是治病的良药,经济活动中重要的商品.普洱茶文化为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旅游如今已是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体验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云南省澜沧江流域的茶叶资源非常丰盛,有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积淀了丰富的普洱茶文化,在众多旅游资源中独树一帜。开展普洱茶文化旅游,已成为促进各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培育和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3.
实现产业共进,昆明市与普洱市将联合开拓普洱茶国际市场,在昆明市建设普洱茶文化科技中心,增强普洱茶发展能力。该项目位于昆明泛亚科技新区,总面积约50亩,将建成普洱茶文化展览区、普洱茶交易区、商务服务区、商务广场区、茶室区、中心绿化区等6大功能区。建筑造型将突出当地特点及地方特色,充分融入普洱茶历史和文化、充分融入云南省少数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及普洱茶文化的发祥地,经过1700多年的沉淀,西双版纳的普洱茶生产发展已经形成了含有丰富文化底蕴的茶文化艺术,同时,西双版纳还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当地的旅游业已经成为整个西双版纳经济进步的关键.如今,人们已经把茶文化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实现双向发展,已经成为我国茶文化艺术发展的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5.
当初喝茶、做茶都源于兴趣,在把荼业作为事业进行投资后,因喜欢普洱荼,所以并不像大多数商人那样只是一味谋取眼前利益,更多的是考虑普洱茶的文化价值。把为普洱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贡献作为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普洱茶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贯穿于普洱茶的历史发展中.旧石器时期澜沧江流域的古濮人是最早认识茶树的族群;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云南民族地区已开始产茶;三国时期普洱茶开始逐渐发展;唐宋时期普洱茶已开始商业化,慢慢向产业化发展;明清时期为普洱茶发展的鼎盛时期,普洱茶开始产业化发展;近代随着不断地开放,普洱茶走上了产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当初喝茶、做茶都源于兴趣,在把荼业作为事业进行投资后,因喜欢普洱荼,所以并不像大多数商人那样只是一味谋取眼前利益,更多的是考虑普洱茶的文化价值。把为普洱茶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作贡献作为自己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普洱茶自2003年被炒热起,一直活跃于茶叶市场。分析普洱茶的历史、文化,普洱茶走红的原因是传统茶文化在中国有着很深的根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的消费观念转变了,茶在社会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普洱茶资源稀缺,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中,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9.
让西部更近     
在即将召开的第12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一些云南普洱茶企业计划利用西洽会展开期间,进一步展示云南普洱茶传统文化,让西北的普洱茶热再加加温,进一步巩固西北市场。  相似文献   

10.
李恂 《中国经贸》2006,(6):96-96
近几年,云南普洱茶的名字对我们来说已不算陌生,但是,我们对于云南永德县的普洱茶却知之甚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家对思茅和版纳的普洱茶知道和了解得比较多一点,却遗忘了云南普洱茶这个大家族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员—云南永德县的普洱茶。4月16日-18日,记者接受了永德县委、  相似文献   

11.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际合作司、联合国粮农组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农业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项目办公室承办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授牌仪式在北京举行。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项目试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云南苗族服饰图案是民族历史传承的载体,从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角度出发,探讨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的民族文化传承和当代设计的原则:现代传承对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元素的创新,要对"母题"进行二次改造,进行新元素的转化;云南苗族服饰图案元素的现代性应用,不能简单的拼凑和挪用,而是需要对云南苗族服饰图案的元素在遵从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的同时加以重构及适当的转换,以保障云南苗族服饰图案中文化和民族技法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创意旅游是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新业态和新趋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而云南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其发展的创意理念却不够成熟。因此,本文从旅游资源转化、旅游价值创造、民族文化创意旅游产业集群化以及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创意旅游环境四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为云南及其他地区的民族文化创意旅游的发展增添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普洱中兴     
于歌 《中国报道》2008,(5):74-77
普洱,中国通向东南亚国际大通道上的前沿口岸城市,滇西南区域中心城市,以茶产品等生物资源、能源、冶金、林业为主导产业的具有浓郁普洱茶文化的中国茶城。  相似文献   

15.
多杰 《魅力中国》2010,(29):282-282
茶是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被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的饮用品,也是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我国的茶文化丰富多彩,璀璨夺目。对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影响的巨大的。本文主要探讨茶在我国藏区的传播和发展情况及茶文化在藏族文化中的主要表征。  相似文献   

16.
茶禅彝味     
刘连 《走向世界》2009,(12):67-67
洪宾姓田,大凉山彝乡人,国家级高级评茶师,高级茶艺师,10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国茶文化的推广,对茶道有着深厚的研究.洪宾玩茶已有10年之久,尤爱普洱,从四川玩到北京,从北京玩到济南,现在是"淳馨找茶文化精社"的首席茶博士,毋庸置疑的茶道达人.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后,云南省提出了推进民族文化强省的战略思路,文化建设取得可喜成绩。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充分认识云南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作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交流窗口,应着力加快云南文化走出去步伐,实现民族文化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云南发展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大省的问题。文章认为,云南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对云南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强民族文化的产业化程度,发展公益性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9.
保护云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就要保护好民族文化的传统社会基础,传承入、虚心向文化主体学习、塑造民族精神,这对于云南各民族文化的建设,对云南地区的发展,对中国和谐文化的营造,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世界’文化的多元化,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普洱茶精深加工产业是云南省重点发展的生物产业之一,其发展与产业政策、科技开发、云茶发展历程、人才引进与培养、金融环境及配套、市场营销等方面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分析和探讨普洱茶精深加工产业链条发展新思路和新模式,以期实现茶企转型升级和云南普洱茶精深加工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