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比较优势经济理论和实际国情,我国目前巨大的劳动力存量仍然是经济发展和国民财富创造的重要动力源泉,也是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重要基础,不能轻言放弃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一个国家既要充分发挥其对外贸易中现有的比较优势,更要注重发现和培育对外贸易的潜在优势,才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获取更多的比较优势利益。中国应当努力培育资本优势,着力对外贸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大力改造,并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职工培训、引进战略性投资者等途径,实现产品出口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的转变。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充分调动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我国外贸的内生优势。  相似文献   

2.
比较竞争优势与中国产业的国际定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比较优势理论虽然强调要素优势在一国产业定位中的作用,却把要素优势等同于产业优势,忽略了其它的约束条件,致使践行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贫困化增长”之中,竞争优势理论所强调的优势要素,因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禀赋结构相距甚远,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定位的指导意义十分有限。鉴于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教训和我国大国经济的特征,中国在参与国际分工,对本国产业进行国际定位时,要把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结合起来,形成比较竞争优势,按照比较竞争优势原则定位我国的产业,既能解决长期困扰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增长问题,又能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就业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指导产业分工与产业发展的主流理论,但在经济全球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一理论受到了置疑和挑战,需要对指导产业发展的理论进行重新探讨。文章首先对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的内涵、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区别以及各自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欠发达地区资源导向型的产业发展战略进行了审视,并指出欠发达地区必须实现由资源导向战略向竞争优势导向战略转变,随后提出了增强欠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遵循着从"劳动投入驱动"向"资本投入驱动"再向"技术知识驱动"转变的规律,超大规模的国家不可能跨越其中任何阶段。在数量型经济增长阶段,如果大国以总体要素的比较优势介入国际分工,比较优势战略会呈现有限适宜性。而从数量型到质量型转变的阶段,无论是该理论的内部逻辑一致性还是该理论与现实经验的一致性,都显示出欠适宜性,并且大国经济特征强化了这种欠适宜性。在推进大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需要根据大国经济特征对比较优势发展战略理论进行必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然后从探讨传统的静态比较优势理论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缺陷出发,通过阐明产业结构和比较优势演变的一般规律,分析后发国家依靠塑造动态比较优势赶超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并就我国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1990-2004年我国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IRCA)进行测算,并利用测算结果对传统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十五年间,我国在资源密集型产品上从比较优势已经转变为比较劣势,显示出我国在相当程度上存在资源匮乏的局面;在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上逐渐显现出一定的比较优势;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自始至终都是我国的比较优势,但是,已经开始呈现弱化的趋势。第二,简单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长期经济增长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贸易利益损失,也就是说,劳动力要素的福利会使经济增长出现恶化的趋势。我国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贸易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要协调好利用劳动力比较优势和建立国民创新机制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性质——兼评“比较优势陷阱”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因为其“静态性质”而遭到批评。实际上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两个核心概念———要素丰裕度和要素密集度———都具有动态性 ,因此现代比较优势理论本身就是动态的理论 ,那些认为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观点其理论依据并不充分。因此 ,尊重现代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国际贸易与分工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比较优势理论与中国贸易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晓玲 《经济问题》2004,(12):57-59
长期以来,指导国际分工的基本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按照这一理论,国际分工使得各个国家专业生产最适合本国生产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使贸易双方获得更大的福利。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应性,这使得我国的贸易发展战略必须进行调整,由比较优势战略转变为竞争优势战略。  相似文献   

9.
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结构转型,而结构转型所需能力的积累源于比较优势的自然演化,并且国家的经济增长绩效最终会出现收敛。然而,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国富国穷现象一直存在,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并不能给出统一的理论解释,尤其是在解释"中国出口增长之谜"以及"中等收入陷阱"等增长谜题时,理论严重滞后于现实。为此,Hausmann等新近提出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理论,试图构建解释国家间增长绩效差异的统一理论框架,即产品空间决定了比较优势的演化,进而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增长绩效。该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一脉相承,但因其进一步考虑到产品空间的异质性及产品集的不连续性等情况,对现实的解释力和政策的指导意义更强。  相似文献   

10.
发挥比较优势与优化山西产业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梅 《经济问题》2008,(3):121-123
振兴山西经济,必须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山西产业结构.在发掘山西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的同时,也要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发展山西传统产业的同时,也要大力发展新的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在把外资引进来的同时,山西企业也要走出山西,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知识产权优势理论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多学者在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时应依据比较优势还是竞争优势理论而争论不已,但事实上此两种理论均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在分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的基础上,结合知识经济的时代特点和我国的现实国情,分析了其局限性及在我国的不适应性,提出应综合这两种理论,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优势的理论和战略。  相似文献   

12.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日趋迫近,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工业改造,调整壮大支柱产业,建立起特色独具、结构合理、竞争力强、高质高效的工业体系,是当前各地面临的重大经济课题。 壮大支柱产业,发展特色工业,使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必须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拿出超常规的措施与政策。 第一、解放思想.转变思路,真正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上来。发挥优势,发展特色,必须在解放思想、转变思路上下苦功。首先,在重点选择上,要打破追求门类齐全,讲究均衡发展,照顾部门平衡的倾向,真正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动态比较优势演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变动的趋势,利用净出口比率指数(NTR)和各类商品出口比重考察了中国出口商品动态比较优势的演变轨迹,发现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结构变动基本符合动态比较优势发展的规律,但是,中国当前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因此,中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着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艰巨任务。对此,本文提出了中国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的相应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自李嘉图1817年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来,该理论一直被奉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此后出现的多种理论和学说大多是在比较优势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和发展。综观之,比较优势理论的核心原则是比较利益,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分工和贸易规则,各国趋向于基于成本权衡来调整贸易结构以实现贸易互利。然而,在当今世界国际分工日益网络化、虚拟化、信息数字化的电子商务现实背景下,  相似文献   

15.
周斌 《江南论坛》2005,(11):52-53
一个地方的发展,除了应适应时代潮流和宏观环境外,必须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特别是发挥当地的优势。所谓优势,是指有利条件,并通过与其他地方的比较而凸显出来,又称比较优势,依托这种独有的优势和有利条件,经济就能跨越发展。徐舍是宜兴西部的经济薄弱镇,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强烈冲击,徐舍经济要后来居上,谋求更高层次发展就必须充分挖掘亮点,发挥其比较优势。一、立足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发展一是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升。徐舍有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发展优势十分明显,推进徐舍镇新一轮大发展,必须抓资源整合,争取发展优势。首先…  相似文献   

16.
顾帅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7,(31):F0003-F0003
传统贸易理论的前提有些已不再适应当今的贸易形式,在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指导下的我们近几年来频繁遭受反倾销案件,反射出我国对外贸易的某些问题,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寻找更适合我们国家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要求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呼声很高。文章认为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本身没有问题,问题出在我国的出口增长模式上。因此,本文提出应结合运用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理论来构建我国新的出口增长模式,并就如何在比较优势中形成竞争优势,从企业、产业和国家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远飞 《经济师》2011,(4):27-28
30年来我国靠比较优势理论下的出口强劲增长,带动着我国的GDP以每年近9%的速度增长。30年过去后,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这一战略可能会提升中国经济总量,但其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在学习借鉴国外比较优势理论时,我们也应该思考比较劣势。我国需审时度势,全面客观分析比较优势得失,调整对外贸易战略。  相似文献   

19.
东盟与中国、日本双边贸易具有不同特点,为进一步突出中国在东盟的产业竞争优势,应从全球战略大局出发,调整贸易政策,建立适宜的贸易机制,推动双边贸易的稳定健康增长;对内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对外贸易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20.
基于比较优势的三峡地区旅游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万先进  吴南  伍婷 《经济地理》2007,27(5):873-876,880
比较优势理论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基石,是区域分工与合作的理论基础。在区域分工与贸易格局中,三峡地区要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根本途径是充分发挥和利用三峡地区重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获取比较利益。文章从三峡地区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出发,应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分析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其制约因素,提出了三峡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