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贾琦龙 《新金融》2005,(5):34-36
股革虽然解决了国有保险公司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但产权有效配置的问题并未得到完善解决,所以直接导致了国有保险公司诸多系统性问题依然存在的现状。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本产权特征与企业产权结构的关系的分析,指出确立人力资本产权和发展、完善相应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是国有保险公司产权制度创新的所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国有保险公司人力资本产权作了深入的分析,其中重点集中在人力资本产权的归属、剩余索取权的安排、产权结构安排等几个方面,并得出结论,国有保险公司应建立物力资本产权与人力资本产权有机结合的产权结构。  相似文献   

2.
近期,人保、国寿两家国有独资保险公司率先完成了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革,广西人保和国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广西原国有保险公司,下同)也随之相应进行了重组改制。在新的形势面前,广西原国有保险公司如何转变观念,适应转型,形成增长速度适当、险种结构合理、产品和服务创新的良性循  相似文献   

3.
加快体制创新步伐,推动国有保险公司体制改革,是今年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一件大事.国有保险公司体制改革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保险行业国有资本如何有进有退,实现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二是国有保险公司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十五大方案的贯彻实施,对国有保险公司内部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日益迫切。产权清晰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中不可忽视的基础和环节。认清现行产权制度的弊端是国有保险公司规范产权制度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陈景菁 《金融纵横》2003,(10):52-56
长期以来,我国的国有保险公司与中国绝大多数的国有企业一样,维持着公有的产权结构,其产权是单一、模糊的。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它们对国家经济作出的贡献是非同寻常的。许多数据亦表明.国有保险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是上升的。如何解释我国国有保险公司在公有或模糊的产权下创造的良好绩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竞优思想为指导,在构建国有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托二元语义信息处理、理想点评价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既能充分挖掘评价者群体意见趋向,又能充分体现被评价对象个体优势特征的评价方法。本研究方法在尊重企业文化评价个体优势特征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企业文化总体特征,实现了结构特征评价与总体水平分析相结合,以求达到对国有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优势特征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目的。研究表明:虽然国有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总体发展状况较好,但在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国有保险公司要从根本上扭转现阶段出现的增长乏力、业绩下滑的不利局面,应当注重创新发展;尊重市场的力量,逐步“去行政化”;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企业文化管理的转变,真正实现从“心的一致到行的一致”。  相似文献   

7.
张林 《中国金融》2001,(2):26-26,36
新年伊始,三家国有保险公司,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中国再保险公司分别在京召开了全国分公司工作会议,面对当前中国保险市场来自国际国内巨大的竞争压力,三家国有保险公司信心十足,决心在新世纪里铸造民族保险业的辉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竞优思想为指导,在构建国有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依托二元语义信息处理、理想点评价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既能充分挖掘评价者群体意见趋向,又能充分体现被评价对象个体优势特征的评价方法。本研究方法在尊重企业文化评价个体优势特征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企业文化总体特征,实现了结构特征评价与总体水平分析相结合,以求达到对国有保险公司企业文化的优势特征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目的。研究表明:虽然国有保险公司的企业文化总体发展状况较好,但在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国有保险公司要从根本上扭转现阶段出现的增长乏力、业绩下滑的不利局面,应当注重创新发展;尊重市场的力量,逐步"去行政化";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企业文化管理的转变,真正实现从"心的一致到行的一致"。  相似文献   

9.
国有保险公司是我国保险市场的主体,国有的性质使其能够一直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发挥巨大的社会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但是不可否认在其治理结构上仍然存在着董事会作用有限、监管力度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等弊端。通过对当前国有保险公司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究国有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方向的要点,可以进一步发现现有国有保险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今后的改革提出方向和方法,使得国有保险公司进一步提升其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要么创新,要么死亡。创新成了这个时代最主要的课题。每一家企业、每一个组织,不论大小,都要求创新,因为创新可以实现卓越,基业长青。然而,创新不是喊喊的,它要付诸行动,贯彻实施。这意味着,如何创新本身也是一个重大的议题。创新难,如何创新更难,至于持续创新那更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