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当前社会上,理论界对国营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是认为企业实行承包制后,搞活了企业,促进了生产,搞活了流通,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另一种是认为企业实行承包制后,助长了消费基金的膨胀,使国家失去了宏观控制,搞乱了,是一次失败。在这两种不同看法面前,国营企业实行承包制也面临着两种出路。鉴于今年有一部分企业承包台同即将期满,是否要转人下一期承包?我认为承包制是现实的选择,包比不包好。下面结合我市商业企业实行承包制的情况,谈点深化商业企业承包制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利改税,人们众说纷纭,褒眨不一。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利改税是对承包制的否定,承包制可以取代利改税;第二种观点认为,利改税完全正确,目前需要逐步完。善,而承包制是起老路,又退回到利润包干的形式上去了;第三种观点则认为,利改税与承包制各有利弊,应相互补充。以上述观点;我不敢苟同,对此谈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对于国营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褒贬不一,本文拟就正确认识和完善承包制提出一些浅见。一、承包制是我国国营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现实选择国营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按照两权分离的原则,以承包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相似文献   

4.
自从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以来,我国对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分配关系已经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改革;一次是1983年和1984年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利改税改革;第二次是1987年在全国国营企业中普遍地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利税分流一是继前两次改革之后所进行的第三次重大改革。  相似文献   

5.
当前,企业各种经营模式不断涌现,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合作经营的一种形式,与公司制企业相比具有操作简便、见效快的显著优点。但由于承包经营责任制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虽分离但法人风险固有存在的弊端,因此,对承包企业检查与审计的项点及尺度是解决对承包企业有效控制与失效控制的关键。笔者认为,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前提下,为规避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6.
围绕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最初的让权放利,到后来的利改税。租赁制及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最终在政策策略取向上,选择了股份制。试点经验表明,我国的国营企业一旦实行股份制,使得长期困扰企业的问题得到解决.不失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一项好措施。但是,也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对于这些新问题,应采取什么对策呢?本就此谈谈浅见。  相似文献   

7.
税利分流是继利改税、承包经营之后.对国家与国营企业分配关系的又一次改革尝试。它是把国营企业利润首先以所得税的形式上交国家一部分,然后再将另一部分以利润形式由国家与企业进行分配,即通过税(所得税)和利(所得税后利润)两种形式,两个渠道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财会》1997,(3):25-26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放权让利”,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利改税,改善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及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等多项改革措施,增强企业的活力,使我市国有工业企业有了发展.但是,由于这些改革措施没有解决深层次的矛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国有企业改革。我国的企业改革曾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实践探索过程。从1978年开始,企业改革方案基本上沿着扩大经营自主权、增加企业留利的思路推进;1983年开始实行利改税,通过两步利改税,把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以所得税形式固定下来;198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多种形式的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这些改革措施,在搞活企业方面,都曾经发挥过历史阶段性作用,特别是对国有小型企业普遍推行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内部的资金,长期以来都是通过财务部门一家独自管理和无偿拨付使用的。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发展,由利润留成到利改税再到现在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已经由生产型发展到生产经营型,由单纯的生产单位发展到承包经济责任的经济实体和独立的法人企业。现在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的企业,一方面向国家承包,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从1987年大面积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以来,第一轮承包将要满期,根据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精神,承包制还要继续完善和发展,因此,做好承包易届工作,对于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促使企业增强后劲,保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谈国企土地使用权的处置王军生一、国有企业改革与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企业改革经历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和两步利改税;贯彻《企业法》、实行厂长负责制,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租赁制,促进两权分离;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推动政府...  相似文献   

13.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发展外因谈高凤歧本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性阶段,国有大中型企业肩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改革开放15年来,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过扩大企业自主权、两步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措施,企业内部增强了活力,取...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国企改革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20多年来,从放权让利、试行经济责任制、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及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种种尝试,一直到目前的推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多种资本共同参与的企业改组、改制,国有企业改革始终都在探索着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理想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国有企业是通过改造(赎买、公私合营)民族资本、没收官僚资本以及国家投资兴建新企业等方式建立起来的。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为国家做出了辉煌的成就。到1992年50万个国有企业拥有固定13000亿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先后在国有企业推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利改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改革措施。国有企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严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是在1983年“利改税”第一步设置的“国营企业所得税”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革、演进而来的一个税种。“利改税”的初衷就是以征收企业所得税来替代国有企业利润上缴的利润分配办法,以克服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办法的种种弊端。从企业所得税的设立、改革来看,其实质仍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企业利润分配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7.
佟铁顺 《内蒙古财会》1992,(12):22-24,35
所谓税和分流,简单地说,是国家以自己对于国有企业在分配问题上的两种身份(既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企业分配和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参予企业分配)出发,在对企业征收所得税的同时,再根据承包台同以交费或交利的形式向国家缴纳一定份额的税后利润。具体地说,就是保留原利改税的合理成分,对企业征收所得税’取消调节税,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我认为,这一论断是一个重大突破,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这对于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家先后出台的放权让利、两步利改税、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经营机制等改革措施,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然…  相似文献   

19.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历经12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按照政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初步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在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发展方面有了一定进步。实践证明,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实现“两  相似文献   

20.
在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中,不少企业搞了内部承包:企业跟车间,车间跟班组,直至班组跟职工,层层订立承包合同,这对企业完成承包经营目标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几年的实践表明:层层承包有不少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