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政府加大了对国有经济投资规模,强化基础工业建设,"国进民退"趋势日益明显。本文立足"国进民退"现状,探讨"国进民退"趋势形成的原因,研究国进民退的合理性以及弊端,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进入2009年以来,在经济学界、舆论界掀起了一股质疑,批评"国进民退"的热浪.有的认为"国进民退"是改革的倒退,有的认为"国进民退"是旧体制的复辟,有的认为"国进民退"只是暂时现象,有的认为不存在"国进民退"而是国民共进,等等,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3.
任洪斌 《英才》2012,(9):90-91
有相当一段时间社会上出现所谓"国进民退"的争论。持批评态度的学者专家认为,"国进民退"是一股汹涌的潮流,是"一场新的国有化运动";也有专家认为,"国进民退"是个伪命题,并不存在。作为一家国有大型企业的负责人,笔者亲历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阵痛与发展壮大,也目睹了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4.
尤民 《企业文明》2012,(7):56-6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探索的深入,各种争议也不绝于耳.其中以"国退民进论"与"国进民退论"最为典型.事实上这两种争议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不同阶段上某些特点的反映.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在时空上与国际上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存在着某种重叠,因而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在执行"有进有退"、"抓大放小"、"收缩范围"方针时,助长了某些地区或部门"卖光"国有企业为改革时尚的片面取向."国退民进论"的争议与此相关.  相似文献   

5.
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不仅影响经济增长,而且受经济波动影响,我国长期"国退民进"和短期"国进民退"具有内在规律和合理性。由于国有经济比重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存在着最佳规模。因此,应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防范宏观调控政策对微观结构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发生了两次意义深远的争论:其一是有关"国退民进"的争论,其二是有关"国进民退"的争论.这两次争论,对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或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共同进步、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在经历了"国进民退"还是"国退民进"的近10年争论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使国企改革图景清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总结了国内外国有资产管理的经验,提出要以管资本为主来管理国有资本,这是对国有资产管理理念的一个重大改变。"8月23日,在"国企改革进行时:共识与务实"财经智库沙龙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国有资产以管资本为主不是国有资本功能的缩小和弱  相似文献   

8.
从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后,国进民退和国退民进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本文以党的十五大为分界线,基于1997‐2010年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并得出"国进民退"现象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结论。并基于此结论,对非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维迎 《新远见》2013,(8):10-12
过去十年,中国的社会理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市场导向变为政府导向;从"民进国退"变为"国进民退";从"发展是硬道理"变为"和谐社会"。人们更加关心财富的分配而不是财富的创造,从"建立法治国家"变为"稳定压倒一切"。  相似文献   

10.
去年冬季以来,厉以宁先生频繁参加各种会议和调研,在多种场合谈论"国进民退"背景下民企的困境和出路."两会"结束后,厉以宁先生在家接受了记者专访. 计划经济还没有退出舞台 受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后,大家都很关心"国进民退"的话题.其实经济紧缩的时候,民营企业受到宏观调控的现象比国企明显,从而会出现退缩.但不能认为"国进民退"是一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来,针对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国有企业的集体性崛起,在部分经济学家和民营企业人士中发出了"国进民退"的强烈批评和质疑,一些媒体更是推波助澜,将国有企业做强做大、集体性崛起的努力斥责为"改革倒退".在今年两会上,对"国进民退"的讨论再次成为部分委员和代表议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2004年8月10日,香港经济学者郎咸平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指责顾雏军在"国退民进"过程中席卷国家财富,并且建议,停止以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由此引发了关于国企产权改革的"郎顾之争".根据掌握的资料,简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指导下,国企改革"抓大放小"的策略已显现成效.一些地方部门也采取"国退民进"的改革策略,对地方的中小企业进行改制、改组.  相似文献   

14.
在"国退民进"成为经济改革重点的背景下,本文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控制方式进行了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以便为我国制定政策和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成分中的新生代,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是在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危机,以及新一轮"国进民退"的浪潮下,民营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在这个背景下,民营企业如何保持持续发展动力,对于企业本身,乃至中国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国进民退"这一现象出发,阐述民营企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中面临的困境,只有克服不利因素,民营企业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并进一步探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罗影  梁海松 《英才》2011,(3):31-36,30
凭借大规模联合重组,把很多竞争对手变成了合作伙伴的宋志平,面对不绝于耳的"国进民退"之类的责难,又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对学界热议的"国进民退"现象,本文总结了这股潮流的起因与影响,并从国企外部投资者的角度,检验了企业的市场价值与企业是否是国企的关系。实证发现投资者并没有因为企业是国企而付出较高对价。相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的,国企的市场价值更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当前各地正采取“国退民进”的方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国退民进”即国有资本全部或部分退出,鼓励和引导企业改制为民营经济或混合经济。这项改革,对于国有中小企业摆脱困境、优化资本结构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国退民进”的具体实施和操作过程中造成了很大的风险,如不正视并严加防范和控制,反而会滋生弊端。“国退民进”中存在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意图曲解的风险。将“国退民进”片面地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央政府及时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在此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却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导致了经济转型背离了市场化方向,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倒退。本文从"国进民退"的概念出发,深入讨论了我国存在"国进民退"可能,并找出了存在的原因及后果,最后提出为确保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解决"国进民退"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央政府及时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在此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却出现了"国进民退"现象,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导致了经济转型背离了市场化方向,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倒退。本文从"国进民退"的概念出发,深入讨论了我国存在"国进民退"可能,并找出了存在的原因及后果,最后提出为确保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解决"国进民退"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