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要求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既要有共融的精神又要保存多样性。作为民族文化的一支——草原文化在全球化视野下实现未来文化形式需要走对话与整合之路。草原文化的特征是与"他者"文化对话的基础,同时草原文化存在的问题推动其对话成为必需。当然,对话与整合是同一个过程。由此,草原文化之荣将存在于未来"世界文学"形成之时。  相似文献   

2.
一、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今天,世界文化进入了文化整合的阶段,而体育文化也与各种形式的文化相交融,不断地吸收与吐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在历史的车轮行进的同时,东西方两大文明的碰撞,交融,与借鉴,也为双方体育文化的磨合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财富.  相似文献   

3.
青海湟源,史称丹噶尔,地处黄河北岸,西海之滨.湟水源头,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蜿蜒穿越这里也是通向世界第三级青藏高原的平台,青藏旅游线上的第一站距省会西宁市50公里,处于西宁大旅游圈和青海湖旅游圈的交集处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为了适应人类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语言和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文化的交融又会反映在语言的交融上.本文从语言的交际功能以及英语和法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历史演变过程阐述中西方语言在文化交际中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已深深熔铸在人民群众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文化已成为地区或城市之间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弘扬草原文化,建设文化大区,进一步激发各族人民“热爱内蒙古、建设内蒙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杨鲁慧 《科学决策》2008,(12):12-13
一,和合意识:和谐世界理念的思想资源 思想文化从来都是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的,与政治格局、经济格局息息相关。国家外交战略既是政治的,更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文化。和谐世界理念既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传承,又是当代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产物。从思想渊源上看,和谐世界理念中的“和为贵”思想,不仅是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弘扬,而且是对20世纪50年代的“和平共处”、80年代的“和平发展”、90年代“新安全观”中的对话求安全、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具有新旧交融性,传统文化不仅是“过去的文化”,因为“传统”二字是指过去传给现在,甚至影响和预示着未来.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引入传统文化思想,不仅对提高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素质很有帮助,从更深的层面来讲,对丰富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邵律  包平 《上海经济》2013,(12):46-48
在当今旅游经济发展的良好趋势下,旅游经济产业已成为了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兰州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雄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谐多彩的人文景观.自古以来就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豪迈气魄、“开门放入大河来”的博大胸怀和“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悠远意境,2000多年来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在这里交汇交融,长期的文化交融形成了兰州开放包容、生生不息的城市品质和河汇百流、九曲不回的兰州精神.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融注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血脉,为兰州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尤其是甘肃获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国家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更使兰州旅游经济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应将旅游经济的发展作我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张志华 《北方经济》2017,(10):40-43
"'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在文明对话中文化的互联互通是多元异质的民族相互对话的过程,相对于经济而言,文化的互联互通颇具基础性、可持续性和极端重要性,当下"中蒙俄经济走廊"作为外向型丝路经济更是文化的经济,文化是核心要义."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迫切需要弘扬草原丝路精神,更好发挥文化的软力量支撑和先导作用,以文化相通助力经济走廊的务实推进.  相似文献   

10.
长安民乐进京展演时,《云南映象》红透了一片天,青岛形象大使吕思聪在小提琴节演绎精彩时,马鞍山借李白的声势扬起了诗歌节的风帆,毕加索作品轰动京华,中法文化年依依不舍地拉下了帷幕……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以前所未有的能量作用于我们生活的世界,只须留意不难发现,“文化搭台、某某唱戏”早已被中国2/3的省份改为“建设文化大省、强省”的口号。而经久不衰的“汉学热”、“中国热”也正在让世界看到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形象。文化,如一条五彩的丝带,把世界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1.
苏杭  曹辉 《改革与开放》2016,(13):111-113
教学学术活动如何有效进行是值得研究的难题.本文就如何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处理好教学中师生之间关系和课堂教学角色转换,提出“教学学术共同体”及其构建方式.以期使个体和群体相互交融、相互依存,让教师和学生在平等民主、和谐、对话合作的教学氛围中愉快地教,感兴趣地学,真正做到让中学英语课堂生动而有效率.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不断加深,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要想在世界上赢得一定的话语权、在世界文化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就不能闭关自守,而是必须走出去.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是实现国家利益的现实要求,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内容和保障措施.中国的文化产品、中国的文化价值要想在国际上有吸引力,有竞争力和影响力,从而使中国文化发展获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关键就是要遵循市场规律和文化传播规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走出去.  相似文献   

13.
身居青城的市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首府的各种变化日新月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许多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并与现代文化交融互映,形成了有首府特色的文化景观。我市的首府文化是以草原文化为底蕴。以昭君文化为特色,以现代先进文化为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文化建设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孕育了海南独特的区域特色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历史传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现代时尚文化凸显了海南区域特色文化的结构与形态。海南在生态文明建设、国际旅游岛建设、实现“绿色崛起”战略的过程中,应当传承与发展海南区域特色文化,彰显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时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孙永保 《中国经贸》2010,(8):103-103
当今社会,文化在促进企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这一科学论断告诉我们,当前不仅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而且要正确地把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对振兴企业经济影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城市理论作为我国"人文城市建设"的核心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既是内蒙古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大背景,也是重建草原文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政治型城市化进程中,内蒙古和草原文化的重要价值主要体现为政治、军事和阶级斗争等内涵。在经济型城市化进程中,内蒙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出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资源和消费价值。开展文化特色的现代性研究,明确草原文化特色的内涵,建构一套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传承创新体系,在发展中求自新。开展文化精神的本体性研究,明确草原文化精神的内涵,建构一套符合城市化进程的传播教育体系,在融合中求坚守,在开放中实现振兴。研究民族文化传承与中华文化复兴的深层节点,正面阐释武备文化在中华人文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探索草原文化在中国和世界的时代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届虹  刘红云 《北方经济》2011,(19):71-73
一、草原生态文化传承的内涵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民族共同体内的社会成员中纵向交接的过程。在历史过程中,文化传承就是文化与主体的有机结合。草原生态文化是指草原上生活的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形成的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与草原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理念、态度及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人与草原的相互和谐,以及为达到这种和谐做出的所有努力和取得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草原文化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一、对“草原文化”的界定 关于“草原文化”的定义及其界定,专家和学者们的解释各有不同。但趋于基本一致的看法和说法,认为我们今天所说的“草原文化”,是指中国北方温带半干旱区域,旱生或半旱生草本植物群落生长的草原上活动生息的、阿尔泰语系的游牧或半游牧族群在数千年以来共同创造而成、并不断传承和发展的一种地域的、民族的特有文化。她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民营视界》2006,(6):28-31
这次峰会除了安排十几场主题演讲之外,还有四场激烈思辨的现场对话。对话的主题分别是:(一)如何打造企业文化的卓越领导力:(二)如何实现企业文化的真正落地:(三)“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与企业文化的人文精神:(四)易经文化与中国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对话的环节更是思想活跃的时刻,对话嘉宾均为著高层管理人员。在每一个话题的探讨与交流中,都坦诚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碰撞中极大地激发了思考的力量,一场孔子所提倡的“君子和而不同”的经典场景,在这个独特的文化背景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本刊现撷取其中一场,以助读者加强现场感受。[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