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创新 《魅力中国》2014,(19):112-112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河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因其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一、【二八板】类唱腔腔音的构成“讴”,民间又称之为“讴戏”、“河南讴”、“河南高调”、“靠山吼”等。戏曲之韵在于曲,曲调之韵在于腔,腔调之韵在字调、“豫剧”之称谓.探讨豫剧【二八板】类唱腔的腔音构成,以河南方言语音的特点为切人点,采取实证的方法对豫东方言和豫西方言进行采样,通用音乐分析系统”对豫东方言和豫西方言进行测音,并以测音数据为凭证,提出了豫东方言不仅在语音调值变化幅度上小于豫西方言语音调值的变化幅度,而且语音调值的递变过程也明显小于豫西方言,由此产生了”豫东调”腔音递变量小于”豫西调”腔音递变量的结果,因而形成”豫东调”和”豫西调”腔音自身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申桂红 《魅力中国》2014,(15):243-244
豫剧是中国四大剧种中历史文化最为悠久的剧种.听众人数居全国第一。明清以来,有据可查的剧种有45种之多。到了80年代。专业或业余剧团演出的戏曲剧种仍有31种,剧种主要有豫剧、曲剧、越调、大平调、宛梆、怀梆、怀调、落腔、道情戏、四平调、柳琴戏、坠剧、豫南花鼓戏、蒲剧、大弦戏、京剧、二夹弦等等。比较出名的有《朝阳沟》、《小二黑结婚》、《人欢马叫》、《倒霉大叔的婚事》、《试夫》、《苹果,红了》、《泪洒相思地》等等。据1956年统计,传统剧目有647个。河南省作为戏曲大省,戏曲资源相当丰富,这些资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非常高,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姚献敏 《魅力中国》2014,(4):132-132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中心任务就是进行角色创造。我认为,要想把戏演好,必须会分析人物,然后才能投入到角色的创造之中。豫剧唐派名剧《三哭殿》是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喜成的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很多剧团都爱演这部戏,很多地方的观众也都很喜欢看这部戏。我们洛阳豫剧院演艺有限公司在排演《三哭殿》的时候,安排我来领衔主演戏中的一号人物—唐太宗李世民。刚一接到这个任务,我的压力很大。  相似文献   

4.
范春丽 《魅力中国》2014,(17):91-91
作为济源市戏剧艺术发展中心主工青衣行当的演员,我还特别喜欢丑角戏。在中国戏曲的四大行当中,丑行被排在最后一位。虽然说无丑不成戏,但是在一部大戏中丑角往往都是配角,很少有领衔主演的大戏。根据豫剧传统旧剧改编而来的豫剧古典戏《唐知县审诰命》则是一部以官丑领衔主演的具有喜剧色彩的剧目。这部戏推动了豫剧丑行的发展,奠定了丑行在豫剧行当中的重要位置,为豫剧行当的平衡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丰富了豫剧丑行的声腔艺术和表演艺术,为中国豫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光彩照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5.
曹会芳 《魅力中国》2013,(11):63-63
豫剧古典戏《抬花轿》是一出豫剧传统老戏,又叫《香囊记》、《文武换亲》。这部戏是蕴含着悲欢离合的大喜剧,所以在很多时期都深为社会各个阶层所喜欢,尤其是在人们家中遇到结婚、过寿、生子等大喜时,往往就点这部戏来演出,以增加喜庆气氛。这部戏在清末开始流行,至今仍然被当代的观众所津津乐道、交口称赞、点播欣赏、点单演出,可谓经久不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之初,这部戏并不是豫剧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而是一部一般性的演出剧目。那时,各个剧团领衔主演在演过多部吃功戏后,观众依然热情不减,非要再看领衔主演演的大戏,这个时候班主就会为了让领衔主演减轻一下压力、舒缓一下体力而安排的一个情节曲折、故事感人、主题鲜明、人物众多、场面颇大、唱少白多、表演简单的偷闲戏,于是就安排上演《抬花轿》。  相似文献   

6.
河南是戏曲大省,地方戏曲剧种较多,有豫剧、曲剧、越调、还有大平调(濮阳)、四平调(商丘)、道情(周口太康)、宛梆(南阳)、怀梆子(焦作沁阳)、二夹弦(开封、商丘)、浦剧(三门峡、灵宝)、大弦戏(滑县)等。豫剧:早期称河南梆子,是河南最大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申桂红 《魅力中国》2014,(14):77-77,79
一、河南地方戏曲的基本概况 (一)河南地方戏曲的起源 河南被人们尊为“戏曲之乡”,河南地方戏曲品种繁多,特点鲜明。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豫剧、曲剧和越调。其他剧种有二夹弦、道情、大平调、怀梆、宛梆、汉二簧等。其著名演员如常香玉、陈素真、马金凤、崔兰田、阎立品、张新芳、申凤梅、毛爱莲、王秀玲、马琳、王善朴等。河南曲艺以河南坠子最为流行。其次是大鼓书、三弦书和鼓词儿。豫剧又叫河南梆子,  相似文献   

8.
杨少龙 《魅力中国》2010,(33):123-123
我非常喜欢祖国宝岛台湾的一首歌曲“爱拼才会赢”,面对挑战,只有去拼,才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这就是我对塑造豫剧现代戏《红旗渠》中杨书记的深刻体会。豫剧现代戏《红旗渠》是一部反映林县人民战天斗地、自力更生,重新安排自己命运的真实故事。在这部戏里我饰演一位情系百姓.一心为民的县委书记杨光。说心里话,能否塑造好杨光,把握好县委书记的人物尺度,我心里确实没底,也没有太大的优势可言。  相似文献   

9.
王军芳 《魅力中国》2014,(23):261-261
豫剧起源于河南,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豫剧以唱腔铿锵大气、抑扬有度、行腔酣畅、吐字清晰、韵味醇美、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善于表达人物内心情感著称,凭借其高度的艺术性而广受各界人士欢迎。因其音乐伴奏用枣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继承、改革、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称之为豫剧,具有鲜明的河南地域特色的优秀戏曲剧种。  相似文献   

10.
许宏 《魅力中国》2014,(12):73-73
每当我听到戏迷们在河畔演唱“走一道岭来翻过一架山”、“咱两个在学校整整三年”、“昨夜晚老婆我做了一个好梦”、“走一道岭来翻一道沟”、“亲家母你坐下”等一段段熟悉的豫剧唱段,我就想起了河南省豫剧三团推出的现代戏《朝阳沟》。为什么过去那么多年了,这部戏还能被不同时代的戏迷所传唱。可以,这部戏的艺术魅力有多大。  相似文献   

11.
豫剧《三哭殿》是原河南省豫剧二团的看家戏、代表戏,几十年来深为全国各界豫剧观众所耳熟能详。尤其是当年的原班人马——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派艺术创始人唐喜成饰演的唐太宗李世民,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大家吴碧波饰演的詹贵妃,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张桂华饰演的银屏公主,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杨素贞饰演的长孙皇后,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杨发互饰演的詹太师,豫剧名家谢巧官饰演的小秦英,豫剧表演艺术家轩玉亭饰演的老家院,等等,都永远地镌刻在当代中国豫剧的人物画廊之中,都永久地烙印在了广大豫剧戏迷的心目中。这些大师、艺术家、名家们的强强联合、珠联璧合,形成了一个最佳演出阵容,从而呈现出了最高最好的舞台演出效果。戏已成经典,演员已经换了好几批,虽说现在难以超越,但是观众还是那么喜欢看。  相似文献   

12.
杨庚杰 《魅力中国》2013,(11):71-71
有些同志珍视艺术的传统风格,不赞成“话剧加唱”,不赞成搞成“非驴非马”的东西。有些同志不那么看中艺术的传统风格,“甩掉老钉鞋,穿上旅游鞋”,反映了一些同志对传统艺术风格的厌倦。风格就是个性,就是差别,就是特点。话剧有话剧的风格,歌剧有歌剧的风格,戏曲有戏曲的风格。就戏曲来说,一个剧种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成其为剧种;一个表演艺术家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不成其为流派。京剧是京剧,越剧是越剧,豫剧是豫剧,评剧是评剧,黄梅戏是黄梅戏,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独特风格,就是他们同样是“剧、戏”,却用“京、越、豫、评、黄”这儿个字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3.
我演秦雪梅     
璩红霞 《魅力中国》2010,(16):105-105
大型古装戏《秦雪梅》,是豫剧阎派艺术创始人阎立品先生的主要代表作。阎派艺术,本就细腻、清丽、典雅、含蓄,阎立品先生扮演的秦雪梅,又独到地使用了“仿哑声”,更为人物凭添了几分哀婉与冷艳.使后学者叹为观止。因而,当我演秦雪梅的时候,总担心观众会“曾经苍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演得再下劲,恐怕也不会被观众接受,事实上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4.
王红芬 《魅力中国》2013,(17):69-69
“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也就是说好的曲谱,要用演员的嗓音条件唱功来润色。中国戏曲表演讲究的唱、念、做、打(舞)。唱是摆在首位的。豫剧是一个以歌唱为主塑造人物的地方戏,尤其注重“唱”。豫剧的“五大流派”和地域流派都是以“唱”为标准形成而得名的。  相似文献   

15.
我演假牡丹     
曹会敏 《魅力中国》2013,(14):100-100
豫剧神话戏《追鱼》是我们新郑市豫剧团的看家戏、打炮戏、吃饭戏。这部戏因为充满了浓浓的神话色彩,加上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惊险热闹的武打场面、优美抒情的豫剧唱腔,所以每到一个地方去演出,必定是第一个要演的戏,也是最受欢迎的戏。这部《追鱼》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排演以来,  相似文献   

16.
牛利如 《魅力中国》2013,(14):102-102
豫剧古典戏《三哭殿》是一出中国豫剧的经典剧目,中国豫剧一代宗师、唐派艺术创始人唐喜成,豫东红脸王刘忠河,河南省豫剧三团五大主演之一王善朴,当代中国豫剧领军人物李树建,都曾领衔主演过这部戏。其中,艺术成就最高、艺术影响最大、观众最喜欢看的还是河南省豫剧院二团唐喜成大师的演出版本。我们济源市豫剧团任家波老师师承于豫剧大师唐喜成,曾将此剧较好地继承了下来,又传承了下去。  相似文献   

17.
辛国庆 《魅力中国》2011,(12):187-187
一个有所建树的戏曲演员,除了好的自然条件,还应该具备_一种永不言败的“拼劲”,面对挑战,只有去拼才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这就是我对塑造豫剧《卖苗郎》中苗郎的深刻体会。豫剧《卖苗郎》是一出孝敬父母、歌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古装剧,在这出戏里.  相似文献   

18.
贺玉红 《魅力中国》2013,(13):94-94
中国戏曲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教化功能,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寓教于乐”。中国豫剧马(金凤)派代表性演出剧目《穆桂英挂帅》就是这样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为一体的精品力作。这部戏的故事情节已为人们所熟知,这部戏中的所有角色已被人们所熟悉,这部戏中的每个唱段已被人们所传唱,这部戏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部戏是爱国主义的活教材,这部戏演了几十年仍然保持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部戏演遍了全国各地,甚至演到了宝岛台湾,成了豫剧的代名词。我是洛阳市豫剧院的一名青年演员,非常荣幸地在这部经典名剧中饰演了余太君。这一角色要求以老旦应工,要演出、唱出、刻画出、塑造出一代巾帼英雄在暮年时忘却家门私怨心系国家安危的胸怀和气度,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人们由衷地钦佩与敬仰。  相似文献   

19.
王海升 《魅力中国》2013,(11):70-70
作为一名豫剧演员,我常常在想,古老的戏曲艺术如何在当今这个高速发展的丰十会时代得以生存与发展。那就是,多多地关注当下社会人类的生活状况、思想意识、情感世界、矛盾斗争,只有敢于去表现当下社会焦点问题,去塑造刻画这个时代的人,那么就能很快在当前日益竞争激烈的文化艺术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能为古老的戏曲艺术注入活力。在从艺的几十年问,我演出了很多古典戏、新编历史戏,也演过几部现代戏。也正是出于对目前戏曲现状的忧虑,我特别希望多演几部现代戏,多塑造几个栩栩如生、鲜活可爱、真实可信的现代人物的艺术形象,丰富中国豫剧艺术的人物画廊,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做出自己的探索与努力。感谢许昌市公安局和许昌市万里豫剧院,感谢著名剧作家齐飞,感谢著名导演李利宏,给我了一个机会。让我在豫剧现代戏《中原警事》中担纲领衔主演,饰演为人民服的公安局长魏民。  相似文献   

20.
胡曙光 《魅力中国》2014,(15):64-64
豫剧是我国古典的五大剧种之一。豫剧的唱腔磅薄大气、抑扬顿拙、唱腔婉转、吐字圆润、韵味悠长、表现生动,以善于刻画不同性格的人物和细腻表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而著称。本文泓豫剧《抬花轿》为例谈对人物的分析及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