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家庭经营性收入虽然其主体地位没有改变,但其所占比重和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在下降。而工资性收入虽然所占比重次于家庭经营性收入,但所占比重和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在上升。而财产与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及贡献率都较稳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较小。针对这种结构变化,相应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民收入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事关农村小康目标的实现,本文就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进行了一些深层次的理性思考。一、制约和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客观自然条件的变化,制约和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因素不断出现、不断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2001年全市农村一、二、三产业收入之比为:67.8∶18.5∶13.7。第一产业收入仍占很大比重。在第一产业中,农业收入又占71.1%,农业收入主要来自种植业,其比重仍然高达94.0%。产业…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 二、农民收入变化趋势与展望 (一)农民收入结构变化趋势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变化趋势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1、农业生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农业生产收入是指农民从事农林牧副渔五业得到的纯收入.  相似文献   

4.
王计强  王征兵 《乡镇经济》2009,25(12):68-73
文章通过考察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收入的变动情况,分析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利用动态计量模型协整方法,得出影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与工资性收入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即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有很大的正效应;非农劳动力的比重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具有很大的正效应,在提高农民收入上主要应从以上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收入构成中,家庭经营收入是主体,工资性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比重偏低,收入不稳定。只有拓展非农产业、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才能增加农民的收入,特别是通过农民文化科技素质的提高才能保证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农业在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小,预计到"十一五"末,宁波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会下降至3%左右。这一方面说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宁波的经济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另一方面也更容易造成错觉,认为农业的地位日益无足轻重,从而轻视对农业发展和投入。提升农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孙梁 《辽宁经济》2004,(8):18-18
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在国民产品和劳动中均占有很大比重。在我国,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较为低下。改革开放初,实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收入与生产努力程度相联系,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90年代以后,随着农村和农业发展结构的变化调整,加之农民收入相对于城市居民的收入不断下滑,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的变化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特征.对农民收入来源构成的实证研究发现,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对农民收入增加贡献最大,工资性收入的比重逐步增加.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来看,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资性收入的比重及其对农民收入增加的贡献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增加工资性收入是增加西部地区农民收入,缩小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常生群 《北方经济》2009,(17):48-51
一、引言 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省的农业种植结构和供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粮食性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幅降低,而效益农业、出口农业的收人在农业总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浙江省的个别区县,如嵊州、奉化等,当年的农业出口收入占总农业收人的比重已经分别达到40%、50%以上,一批优势农业的出口收入占其总收人的比重也达到较高的比例,如茶叶、罐头和水产品等.  相似文献   

10.
杨红艳 《北方经济》2012,(16):79-80
文章从农民收入构成角度,通过对贵州省1990~2010年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贵州省的农民收入现状和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变化: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较大,但家庭经营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比重逐步上升。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比重虽然较小,但发展潜力很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探寻农民进一步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粮食主产区空间格局变迁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均耕地面积、非农收入比重、经济效益比、粮食单产、复种指数、肉类产量所反映的自然资源禀赋、种粮比较效益、农业科技进步、社会需求变化都是影响中国粮食主产区空间格局变化的因素。其中人均耕地面积和非农收入比重的影响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农民是否增收,关系着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贵州农民收入偏低的原因在于受到了自然资源、农业结构、农民自身、市场、城镇化以及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解决农民收入问题应该从调整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市场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及加强政策保障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1980--2006年江西省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采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从财政支农总量结构各部分分析了江西省财政支农与农民纯收入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财政支农总量没有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主要是由于财政支农中的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和支农支出正向冲击对农民收入均具有正的长期效应,且其支出比重较低;而财政支农中的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民纯收入影响不明显,但其支出比重较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深入研究了农业补贴政策对粮食供给总量安全、粮食供给结构安全以及农户总收入水平的影响效果。基于构建的农业DSGE模型,从宏微观结合的多方位视角考察了多种农业补贴政策以及政府一般性服务支持政策对农业生产要素资本积累水平、农户投入行为决策、农业生产力水平以及农户总收入的影响效果和传导路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宏观经济数据的真实反馈分析,全面考察了核心经济变量在农业补贴政策实施期间的真实影响效果。研究结果显示:(1)农业补贴政策能够有效刺激农户对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水平的提高,深层激发和释放了农业生产力;(2)农业补贴政策能够有效保证农户基本经营收入水平,并显著增加农户可支配转移净收入水平,对保障农户基本总收入起重要作用;(3)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托市价格政策会刺激农产品价格呈现上升趋势,并不利于农业种植结构不平衡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农业政策的完善,政府通过国家宏观调控对农产品价格进行了一定的调整,确保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影响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在于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因此,为了进一步明确农产品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也为了寻求最好的方案来解决我国农民收入较低的现状,文章分析了投入产出模型结构,并提出了农产品波动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具体关系式。通过此关系式,提出了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兴华 《改革与战略》2010,26(5):120-122
文章认为,农业经济组织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及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等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实践中,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较为滞后,存在着行为不规范、传统意识影响严重和政府支持不够等问题。随着农业产业化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家一户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广泛实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李黎 《特区经济》2011,(8):158-16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问题。农民收入问题是农民问题乃至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3.97%。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实际走访调研、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大量数据对比,分析近几年来河南省农民收入的现状与问题,探讨农民收入的现状、特点和结构分析,从而预测未来5年河南省农民的收入,作为制定农业农村新政策的参考,以期能为政府决策做一点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进一步说明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研究这一问题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用大量的数据分析了新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指出新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绍芳 《特区经济》2010,(11):189-191
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事关大局。农户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但由于农业的特殊性,调整农业结构应在政府指导下进行。当前,农户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诸多困境。政府应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对不适应结构调整的体制和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强化政府的引导、服务和调控作用,帮助农户走出困境,加快结构调整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