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农业又是一个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极差和在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双弱质产业",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农业保险的支持和保护。但是我国农业保险却起步较晚,而且覆盖面小,保障能力低。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保险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农业保险的法制建设、加快农业保险经营体制的改革和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农业风险保障体系,促进农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快农业科技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我国目前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率低,受到农业产业现状、农民自身因素和外部条件的约束。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市场缺陷明显,客观上成为政府支持的对象,但政府在农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着缺位和错位的现象。为此,完善财政农业科技发展政策,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财政课题。文章对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制约因素、财政支持农业科技进步的理论依据、当前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财政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农业市场化发展进程总体情况良好,如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产值稳定增加,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发展方兴未艾。政府在农业市场化发展进程中采取全方位的保障措施,包括加大财政农业投入,实施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健全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支持农业市场化步伐,提升信息服务农业市场化力度等,这些措施对农业市场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政府在资金投入、金融支持、科技支撑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加之农村信息化发展落后,导致农业市场化发展缓慢。基于此,提出在山西农业市场化发展中发挥政府职能的相关建议:制定农业市场化发展规划,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宏观调控;提供政府公共服务,优化农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国际上运用财政补贴、公共投资等方式支持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益是很普遍的现象。财政支农也是我国政府近年来经常使用的支农工具。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在财政支农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对我国财政支农政策促进农民收入长期稳定增加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农业产业化面临严峻挑战。要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利用财政,金融手段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政府财政是如何支持农业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每个国家在各自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财政都程度不同地以各种方式支持或保护农业。借鉴发达国家政府财政支农的经验和做法,有助于提高我国政府财政支农的效率,减少失误。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对如何促进农民增收提出了集中发展粮食产业;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民市民化和农业产业化和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等措施,旨在于使农民收入有一个稳步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财政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初,我国农业及农村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促进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政府财政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如运用财税政策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对农业的综合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实行平等的农业支持政策,给予不同所有制农业经济组织以公平待遇;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9.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加快贫困地区的发展,而促进贫困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财政对策是: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对贫困地区农业的投入,提高对贫困地区农业的综合支持力度;通过必要的财政政策措施,使贫困地区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持;加快城镇化建设和各项制度改革,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条件,借以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大力发展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素质。  相似文献   

10.
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交织导致的弱质性产业特征以及城乡差距的悬殊,决定了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公共财政的支持,这是实现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体制保障。为此,必须加大政府农业投资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总量的稳定增长;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结构,突出支农重点;通过制度创新化解县乡财政困难,着力培育县乡政府的支农能力;进一步完善分税制体制,充分发挥地方财政支农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