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包含货币因素的线性泰勒规则和非线性泰勒规则进行了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在线性泰勒规则形式中,前瞻性的泰勒规则更符合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实际,但利率对通货膨胀和货币供给增长率变化反应不足,且产出缺口参数不显著。以通货膨胀率作为转换变量对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非线性检验表明,我国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产出缺口和M2增长率之间存在显著的LSTR2形式的非线性关系,即我国利率操作对通货膨胀存在反应区间,在反应区间内,利率对通货膨胀和M2增长率变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同时更倾向于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通货膨胀反应区间外,利率与通货膨胀、产出缺口和M2增长率之间的线性关系将迅速向非线性关系转换。  相似文献   

2.
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常用来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并在一定程度上作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依据。在短期,估算产出缺口可以评估通货膨胀压力,在中期,估算潜在产出有助于了解实际经济增长的水平和空间,从而为调整宏观政策的方向和着力点提供一些依据。不过,在实践过程中,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对现实的指导作用可能差强人意,尤其对我国而言。目前潜在产出理论的研究离我国的实际较远。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凯恩斯DSGE模型对中国2001年第1季度至2009年第4季度的产出缺口估计结果显示,央行在调整利率时相对通货膨胀率变化更注重应对产出缺口的变化,中国菲利普斯曲线呈现较明显的前瞻性特征。与使用HP滤波方法估计结果相比,用新凯思斯DSGE模型估计的产出缺口更能解释中国历史宏观经济波动;中国实际产出主要受到需求和技术冲击的影响,潜在产出主要受到技术冲击的影响,而成本推动冲击和政策冲击影响非常小;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采用DSGE模型对中国产出缺口进行估计的结果是可靠的,是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1990~2011年潜在产出水平进行了估计。通过面板数据计量分析发现,各地潜在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密切相关,与理论含义相一致,表明生产函数产出缺口估计方法是合理的,这为准确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和通胀压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产出缺口的表现来看,尽管大部分省份产出缺口方向与我国经济周期是一致的,但并非完全一样,说明各地经济增长仍然具有自身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这对宏观调控和区域发展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发挥市场供求对汇率的调节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是当前我国汇率体制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在泰勒曲线的框架下考察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和货币政策实施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994—2006年通货膨胀波动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是不敏感的,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不显著,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没有显著的影响;2007年以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推动泰勒曲线向内移动,因此更大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对货币政策传导和货币政策有效性是有利的,逐步扩大的人民币汇率弹性区间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是适宜和可接受的。另外人民币汇率波动也使得泰勒曲线更加陡峭,稳定通货膨胀所导致的产出缺口波动减小了,因而更有利于货币政策当局追求一个低而稳定的通胀目标。  相似文献   

6.
叶斌  潘淑娟 《新金融》2013,(1):14-19
本文以自然利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利用Kalman滤波法对我国的自然利率进行估测,研究发现我国的自然利率走势大致呈现下降、上升的趋势变动,进一步地通过回归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和V AR模型对我国自然利率与产出缺口、未来通货膨胀率以及贷币政策宽松度的关系进行检验,发现产出缺口是自然利率变动的Granger原因,与其呈现微弱的负相关关系,同时,与未来的通货膨胀率也呈负相关关系,通过对自然利率的估测能够有效地反映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情况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松紧程度,对政策当局的货币政策实际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运用自然利率评价和调控货币政策具备了一定现实条件,而提高其估计频率则有助于更及时地指导实践。基于LW—HLW季度模型,构建半结构化混频模型,联立月度IS曲线和Phillips曲线,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估计我国2007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自然利率进行实证分析。因通货膨胀动态波动影响估计结果,故分析Phillips曲线滞后结构和预期跨度对估计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月度自然利率估计结果在1.1%—2.1%波动且能精准刻画全球金融危机等重要事件的影响。同时,滞后1年、提前10年数据滚动窗口设置下的估计结果最优,此时自然利率能及时反映外部冲击的影响,与产出缺口、潜在产出趋势增长率联动明显,建议考虑将月度自然利率估计结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评价和调控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生产函数法对1978年以来我国潜在产出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我国仍然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具有很强的解释作用;2007年我国实际产出超过潜在产出,物价上涨压力明显。尽管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我国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水平,但产出缺口并不严重,这既表明我国经济刺激政策起到了应有作用,也说明随着经济的强劲复苏,扩张性经济政策应逐步回归中性,以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随之呈现多样化特征。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以风险偏好为研究视角,对我国居民风险偏好水平变动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以标准新凯恩斯模型为基础,构造符合我国宏观经济现实特征的DSGE(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对转型时期的最优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强调货币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模型中引入消费和实际货币余额不可分的跨期效用函数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包含名义货币增长的混合型泰勒规则拟合我国转型时期的货币政策规则效果最佳,因此货币供应量仍是重要的政策工具;(2)与可分性模型相比,不可分模型拟合我国宏观经济现实特征的效果更优。在不可分效用函数下,与货币供应量相关的实际货币余额将影响经济的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使得居民风险偏好成为决定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当居民风险偏好水平上升时,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随之增强。因此,在选择货币政策实施时点上,应充分考虑市场中的风险偏好情况,从而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随之呈现多样化特征。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以风险偏好为研究视角,对我国居民风险偏好水平变动与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以标准新凯恩斯模型为基础,构造符合我国宏观经济现实特征的DSGE(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对转型时期的最优混合型货币政策规则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强调货币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模型中引入消费和实际货币余额不可分的跨期效用函数形式。研究结果表明:(1)包含名义货币增长的混合型泰勒规则拟合我国转型时期的货币政策规则效果最佳,因此货币供应量仍是重要的政策工具;(2)与可分性模型相比,不可分模型拟合我国宏观经济现实特征的效果更优。在不可分效用函数下,与货币供应量相关的实际货币余额将影响经济的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使得居民风险偏好成为决定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当居民风险偏好水平上升时,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随之增强。因此,在选择货币政策实施时点上,应充分考虑市场中的风险偏好情况,从而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