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做什么”、“怎么做”。普及,是普遍达到的意思。普及是相对于提高而言的概念,是把已知的东西向群众传播、扩散、推广。科普就是把人类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包括各门科学技术的概念、理论、技术、历史、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科普宣传活动"在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素养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培养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借以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普及是指通过大众传媒和各种社会教育活动形式传播科学知识,以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提高全体国民科学素养的社会事业.开展科学普及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还能够对科普宣传活动的参与者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科普”是指“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其基本含义是“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提高公众的科技文化素质”。近年来,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我国一直重视科普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科普方针、政策: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经济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4.
7月10日,中国科协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五个10”系列评选。即“10位传播科技的优秀人物”、“10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10个公众关注的科技问题”、“10个影响中国的科技事件”和“10项引领未来的科学技术”。每组各50个候选项,接受公众投票。  相似文献   

5.
科普教育已成为传播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工具,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世界各国或地区都十分重视科普工作,我国的台湾省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6.
《杭州研究》2003,(2):65-65
为了进一步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普及传播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化素质,增进市民群众对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了解,回答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省社科联、市委宣传部和市社科联,决定于9月下旬在杭举办主题为“普及社会科学全面建设小康”的浙江省暨杭州市2003’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周活动。  相似文献   

7.
从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以来,科学技术是成功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重大动力。到今天,凭着核反应技术,人类能把以往数百万工作时才能取得的能量高度浓缩在一个狭长的小盒子里。科学技术像一根有魔力的杠杆,撬动着地球,也像一只威力无比的手,开拓着沉睡的山川河流。技术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然而,人类在向控制自然、征服地球进发的同时,也潜藏着深刻的危机。人们在“榨取”的心理支配下,过度地发现和探寻自然,一个人为的世界正在毒害着天然的世界。自然的和谐被破坏,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80年代,发展与环境的矛盾日益  相似文献   

8.
韩博  詹雪靖 《科技和产业》2020,20(1):113-117
从公众科学素质提升出发,详细分析了创新方法普及传播的重大意义,从缺乏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普及传播体系不健全等四个方面剖析了目前我国创新方法普及传播中存在的瓶颈与问题,针对创新方法普及传播和公众需求的特点,提出了五种普及传播模式与策略,从科普工作、创新方法传播体系建设、创新方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方法校园行活动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曹樱 《科技和产业》2012,12(3):102-105
阐明科学和技术的本质,是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基本问题。本文根据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对其进行梳理,在演化论的视域下,对科学技术本质进行了重新解读。根据马克思"解放观"的思想,对自然界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对各种演化态引入的具体的科学和技术以及人类是如何利用科技把"非常态"引入到"常态"的。通过这些思考更加明确了科学技术是人类争取自由、获得解放的重要工具,认为科学技术的本质是人类从自然界的各种演化状态中解放出来,即把"非常态"引入到"常态"环境的中介和手段。通过对自然演化状态中的每一个状态加以分析,肯定了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出发,具体探讨了科学技术在自然演化态向人类生存环境引入中的作用以及人类从各种演化态中解放的具体形式,进一步丰富了人工过程论的科学技术观,深化了对科学技术本质及相关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进步是指人类通过有效的研究与发展活动科学技术的应用、推广、普及以及教育和培训等,在增进人类科技文化知识、改善人类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因此,科技进步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对技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产生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表现在对社会精神和物质生活促进作用的社会效益,促进科技进步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其一是促进科学技术自身诸要素的发展完善及有效配合;其二就是要构建有利于科技进步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1.
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是面向公众普及应对气候变化、防御气象灾害的科学知识,全面提高全社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能力,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和公众防灾避灾、自救互救水平,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气象科普工作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通过上下联动,内外联合,提升气象科普的实效性,共同推进社会化气象科普工作的全面发展,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气象部门在为气象服务、气象灾害防御、保障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气象科普宣传等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12.
日前,记者就日本怎样普及科学技术知识走访了日本科学技术厅科普奖励室室长高木茂树和室长补佐荒井政工。 高木说,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制定了“发明日”,每年4月18日,日本全国各地都要举行隆重的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后来,日本内阁会议又规定,4月18日前后的一个星期为“科学技术周”。1994年12月,日本政府提出了旨在开展科普活动,培养科技后备人才的“关于确保科学技术人才的基本指针”,强调要普及科学知识,教育青少年热爱科学,立志科学事业,并提出了普及科学知识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普事业随着中国科技事业的不断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式科普,随着“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理论的提出,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生命周期日趋融合,科普工作出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尤其在科普服务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方面,亟须开展持续深入的探究和实践。综述了中西方科普的起源及发展路径,并对两者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科技体制改革大背景,基于科技创新视角,提出发展中国式科普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建议,为政策制定及科普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建军 《魅力中国》2014,(17):395-395
现代科技馆是综合的多学科的展览教育中心,也称科学中心。其基本任务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为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索质服务。主要通过展览、培训和实验等多种教育方法去实现自身承担的任务,其中展览教育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科技工作包括创新科学技术和普及科学技术这两个相辅相成的重要方面。普及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既是激励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人才的基础工程,必须作为国家的长期任务和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打下最深厚最持久的基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科普,更离不开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古往今来,重大的科学发现和应用,总是把人类带入新的境界,给人类以全新的感知和力量。邓小平同志指出“靠科学才有希望”,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愚昧迷信不仅妨碍科学知识的普及和运用,而且扼杀人类尊重客观规律、勇于实践创新的理性精神,严重阻碍人类的文明和进步。近年来,伪科学造成了鱼目混珠的现象,不仅亵渎了科学,而且愚弄了群众。因此,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破除愚昧迷信,反对伪科学、反科学势在必行。普及科学与破除愚昧迷信,反对伪科学、反科学是相辅相承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新形势下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破除愚昧迷…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对科普工作的新要求,全面调查《天津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的落实情况,研究修订的必要性,提出制订《科普条例》应服务于创新型城市建设,进一步丰富科普内涵,促进科普工作形成长效机制,并要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精神、科学品质不是针对哪一代人的事,而应作为提高全民族整体科学素养的努力目标,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社区科普理念,是时代赋予我们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社区科普大学是向居民宣传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精神、传授科学方法,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主阵地,是社区开展科普工作的有效载体,是体现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科普活动的最好形式,是促进社区居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最佳舞台,也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韩波  熊芳 《发展》2016,(12)
科普图书与文学类图书不同是以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的作品其内容是不能随意虚构或者夸张的必须以科学事实为基础这对于出版社来说就需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书稿保证图书的科学性.而科普图书的普及性质有要求图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如何在科学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寻平衡点就成为作者和编辑要着力解决的难题.观察畅销和常销类科普图书,无疑都是科学性和可读性把握很好的作品.分析这些图书,我们不难发现在科学性和可读性之间架起有效桥梁的正是“人文化”.那么“人文化”是什么,人文化对科普图书的改造方式是什么、人文化趋势对科普图书发展有什么影响,本文将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20.
要深刻认识并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就必须关注人类社会生产力形态的新变化 ;积极推动科学技术向直接生产力转化 ,以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发展中国先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