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通讯》2016,(4):83
正《四明遗韵——宁波市传统村落拾贝》一书是由宁波市委政研室、宁波市农办、宁波通讯杂志社组织编撰。该书入选了我市的60余个传统村落。所选的村落均是在各县(市)区推荐的基础上,组织市级有关部门和相关学者评议筛选而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载录了各个传统村落的由来、人文和兴衰的过程;并以村落为单元,印证着宁波地域特有的耕读文明和商埠文化的遗存,  相似文献   

2.
<正>《四明遗韵——宁波市传统村落拾贝》一书是由宁波市委政研室、宁波市农办、宁波通讯杂志社组织编撰。该书入选了我市的60余个传统村落。所选的村落均是在各县(市)区推荐的基础上,组织市级有关部门和相关学者评议筛选而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载录了各个传统村落的由来、人文和兴衰的过程;并以村落为单元,印证着宁波地域特有的耕读文明和商埠文化的遗存,是宁波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该书从筹备策划到编撰出版,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市住建委、市财政局、市文联、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 乡村振兴战略,我们黑龙江也要建设美丽龙江、 美丽乡村.为完善黑龙江省新型传统特色村落的建设,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夯实经济基础;建立村落绿化体系,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完善管理保障制度,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落综合承载力;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实现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4.
郭杰忠 《老区建设》2006,(11):46-47
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有了人类,必有文化。村落,是历史上人类最早的聚集地,作为农民基本的生活空间,是农村社会中最为重要的社会组织。农民在村落里与大自然搏击,在村落里休养生息,在长期的适应环境,学习技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的生存、生活、生产实践中,人的思想、意识、观念注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打上了深深的文化印记,给人类留下了悠久的历史文化。而村落文化正是这种文化最原始、最自然、最朴素的形式。青年学者任映红所著《现代化进程中的村落文化———当代温州村落文化研究》一书,选取村落这一世代繁衍生息着中国绝大多数人…  相似文献   

5.
《宁波通讯》2013,(20):43
历时6个月,由宁波市委政研室、宁波市农办、宁波通讯杂志社组织编撰的《四明遗韵——宁波市传统村落拾贝》一书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该书入选了我市的60余个传统村落。所选的村落均是在各县(市)区推荐的基础上,组织市级有关部门和相关学者评议筛选而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  相似文献   

6.
杨东升 《西部大开发》2011,(3):139-139,143
传统经济维系的黔东南苗族村落文化,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变着。村落人们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正发生着深刻的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7.
宁波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传统文化根脉发达,资源丰厚。以河姆渡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龙"为代表的海洋文化、以"梁祝"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王阳明、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术文化等璀璨夺目,光耀海内外。而作为重要地域特色的宁波海洋文化,更是种类丰富,传播兴盛。海洋文化是宁波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宁波城市文化的基本元素,是宁波城市灵魂和宁波精  相似文献   

8.
《孟子》的《告子章句上》论及:“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宁波初民在人与水的对话中,诞生了河姆渡文明;宁波先民从生存到生活的抉择中,开启了宁波文明的水之路。独特的四明之水,造就了宁波特有的水利文化,因此而孕育了宁波特有的稻作文化、运河文化、诗路文化、书香文化、渔文化、港口文化…一  相似文献   

9.
<正>经过五年多时间的不懈努力,《宁波通史》已经由宁波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面对五大本《宁波通史》,作为长期在宁波工作、生活的老宁波人,内心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感佩。在首发式上我想谈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正>"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散布在广大农村的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民族的根基,承载着我们的乡愁。很多人住在充塞着摩天大楼、现代文明的的霓虹都市,却向往着"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生活。而这些村落正在快速地衰落甚至消亡。该拿什么来保护你,我们的乡愁?本刊编辑部请到中国旅游研究院、四川省社科院、云南省社科院、四川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发展中心的专家共同探讨西部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旅游开发、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几天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培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它不仅离我们并不遥远,而且就氤氲在我们身边,润泽着我们的心灵。聆听各位专家教授的讲座,感叹自己是多么地幸运,感叹自己是多么地无知,同时又庆幸自己那如沙漠的心田遇到如春风细雨的传统文化的滋润。余绍龙的《文化自信,忘本来》让我见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多么地博大精深,了解到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化传统,让我认识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但并不过时,而且时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2.
黄文杰 《宁波通讯》2013,(10):10-29
《孟子》的《告子章句上》论及:"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宁波初民在人与水的对话中,诞生了河姆渡文明;宁波先民从生存到生活的抉择中,开启了宁波文明的水之路。独特的四明之水,造就了宁波特有的水利文化,因此而孕育了宁波特有的稻作文化、运河文化、诗路文化、书香文化、渔文化、港口文化……  相似文献   

13.
《宁波通讯》2014,(3):60-61
<正>马年春节期间,宁波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市文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活动,为广大市民奉上一份丰富多彩的新年文化大餐。①在中山广场热热闹闹免费看演出已成为我市一项文化传统,图为正月初六市民欣赏戏曲节目。(贾东流摄)②宁波美术馆推出了《江南·写实——油画名家邀请展》等三大画展。(图片由宁波美术馆提供)③农历腊月二十八,省级非遗项目"大头和尚"传承基地集士港镇翁家桥村开展迎春祈福送福巡演活动。(陈科峰摄)  相似文献   

14.
村落文化是特定社会背景下人类社会实践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产物.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乡村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传统中国社会中,村落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模式和功能支持着乡村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并以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维系着一个民族的延续和发展.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尤其是在工业化、现代化大力推进的过程中,村落文化日益走向衰落.笔者认为,与它一起衰落的是一种人类与自然共存的方式及其文化.  相似文献   

15.
石贤义 《宁波通讯》2014,(17):27-27
宁波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已进入第12个年头,如果还以老眼光、老做法去创建,俨然已不合时宜。当下应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让城市在每个人的举手投足间散发文明的气息。 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海曙区作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便是一张金名片。以天一阁为主的藏书文化培育了我们读书爱书、遵德明礼的习惯;王应麟的《三字经》教会我们从小学会讲文驯、守礼仪;张苍水的民族气节铸就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浙东学派的经世致用赋予了兼容并具、开拓创新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文化发展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支撑,而特色文化则是城市的灵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展宁波特色文化,倾力打造宁波文化品牌,是这一伟大事业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新时期的宁波特色文化吸收了传统历史文化(包括商帮文化)的优点和精髓,并有新发展。以新思路、新举措来发展宁波特色文化,倾力打造文化品牌,可以提高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确保宁波持续繁荣,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宁波通讯》2020,(6):29-29
近日,《宁波市美丽城镇建设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并全面启动,旨在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新时代美丽宁波。按照《计划》,到今年年底,宁波将建成15个美丽城镇,到2022年建成40个美丽城镇,到2035年106个小城镇全面达标。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宁波将着眼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功能便民环境美、共享乐民生活美、兴业富民产业美、魅力亲民人文美、善治为民治理美的美丽城镇,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全域美丽新格局,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浙江提供"宁波样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的根基在农村底层,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主要是农村的社会发展问题,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主体内容也正是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国内学界如经济学界、政治学界、社会人类学界关于乡村社会、农村城市化、农村工业化以及对中国的城市化与乡村工业化、市场化过程中的村落经济重组、社区变迁的研究、传统文化资源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促进农村发展的社会结构因素、村落社会结构对村落发展的作用等,已有相当研究,给人以很多启示。而新近读到的由浙江箩社会科学院杨建华研究员主编的《经验中国——以浙江七村为个案》更是让我惊喜,手不释卷,欲罢不能。这是一部厚重的农村社会变迁的著作,是积聚着相当理论功力与实证经验的学术创造。  相似文献   

19.
正甬上先贤王应麟及《三字经》蒙学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宁波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宁波市委、市政府在推进王应麟及《三字经》蒙学文化发展方面采取了多项有力举措,但是王应麟的知名度及其是《三字经》作者的知晓度仍然较低。鉴于外地城市近年来大力开展《三字经》文化开发研究,与宁波争抢文化IP,宁波亟须在进一步推进王应麟及《三字经》蒙学文化发展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宁波通讯》2012,(21):42-45
宁波文化建设十年路径图 2000年8月,全市文化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建设文化大市”的战略目标。 2003年6月,宁波成为浙江省两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之一,按照“管办分离”的要求,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