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VAR模型的基础上,对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弗里德曼假说。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减缓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同时我国的经济增长加剧了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货币供应量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货币供应量变动能够引起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动,而且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动能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问题历来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建立经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建立用于经济增长优度评价的物元模型,利用关联函数计算出各省市经济增长优度值,最后通过对我国各省市经济增长优度评价分析,提出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相对于投资,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小,如何提高消费以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转型期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重要问题.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演变的基本特征,建立了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误差修正模型.经验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正向拉动作用,城镇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大.由于居民消费率持续偏低,要提高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必须建立提振我国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检验了我国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历史关系,发现我国的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与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银行业市场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虽然我国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过去与经济增长保持正相关关系,但是劳动力投入也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意味着我国的劳动力投入产出存在规模递减的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检验了我国的银行业市场结构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历史关系,发现我国的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与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银行业市场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因果关系;虽然我国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过去与经济增长保持正相关关系,但是劳动力投入也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意味着我国的劳动力投入产出存在规模递减的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经济增长率与储蓄率的关系能检验出经济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增长.新古典模型预言了储蓄率对经济增长率只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效应;形式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储蓄率却对经济增长率有长期的增长效应,本文利用我国的经济数据分析出了储蓄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具有长期的影响,同时也论证出了我国整体经济具有内生增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然资源的约束相当严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理论却忽视自然资源的作用。本文从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出发,研究了经济增长理论是如何忽略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分析了经济增长的资源约束,并探讨了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西部大开发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及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前,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条件β收敛,而西部大开发后,区域经济增长由原来沿着均衡路径向稳态发展转变为发散性的增长;同时,西部地区各省经济增长也呈现较为明显的发散迹象。可见,西部开发战略改变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态势,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9.
从总体上讲,我国近些年来的经济增长应是制度转轨、对外开放与二元经济转型等因素相互作用与协同发展的结果;在我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制度——经济增长论与二元经济发展论可以同时成立;不过,从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总量贡献上看,二元经济转型的贡献要远大于其他因素。这也即说明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享受了渐进式的制度变迁的好处,而且也享受到了转轨的“后发优势”。当然,从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发展趋势与作用的空间性上看,制约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经济因素将会从以往的经济制度瓶颈转向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上。  相似文献   

10.
唐蓉  吴园一 《全国商情》2010,(10):42-43
本文重点研究了经济增长理论,提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历史上经济增长理论按前后顺序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本文通过研究经济增长理论,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我国股票市场现状的分析,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模型探讨了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利用统计软件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并没有很强的相关性的结论。因此,我国应当加大股票市场的改革力度,为推动经济增长扫清障碍,充分发挥股票市场功能,积极推进我国经济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源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体上讲,我国近些年来的经济增长应是制度转轨、对外开放与二元经济转型等因素相互作用与协同发展的结果;在我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制度-经济增长论与二元经济发展论可以同时成立;不过,从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总量贡献上看,二元经济转型的贡献要远大于其他因素.这说明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享受了渐进式的制度变迁的好处,而且也享受到了转轨的"后发优势".当然,从各种因素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发展趋势与作用的空间性上看,制约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核心经济因素将会从以往的经济制度瓶颈转向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上.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率动态分析模型对我国1991~2001年各年份之间经济增长率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显示出我国的经济增长形态基本上还处于一种低效率型的经济增长.投资不足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快投资结构调整,提高投资效率和资本质量,完善投资政策等是加速我国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上世纪末我国开始实施系列均衡发展战略,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协调发展,但目前东中西部经济差距仍然较大.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条件趋同”假说前提下,借鉴Solow-Swan经济增长模型和WRM经济趋同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经济增长p趋同模型.分析发现2000-2013年我国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β趋同,物质资本储蓄率、人力资本储蓄率和R&D资本储蓄率的提升对我国经济增长条件β趋同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加大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投入能有效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我国1992—2003年的经验数据,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很微弱的相关关系。完善我国的股票市场能极大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是世界各国宏观调控追求的主要目标,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借鉴美国、欧洲、拉美等地区在经济增长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美国的创新拉动经济增长、欧盟的区域经济发展、日本的开放经济以及拉美新自由主义主导的经济改革等都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对一个实行“赶超”国家来说,经济增长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据此划分为五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过渡阶段、高速增长阶段、下降阶段与低速增长阶段。自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依次经历了缓慢增长阶段、过渡阶段与高速增长阶段,我国目前经济增长被定位在高速增长阶段。这对如何尽量延缓经济增长速度趋于下降,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周期的新态势和经济增长的“翘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过程体现出增长型周期波动的一些重要特征。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形成,不仅有来自经济增长模式内在改变的原因,也有来自经济政策调控模式改变的原因,还有来自市场结构和规模改变的原因。随着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率提高到9.1%和通货膨胀率提高到2.87%,1996年经济"软着陆"以来的一轮稳定性显著和周期分界模糊的增长周期已经结束。从2004年开始,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轨迹出现的翘尾现象,我国经济开始步入具有新的增长态势和新的宏观调控模式的经济周期。  相似文献   

19.
马轶群  李晓春 《全国商情》2006,60(3):76-77,75
本文运用对哈里斯-托达罗模型的扩展,把我国劳动力转移的特点纳入新古典增长模型,来分析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劳动力的转移在二元结构的经济增长中可使经济的平衡增长路径收敛于更高的人均资本存量,使我国经济增长处在更高的起点,而对城市部门各种直接和间接的补助行为加大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起到抑制作用,劳动力转移是有效弥补这种差距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自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家整体经济建设得到飞快发展,我国经济GDP大幅上涨,但是对于如此快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导致我国资源过度消耗,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从而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经济模式,阻碍我国高效率增长形态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经济整体增长的速度和效率。合理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能够有效地缓解社会经济结构矛盾,改善整体形态。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中村子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找到正确的方法手段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最优化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促进我国社会整体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