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忠全 《理论观察》2011,(6):F0002-F0002
多年来,地市级的电视时政新闻始终占据着新闻宣传的主导地位。但时政新闻报道时有出现形式僵化、节目编排固化、节目内容趋同情况,制约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民生新闻由于贴近百姓,反映百姓民生、民意、民求、民望,受众群体呈现出逐渐扩大的趋势。但民生新闻也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缺失,如内容流俗、监督尺度把握不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徐彩莲 《魅力中国》2011,(10):270-270
随着电视市场的不断扩展,观众的收视视野也日益开阔。这给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守望都市》、《直播民生》、《身边》等民生新闻一出现,收视率便一路攀升,与之相比,县级时政新闻收视率为何上不了甚至有逐步下降趋势呢?有人说,那是因为观众爱看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3.
彭海萌 《中国西部》2012,(30):94-96
彼得·潘是著名的童话人物,他永远生活在梦幻般的“永无乡”里,永远也不想长大。而彼得·潘综合症的患者就是这个童话人物的现实版。彼得.潘综合症的患者多是青年人,他们害怕面对现实世界的激烈竞争,渴望回到儿童世界,依赖他人,畏惧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周刊》第28期刊登的《289个城市财政透明度大排名》一文引起社会共鸣。当前,激活财政存量资金,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据媒体披露,目前,有大量资金沉淀在机关团体的活期存款户头。中国机关团体存款在今年5月份同比增长20.3%,达到14.3万亿元。导致财政资金大量沉淀,直接原因是由于中央实施了控制公款消费和反铺张浪费政策。关键原因是财政预算缺乏合理性,核心问题是财政体制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闻节目主持人的逐渐年轻化,我们开始对新闻类节目有了更深入的分析,“类型决定主播”也成为如今新闻节目选取主播的一个重要元素。本研究分析年轻主播的发展前景,总结出新闻主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贫富差距的加大,社会不公问题日益成为了中国经济转型的最大拦路虎与不稳定因素。遗产税作为一种调节社会贫富、倡导公平正义的税种,在西方已经征收多年。本文生动地赋予了遗产税人的品格、贵族的精神.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遗产税的优越性.以及对我国社会经济可能造成的正面影响。遗产税的征收符合我国的国情.能为我国社会注入一种积极向上、崇尚竞争的新动力,它是中国社会和人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播出各种节目中,新闻节目每天播出次数最多,信息量最大,拥有最广泛的受众.新闻节目办得怎么样,不仅决定着电台、电视台的视听率和舆论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媒介的发展前景.如果说在信息社会里,媒介间的竞争主要是信息领域的竞争,那么,新闻节目就是竞争的主战场.对于一个电台、电视台来说,它的新闻节目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将是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夏榕 《改革与开放》2013,(10):76-77,7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价值观的多元使得大学生对幸福的目标和理想产生了一定的动摇,对幸福的迷茫让他们不知道幸福在哪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幸福感培育,树立理性、科学的幸福观,不仅是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常红艳 《魅力中国》2010,(33):28-28
在我们电台播出的各种节目中,新闻节目每天播出次数最多,信息量最大,拥有最广泛的听众。新闻节目办得怎么样,不仅决定着我们电台的收听率,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电台的发展前景。对于一个电台来说,它的新闻节目能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和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将是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什么是新闻节目呢?新闻节目是以播发消息为主,旨在迅速及时反映客观实际的重大发展变化,满足公众各种信息需求的节目类型。  相似文献   

10.
路晓光 《理论观察》2008,(3):147-148
讲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先秦诸子散文中往往不是直接讲道理,而是先从国王熟悉的身边小事、小故事讲起。自宋朝历史上就有“说书”、“讲故事”这个职业和专用场所,有不少民间故事,像《牛郎织女》等历代流传经久不衰,有些广泛流传的故事经过文学加工整理还成为历史名著,像《水浒传》等。老百姓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他们始终对那些曲折感人的故事具有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1.
刘华 《魅力中国》2014,(10):285-285
近几年,民生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课题。电视民生新闻的迅猛发展,也已构成了电视新闻传播层面的一道冲击波,被誉为中国电视传播层面的第三次革命。 各地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开播至今,经过了不足十年的发展,从当初的一枝独秀到如今的遍地开花,尤其是在地方电视台开设多个频道、一个频道多档栏目都是民生新闻的现象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2.
郭晓莉 《魅力中国》2014,(25):277-277
由于民生新闻受到群众的广泛欢迎,越来越多的省市电视台都有了自己的民生新闻节目。经过多年的发展,民生新闻也遭遇了瓶颈期,部分民生新闻节目的不足也渐渐暴露出来。本文是笔者对民生新闻节目的一些瓶颈问题和应对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杜鑫 《魅力中国》2014,(21):266-266
随着时政新闻节目的不断拓展与延伸,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也相继产生。电视新闻节目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大众的口味,随着新闻媒体的高度竞争,它有利于高层次的观众对新闻深度的进一步了解。在近几年来,新闻电视评论节目经历了一个模仿、探索的过程,但在今天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却存在这很多问题,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能缓解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所身处的窘境,本文针对当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戎俊 《改革与开放》2014,(20):76-77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时政教育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与要求,将新媒体运用于时政教育成为必然的选择。新媒体的特点与大学生的接受心理都与时政教育新发展相契合,为新媒体在时政教育中发挥作用提供了可行性。新媒体作用的发挥路径需要不断创新,在内容、形式、方法、环境及教育追踪等方面都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促进时政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新闻节目的播音员以及主持人是我国的社会上的重要岗位,因为新闻节目对于公众的影响是很大的,现代人对于生存的社会的了解与认识主要就是通过新闻节目实现的,而新闻节目中的播音员以及主持人是传播新闻的一个重要主体,对于主持人以及播音员的培训工作一般是围绕着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展开的,但是社会责任感对于他们来说同样重要,本文通过对新闻节目的主持人以及播音员的培训工作经验,阐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使他们更具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王君彦 《发展》2012,(7):100-100
2002年江苏电视台推出的《南京零距离》开了中国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先河,之后,电视民生新闻仿佛在一夜间异军突起。全国各地方电视台通过各种样式民生新闻栏目的打造,找到了适宜于地方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新闻沃土。对于地方电视媒体来说,民生新闻报道以地域化、本土化的优势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地方观众群体,观众收视率表现比较好。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方台一直以来,时政新闻类的报道不为大多数地方观众所接受和关注,  相似文献   

17.
实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格局的基础工程,是解决农民“老有所养”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2009年,迁西县全面推行农(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真正实现了养老保险在城乡居民中的全覆盖,农村普通老百姓也端起了“铁饭碗”。目前,迁西县已有14.36万人参加农(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5.4%。  相似文献   

18.
祖涛 《黑河学刊》2002,(3):62-63
当今社会,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的媒体中,“新闻立台”已成为一个普遍的共识。作为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在这篇论文中很自然的把目光投向了新闻播音领域。近几年兴起的新闻节目主持人“说”新闻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同时给我们带来一个叹号———原来新闻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播!也给我们带来一个问号———新闻节目还能怎么做?这其中成功与失败的例子都有。从而有不少电台、电视台照搬而做,认为“播音员的时代已经过去”,“说新闻是最好的样式”,甚至把新闻节目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对立起来。在话筒前、镜头前进行有声语言创作,是党、政…  相似文献   

19.
冯军 《魅力中国》2014,(22):294-294
提高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是每个电视台都很关心的课题。多年的电视新闻编辑生涯,让我对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有些粗浅认识。我感到,在整组新闻节目的编前新闻采访和具体的编排工作中,都要贯穿编辑意识,将编辑意图渗透到采访、写作、编排的全过程。这样,才能发挥整档新闻节目的综合优势,使得整档新闻具有主线脉络清晰、节奏强弱均匀、层次分明有序、信息量大、权威性强。当今时代,电视新闻节目是人民群众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电视新闻节目的好坏与电视新闻编辑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杨敬利 《魅力中国》2013,(19):295-295
时政类新闻栏目是县级电视台的立台根本,它侧重地方党政机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方面的报道。涉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大事。与地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承担着宣传大政方针、时政活动、国计民生的重要任务。电视观众向来对时政类栏目的关注度很高,这也正是时政新闻的魅力所在。但是从多项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