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尽管我们的企业被列入诸多貌似权威的榜单之中,我们还是需要正面清晰地认识到,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2.
中国企业如何到美国跨国并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企业到美国并购目前已成了国际媒体热门话题。中国企业走出去本无可厚非,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企业并购“好吃未必好消化”,并购谁、怎样并购等细节和技术问题,中国企业心中没数。其实,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之路,不但需要明确的战略和充足的资金,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心急不得。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有宏观层面的动因,有企业层面的动因,也有技术层面的动因,本文限于篇幅不拟就此展开议论,主要论述一下中国企业到美国跨国并购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中国型企业正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内审部门如何适应这一形势的需要,进一步做好审计监督工作,是需要审计人员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远煊 《企业文化》2009,(12):60-61
“中国式管理”应是建立在人文社会和企业社会上,具有中国文化传承的人本管理,这是中国企业需要补的课。  相似文献   

5.
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是在全球化程度加深的状态下发生的生存方式危机,中国企业需要新的战略思维。[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中国呼唤“企业诊断业”□熊勇立周汪丽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生产经营步履维艰,经济效益低下甚至亏损。为此,广东、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界人士强烈呼吁:中国需要大力发展“企业诊断业”,为患“病”企业“诊脉开方”,使其踏上快速、健康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轻忽和不屑使得很多日本公司被迫离开中国市场,那么日本企业需要做出哪些改进才能获得成功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入世,将使国内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接受机遇与挑战的双重洗礼。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而企业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管理竞争。因此,作为企业管理情况“晴雨表”的班组管理在入世后就显得更为重要。凸现“兵头将尾”功能、提升班组管理水平是新形势下以人为本,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是开发企业活力源泉,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需要;也是入世后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本人走访过很多企业,对中小型企业老板做了一番调查,让他们谈谈对企业文化的看法。最后总结出,中国民营企业老板中有90%只知其有,不知其用。这将是中国民营企业家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文借此发表一些个人看法,希望能提醒企业家们把企业文化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0.
《东方企业家》2005,(1):129-132
从战略层面看中国企业这20多年的成.长,在业绩上令人欣慰,但在“道理”上并不乐观。我们需要榜样,因为我们需要进取!为什么有的企业昙花一现,为什么有些企业长盛不衰?企业所有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点:不死才是硬道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当前中国企业需要认真分析原产地形象,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保证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际化进程使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进驻中国,它们积极寻找合适的园区扩展自己,而中国的迅速发展使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壮大,它们更需要一个国际化的园区品质来提升自已的形象,发展自己的企业。  相似文献   

13.
<正>企业管理需要坚持五维观念,用三个导向的方法论高效思考,实现中国式企业现代化。回顾2022年的企业管理,谁也不能忽视新冠疫情的影响。企业过去只需要考虑客户、市场和产业链协作关系,基本可以正常经营,但疫情的反复使企业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不得不进入更为复杂、更为不确定的环境。新时代,大变局,中国企业迫切需要升维思考与降维行动。  相似文献   

14.
近期,一些玩具企业的倒闭似乎已经被视为中国众多制造业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先兆。的确,政府在当下有责任出台一系列政策为企业救急。这场噩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如何救急也需要同时兼顾短期与长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正处在产业化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资本要素处于短缺阶段。由于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比较熟悉的筹资方式只有银行信贷,其弊端在于一旦银行无力满足企业资金的需求时,企业的动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任何企业的发展壮大都需要资金的支...  相似文献   

16.
刘宏君 《中外管理》2006,(10):78-79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历史不算短了。 然而,中国企业的海外营销仍处于探索期,没有多少经验可谈。 因为,海外营销绝不等于把产品外销。它需要企业真正的进入海外市场,建立自己的机构与渠道,乃至品牌。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咨询经过十多年风风雨雨,已初具雏形、喜忧参半、褒贬不一,这对任何一个新兴行业与新兴学科来说,都在情理之中。然而业内中人在为企业咨询的同时也需要为自身坐些咨询,作一番──  相似文献   

18.
国家怎么发展,企业如何做强,个人如何适应和成长,这一系列的答案,都必须摸索前行,必须有一盏灯来指引。“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需要历史镜鉴启迪,需要文学力量推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前进的指南。“中国梦”、“企业梦”、“个人梦”正是这个时代赋予国人、社会人、企业人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建设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现代企业形象塑造的需要。文章简述中层管理干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提出了如何发挥中层管理干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过近30年的市场化改革,当“企业价值”、“长期投资”、“分享中国经济成长”这样一些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的时候,我们怎样通过中国企业的成长历史看未来,是投资者需要认真反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