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材采运工业企业具有区别于其它工业企业的一些特点。我国的木材采运工业企业同世界一些国家相比,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全面认识、准确把握和正确运用我国木材采运工业企业的特点,是企业和上级主管单位乃至国民经济管理部门决定方针政策和管理办法的出发点,也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建国三十多年来,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些省(区、市)木材购销单位(或个人)来电来函反映,从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采运企业购入的木材,有些地方以无法出示缴纳育林基金的原始凭证为由,要求补缴育林基金.经研究,现对从国有采运企业、国有林场购  相似文献   

3.
一、木材采运成本核算的特点木材采运生产是对成熟林或过熟林进行采伐,并将木材运出伐区的生产过程。通常分为伐区生产、运材和贮木场作业三个阶段。只有研究和掌握木材采运成本核算的特点,才能正确组织木材采运成本核算。木材采运成本核算的特点是由木材采运生产特点所决定的。与其它生产部门比较,木材采运的生产特点以及由此反映在成本核算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木材采运成本缺少原料费,虽然经过改革将林价(或育林费)计入了木材成本,但远远低于维持木材简单再生产所需的补偿费。2.自然条件的差别影响木材产品成本的高低。3.木材…  相似文献   

4.
2002年12月初,白石山林业局按照公司化管理、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对所属森林培育、木材采伐、资源开发和林产工业等单位进行了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了采运公司等四个专业公司.为适应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木材生产的经营管理体制也由原来的以各林场、运输、贮木为单位的条块分割的车间式二级核算制,改变为集木材采集、运输、贮木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一级核算制.通过几个月的运行,在新体制运行状态下,采运公司对木材生产的成本核算实行了"平行结转分步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林业部综合计划司经过统计现将IO94年国有林区135个木材采运企业按工业总产值、_”.业销售值、工业增加值、资本金、固定资产原值、生产经营利用固定资产族值、产品销售收入、;“品销售利润等八个指标排序前4O名明细表公布如下,望各企业取长补仅,再接再厉。木材采运企业1994年八个指标前40名排序情况$林业部综合计划司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启动,林区原有的经济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过去林业企业单纯依赖森工采运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已不复存在,木材生产量调减同时,企业总产值也会大幅度下降。特别是韩家园局,由于建局时间较短,除木材采运业外,其它产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在独木支撑局面受到冲击时,整个经济形势将会随着木材产量下调而出现负增长。就天然林保护工程意义而言,其最终目的是改变资源危机现状,实现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为确保天然林保护工程顺利实施,减少林业企业经济波动,国家在木材产量调减后,为各林业企业…  相似文献   

7.
2002年12月初,白石山林业局按照公司化管理、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对所属森林培育、木材采伐、资源开发和林产工业等单位进行了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组建了采运公司等四个专业公司。为适应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木材生产的经营管理体制也由原来的以各林场、运输、贮木为单位的条块分割的车间式二级核算制,改变为集木材采集、运输、贮木和产品销售为一体的一级核算制。通过几个月的运行,在新体制运行状态下,采运公司对木材生产的成本核算实行了“平行结转分步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一、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概念平行结转分步法是指不计…  相似文献   

8.
<正> 一、现行补偿方式的弊端按现行森工会计制度规定:南方集体林区采运企业固定资产损耗的补偿,是通过林业主管部门对木材收取一定比例的更新改造资金,然后按其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我省木材公司按7%,贮木场按5%)返回而实现的。在木材放开后的集体林区继续实行这一补偿方式有诸多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9.
我省森工企业以经营木材采运和林产品加工为主,并肩负着营林育林、护林防火的社会责任。当前木材及林产品处于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激烈,森工企业的经营效益普遍处于不佳状态。所依赖的可采林木资源储备严重不足,新造林成材速度同采伐速度无法同步,森工企业将面临可采林木资源枯竭的危险,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国家在1998年开始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行限制木材采伐政策,投入天保专项资金帮助森工企业休养生息,但投入的天保资金有限,不能抵减减产减收因素对森工企业的冲击。其中公益林工程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以弥补育林基金少提部分,…  相似文献   

10.
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实质是对公司类型的选择。基于国有林区森工企业资产所有权状况和大部分森工企业有一定时期内亏损的必然性,提出国有林业企业组织形式选择的意见:木材采运企业和电力企业选择国有独资公司,木材和林产加工、修理等企业组织形式可多样,国有场总体上仍列事业单位但可采取现代企业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木材和木制品供应十分紧张,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短线产品。同时,由于森工管理体制不尽合理,生产技术比较落后,资金又有限,因而森林资源利用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为改变这种状况,解决好木材供需矛盾,以实现到本世纪末林业产值翻番的目标,木材采运企业应该走林工商联合经营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营林和采运核算“两张皮”的局限从五十年代起,营林采运一直采用两种截然不同的会计核算体系,森工采伐照搬矿产采掘工业核算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制;营林则按事业管理,实际预算报帐制。从采种、育苗、造林、抚育,保护现采伐、运输、调拔销售,本来是一个完整的林木培育生产过程,因而被人为地划分为森林培育和木材生产两大互不相干的部分,甚至在一个企业内,执行两套核算制。生产经营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正> 在林业生产中,商品——货币关系发育得比较弱,尤其是营林的经济活动。因此,研究世界部分发达国家育林费和木材价格的长期变动趋势,对于改革和完善林业生产的价格是十分必要的。资本主义国家育林费水平,主要受木材及木制品供求关系影响;而林木产品供求变化又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如经济发展速度、木材加工与木材消费部门科技进步程度、采运和木  相似文献   

14.
森林采伐木材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是林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我国木材成本的核算,是建国初期按苏联的核算模式学来的.木材工业苏联称之为木材采运工业,和煤炭工业一样按采掘工业进行管理,因此在木材成本中只有木材在采伐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林业系统国有工业企业资产分布和运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林业系统工业企业有关数据,我国林业系统独立核算工业企业资产分布和运营状况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资产分布过于集中。从经济类型来看,国有经济仍占绝对主导地位;从行业分布来看,资产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木材采运和木材加工企业:从地区分布来看,国有老林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大兴安岭林区占有资产过半;从规模结构来看,大型企业拥有资产过半。二是亏损严重。三是资产负债率过高,债务结构不合理。根据以上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林业系统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6.
四川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有林地面积为1.02亿亩,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1.33亿立方米。现有重点森工企业24个,地、县小型伐木场59个,木材水运企业4个,木材加工厂4个,国营林场297个。共有林业职工17.2万人,其中:森工采运职工7.95万人。建国以来,全省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2亿元,其中,国家投资10.8亿元。建成林区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通过对伊春林管局所属的南岔木材水解厂、伊春木材综合加工厂、友好木材综合加工厂、新青木材综合加工厂、哈尔滨木器制造厂、正阳河木材综合加工厂(以下简称“6户加工企业”)的现状调查,结合新青木材综合加工厂的破产清算实践谈几点思路,仅作为一种探索。1.六户大中型木材加工企业的现状伊春林区开发建设已有40多年的历史。40多年来,伴随着木材采运生产的发展,形成了6户加工企业(其中有两户是1995年初由省森工总局移交给伊春林管局管理的)。在伊春森工经济发展上,原4产木材加工企业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6年,4户加工…  相似文献   

18.
实施“天保”工程后木材采运业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森林采集,木材运输,贮木场经营三个方面阐述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由于木材生产量调减,现有木材采运业也应本着采集生态化,运输多元化,造材效益化,产销一体化,产出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森林采集、木材运输、贮木场经营三个方面阐述了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 ,由于木材生产量调减 ,现有木材采运业也应本着采集生态化、运输多元化、造材效益化、产销一体化、产出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5年6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的计算结果表明:中国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产出占国民经济全部门总产出的1.1%;与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紧密关联的产业是其自身产业和第二产业,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木材及竹材采运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感应度系数,需要采取措施主动发展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产业,但中国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固定资产折旧在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较小,其工业装备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