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云龙 《东北之窗》2012,(22):96-96
李松涛是大连中山区七一社区一家小粮店的老板,20多年前从河南贫困地区来到大连打工。凭借自己的朴实与善良、肯干与乐观,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在这次“大连好人”的媒体关注中。人们对他高挑大拇指,然而他自己却说:“我是在大连人的关怀和帮助下才有了今天,是那些帮助过我的好人,让我成为了今天的‘大连好人’。”  相似文献   

2.
黑河经济经过第一轮沿边开放开发高潮,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目前,如何将黑河经济发展推向“快车道”,获得更大的发展,我们认为,运用经营谋略,发展支点经济是一条步入快车道的捷径。──发展支点经济。过去我们讲地缘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较多,但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思路上、办法上、措施上招数还不够多,走了一些弯路,丧失了大发展的机遇。支点经济就是通过发展有区域特征的支点经济来达到经济上的优势。支点经济是在优势经济中能牵动本地经济发展的最具有活力的经济。正象一位世界名人所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  相似文献   

3.
“大连大连我的家,谁知大连有多大,开门千里阳关道,推窗万朵绚烂花……”这首歌颂家乡的歌曲,唱出了大连人民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满怀豪情,是大连精神的浪漫写照。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弱化对美得追求,对美的呵护,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大连,在2009年8月17日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响亮提出“全域城市化”建设,从此吹响了迈向寓庶美丽文明大连的历史号角。这是事关大连669万人口发展未来的重要节点,全域城市化的发展征程,一路上都是民生幸福的欢歌笑语。回顾三年多来的尘域城市化建设成就,展望明天全域城市化前景,着实令人振奋。“你也很爱她,我也很爱她,大连是咱共同的家。你也添块砖,我也加片瓦,共同建好美丽的家。”我们爱大连,我们便快乐地奉献,为她的建设发展添砖加瓦,为她的未来放声歌唱。  相似文献   

4.
二月二那天晚上,我在阿元造型请阿亮师傅“剪龙头”——烫电棒,忽然接到大连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晓单的电话,告诉我说她生了。前年她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杨子围”,我当时说怎么不叫杨子荣啊?呵呵今年怎么又生啊?呵呵。她说不是啊,是升了,升了一个小官——做交通广播的副总监了!  相似文献   

5.
杨赤  苏航 《东北之窗》2011,(14):60-60
在庆祝大连艺术学校建校40周年的时刻,我得感谢马志广校长能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代表老同学抒发一下我们对母校的感激之情,此时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已经毕业了三十多年,但是我永远忘不了当年在大连艺术学校,我和我的同学们—起生活、学戏、练功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6.
邵博  郭雨珏  刘煜  冯昊  叶翀 《科技和产业》2020,20(8):157-162
福州市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支点城市获得快速发展,各区县之间的经济联系逐步加深,区域经济格局不断演变。以福州市13个区县作为研究对象,测度“海丝”核心区建设实施前后各区县的经济潜力与经济联系强度,通过分析区域经济格局演变,对福州市在“海丝”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为今后加快建成支点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肖立志  吴迪 《东北之窗》2013,(18):81-81
9月7日,大连黑龙江商会全体会员上演了“情系乡梓、赈灾龙江——大连黑龙江商会举行向家乡赈灾募捐”感人的一幕。  相似文献   

8.
有经济学家预言: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是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有鉴于此,大连市在制定“九五”外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时,明确提出,建设“海上大连”,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大作“海”字文章”,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以“海”的兴盛发达带动陆域经济的飞跃,以陆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新技术向海洋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海陆一体”,增创新优势,实现大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为东北经济的振兴和环渤海地区的腾飞做出更大的贡献。1.建设“海上大连”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人口、资源和环境是当代世界…  相似文献   

9.
阿基米德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在我国成立初期,由于学习前苏联的做法,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相对独立的科技系统和经济系统,形成了两条平行线,导致经济与科技在根子上的相互脱节。虽然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科研力量的主体已经进入国民经济主战场,但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体制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汝建 《东北之窗》2011,(20):62-63
今天上午我的手机收到一条短信:“李导演您好,我们是在世纪恋人婚纱摄影拍照的一对夫妻。曾经有缘分和您拍摄了大连纪录片的新人场景。那天服装节开幕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了您的纪录片,也看到了我俩,故盼能拿到该片作为纪念,不知您是否方便,我俩可以自取。”  相似文献   

11.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4,(19):50-53
如今的经济热词,“夜经济”绝对算得上一个,上至省城,下至县城,无论是执政者还是普通市民,都在有意无意地谈论着这一话题。如果找一个东北三省的代表城市,大连绝对算得上一个,相同的地域特征以及共同的文化生活习惯,都是东北三省新时期的典型范式。因此,从大连一座城市的“夜经济”,可以一窥东北各城市“夜经济”的全貌。  相似文献   

12.
吴爽  张达 《东北之窗》2011,(19):27-27
这句“老生常谈”,不光外地人,也是大连人常常发出的感慨。 沈阳好友君来大连时总要在我的耳边唠叨一句:“每次临走,我都捧一大箱海鲜回家,可海鲜吃完就没了,不像我去西安带回的仿秦兵马俑,到天津捎回来的泥人张彩塑,还有西藏的藏戏面具和苏州双面绣,都十几年了,还摆在客厅的显眼位置。”她说这话的时候,身为大连人的我总有些汗颜,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大连的确缺少标志性旅游纪念品。  相似文献   

13.
大连,东挽黄海,西牵渤海,因其风光旖旎,经济发展迅猛,被誉为“北方明珠”。走在大连科技发展前端。为大连经济提供强力引擎的,无疑是这颗明珠上璀璨的蓝宝石——大连高新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王博 《东北之窗》2012,(21):42-42
中共大连市委《关于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当先锋,创佳绩,献礼十八大”主题实践活动的意见》发布后,从今年4月起市委组织部依托大连党建网在全市开展了“立足岗位做表率、改革创新当先锋——我身边的共产党员”主题征文活动。截至9月8日,经过基层推荐、专家评选和网上投票,共评选出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5篇、优秀作品奖20篇。同时根据组织情况和来稿数量,评选出沙河口区、  相似文献   

15.
创意米达斯     
吴爽  张达 《东北之窗》2011,(19):138-139
初识大连“米达斯”,是在一本旅游杂志上,原本平淡无奇的文章,却深深地吸引了我,只因有这样一段文字:在2011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上,大连米达斯旅游纪念品有限公司的“大连不了情系列”产品再次代表辽宁省获得铜奖,这是继2010年获得金奖和铜奖两项殊荣后该公司再次斩获奖项。  相似文献   

16.
大事     
“中国模式”成达沃斯热议焦点 9月10日,第三届夏季达沃斯年会从10日到12日在中国大连举行。来自全球86个国家的1300多位政治、经济、科技精英齐聚大连,以“重振增长”为主题,共同探讨目前全球经济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阳春四月,中超联赛如期开打,大连的实德足球队第一场就遇到了巨无霸恒大。虽然零比一告负,但是打的并不难看。这也应验了我在赛前壮行会上提出的一个口号:“恒大恒大,并不可怕。”这口号还有下一句,叫做“实德实德,冠军必夺。”这句口号大连球迷喊起来好像底气不足,但是想想当年国安队“永远争第一”,在大连这座足球城里,要夺冠有什么奇怪呢?  相似文献   

18.
因为我愿意     
郭毅飞 《东北之窗》2013,(20):129-129
我骄傲我曾是个体育人,我更庆幸我是一个电视体育工作者。在进入大连广播电视台体育这个领域里的十年间,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用体育的精神,有体育的身板,去完成工作里的各项任务,会更坚强,会更执着,也会更出色。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沉甸甸的秋天,大连正在收获着思想的硕果。 围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凝心聚力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而展开的全民大讨论,正在这座城市里热烈地进行着。这让我想起二十多年前在大连日报社撰写社论时引用过的一句诗:“丰收更近开犁日,壮志还期展翅篇。”大连的大讨论,就是在思考着如何“开犁”,耕耘更加辽阔的沃土:研究着如何“展翅”,翱翔在更加宽广的天地。  相似文献   

20.
陈搦  王华 《东北之窗》2012,(1):103-103
“我是以一个老球迷身份来到这个座谈会,当球迷历史应该有65年了,从小爱足球、踢足球、看足球。”原市政协副主席、大连足球球迷协会名誉会长方军,在“荣誉·团结·和谐”为主题大连足球球迷座谈会上敞开心扉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