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朱水香 《魅力中国》2013,(16):91-91
越调是许昌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在广大城乡拥有一大批忠实听众,越调名家毛爱莲更是身名远扬。2008年6月14日,国务院将许昌越调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作为许昌市越调剧团的艺术大师、越调“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毛爱莲被授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长期的越调表演艺术实践中,毛爱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是旦角表演。“毛派”的唱腔特点用六个字就可概括,那就是:甜、纯、清、巧、情、快。这么几点,形成了“毛派”的鲜明风格和艺术特色,足以让她在河南的大艺苑里雄踞一方。自成一派。被誉为“越调皇后”。  相似文献   

2.
王刚跃 《魅力中国》2014,(16):86-86
由我们许昌市越调剧团推出、越调大师毛爱莲领衔主演的《白奶奶醉酒》一剧,在当年一经上演,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成为了许昌市越调剧团的看家戏、打炮戏、保留剧目,成为了越调大师毛爱莲先生晚年最具代表性的演出剧目,成为河南戏曲或者甚至可以说中国戏曲的经典之作。后来,这部戏被拍成了戏曲电影故事片后,影响到了全国,甚至海外,为河南越调艺术的传播做出了贡献。推动了河南越调艺术的发展。这部戏历经四十多年的舞台演出。依然深受当今社会各界戏曲观众的喜欢。可谓久演不衰,经久弥香。  相似文献   

3.
河南越调一代宗师毛爱莲先生,宛若一朵洁白无瑕的莲花盛开在中国戏曲的百花园中,芳香四溢,沁人心脾,在全国亿万戏曲观众心目中享有着崇高的位置和声誉。毛爱莲老师本来主工的是闺门旦,兼演青衣、刀马旦,代表作有《火焚绣楼》、《李双喜借粮》、《秦香莲》、《青龙山》、《五凤山》等。她的唱腔,吐字清晰,韵味甜美,柔润委婉,好似夜静风吹银铃响,又似小桥流水曲折蜿蜒、叮叮咚咚,十分地悦耳动听。随着岁月的流逝,毛爱莲先生的戏路拓宽了,在彩旦和老旦行当上颇有建树,代表作有《白奶奶醉酒》、《卖箩筐》、《斗书场》等。她那客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超凡脱俗的人生境界使她的表演艺术更加趋于喜剧化和生活化,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风趣、那么的幽默。  相似文献   

4.
解群生 《魅力中国》2013,(14):75-75
演员的创造不同于其他的艺术创造。有些被多位艺人演过无数次的传统戏,一经造诣深厚的艺术家演绎焕发出新的光彩,其所扮演的人物,给我们以更多的审美价值,领略更深的精神境界。如:河南越调申凤梅大师饰演的诸葛亮和毛爱莲大师饰演的韩翠萍(《掉印》中的女主角),前者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会做思想工作的“活诸葛”;  相似文献   

5.
申桂红 《魅力中国》2014,(14):77-77,79
一、河南地方戏曲的基本概况 (一)河南地方戏曲的起源 河南被人们尊为“戏曲之乡”,河南地方戏曲品种繁多,特点鲜明。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豫剧、曲剧和越调。其他剧种有二夹弦、道情、大平调、怀梆、宛梆、汉二簧等。其著名演员如常香玉、陈素真、马金凤、崔兰田、阎立品、张新芳、申凤梅、毛爱莲、王秀玲、马琳、王善朴等。河南曲艺以河南坠子最为流行。其次是大鼓书、三弦书和鼓词儿。豫剧又叫河南梆子,  相似文献   

6.
漫谈越调     
马忠太 《魅力中国》2009,(20):168-169
越调是河南三大剧种之一,历史悠久,深受广大观众喜闻乐见,流行于河南各地,演出区域遍及中原大地,在全国都有很大影响。越调又名“四股弦”,鼎盛之时,陕南、鄂北、皖东,都有越调剧种存在。越调形成剧种以后,演出形式有三种第一是皮影越调戏;二是木偶越调戏,三是越调大戏班。这三种形式迄今仍在湖北北部、安徽西部和河南南阳一带农村流行。河南越调音乐历史悠久,即有较多的曲牌,又有较完整的板腔、唱腔,  相似文献   

7.
汪相奇 《魅力中国》2014,(23):80-80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他笔下的人物性格迥异、形象丰满,深受读者的喜爱。其中的故事有很多被搬上戏曲舞台,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戏曲常演的剧目中多以“三国戏”、“宋代戏”、“明代戏”、“清宫戏”较多,而越调剧团在河南“三大剧种”中又以擅演“三国戏”而闻名全国。由此而被人美誉的“河南活诸葛--申凤梅”就是越调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吊孝》、《斩关羽》在这三出戏中都有张飞的出现。熟悉戏曲的观众都很喜欢张飞的性格,他粗狂、鲁莽、傲慢;而又粗中有细、勇而有谋、嫉恶如仇、嗜酒如命;但凡有违桃园结义的事他是决不妥协。他的另一面颇有女性的‘娇柔、妩媚’的可爱之处。就我在三出戏中饰演的张飞,谈谈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张爱琴 《魅力中国》2014,(10):82-82
曲剧《陈三两》又名《陈三两爬堂》是河南曲剧的传统剧目。此剧是河南曲剧大师张新芳的代表作。谙熟曲剧传统、舞台实践经验丰富的张新芳老师,以极大的创造热情和勇于探索精神,取长补短,广征博采,在综合“大调曲子”和“小调曲子”音乐旋律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了豫剧、越调、河南坠子、吕剧等姊妹艺术的音乐素材和演唱方法,大大丰富了陈三两的音乐形象,还大胆借鉴了京剧的行当程式、台步、身段、水袖技巧,增强了陈三两的舞台行动和表演能力,既不失曲剧的风格特点,又有新的形式和光彩。  相似文献   

9.
李培敏 《魅力中国》2013,(16):106-106
《三哭殿》本是河南地方戏曲越调的代表剧目,越调“大宝贝”张秀卿在河南第一届戏曲观摩赛中曾凭借此剧获一等奖。后经豫剧大师常香玉和唐喜成联袂演绎,并经由以唐派弟子为代表的的一代代艺术家的精彩传承和发展,最终成为豫剧唐派最具代表性的剧目之一。纵观豫剧《三哭殿》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一出好的传统剧目,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不仅要保留其精髓之处,更要去其糟粕,融进时代的元素,让时代赋予它更深厚的内涵和更丰富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魏德勇 《今日重庆》2017,(18):78-8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曲《临江仙》,掀开了风云激荡的三国时代.自从小学五年级偶然的机会接触小说《三国演义》后,便对“三国”着了魔.三国的历史、评书、小说、戏剧、影视、绘画等,都成了我的研究对象.某个周末,携妻女到河南许昌两日,近距离聆听古都的声音.毕竟,许昌是三国时期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没有许昌,三国文化将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1.
徐敏 《辽宁经济》2007,(7):26-26
连续几年.所有城市的房价都出现了一个有趣的悖论:在2006年“国六条”为代表的一系列旨在抑制房价上涨的宏观调控政策出台后,城市房价不仅没有出现走低迹象,反而有越调越涨的走势,使得频频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没有收到预期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2.
谢幽 《宁波经济》2014,(4):44-44
从《大西洋帝国》、《权力的游戏》到《新闻编辑室》、《国土安全》、《傲骨贤妻》……美剧用其多样性、专业性和对人性的深度诘问,持续给人惊喜。当国产剧陷入“越雷越红”的怪圈时,大洋彼岸却频频诞生“神剧”。美剧的制胜宝典,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上海经济》2011,(5):16-17
屈宏斌:房价不会越调越高 针对有人担心房价会“越调越高”的问题,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楼市调控政策在逐步加码,相信今年会较过去几年有好的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杨建才 《魅力中国》2013,(11):64-64
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悲剧往往给人痛定思痛的力量,催人奋进。而喜剧则往往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在嬉笑怒骂的同时,也使人感受人间的悲欢和人情的冷暖。在众多的河南戏曲的精品力作中,也不乏经典的喜剧作品,如豫剧《七品芝麻官》、曲剧《屠夫状元》等。其中,最为精彩的应属毛爱莲大师主演、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戏曲故事片《白奶奶醉酒》。该剧不仅情节曲折生动,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更为出色的是众多的艺术家精湛的演技和默契的配合,欣赏此剧我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感悟人情的冷暖。  相似文献   

15.
王刚跃 《魅力中国》2013,(31):112-112
在河南越调的艺术宝库中,由河南省越调剧团出品,由越调大师、申派艺术创始人、人民艺术家申凤梅领衔主演的《收姜维》一剧堪称经典名剧。这部作品不仅成为申派艺术的代表性演出剧目。也是整个河南越调的代表性演出剧目;不仅在河南戏剧界有着深远的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全国戏剧界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并且还被传播到了海外;不仅在当时广为人们所喜欢,而且随着岁月的推移,更像一坛珍藏的老酒那样散发着浓郁淳厚的芳香,备受当今戏曲观众的推崇;不仅是没有多少文化的老百姓们喜欢观看,愿意传唱,而且我们最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也特别喜欢,他看过这部戏后在接见演员时风趣幽默地说:“你们河南的诸葛亮会做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楼市调控政策以所谓“合理房价”为目标,以政策挑战市场,但事与愿违,房价越调越高。  相似文献   

17.
中共海南省委三届六次全会上,省委杜青林书记作了《实现“十五”跨越式发展,加速海南现代化建设进程》报告;汪啸风省长作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建议的说明》报告;会议还通过了海南省委关于“十五”计划的《建议》。三个重要文件为海南 21世纪前五年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其最精要之点有:  重点抓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一省两地”的产业发展战略  我省要重点抓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总体思路是:巩固提高第一产业,加速发展第二产业,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农业要调高、调优、调精,工业要调大、调强,…  相似文献   

18.
陆建华 《东宇经纬》2000,(11):31-31
不久前,《扬子晚报》曾以《一个男孩的求救信》为题报道了南京建邺区小学一名12岁的男孩因成绩差,被老师指令检查“脑子是否有病”。当这位学生把医院的“该生智力一切正常”的检查结果告诉老师时,老师竟说:“你没本事。某某也是没问题,不是通过找人开来了证明吗?”这个“证明”是指“弱智”的证明。有了这个证明,这位老师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这位男孩的成绩放在一边,  相似文献   

19.
熊怡 《今日重庆》2009,(5):49-49
地处武陵山脉与长江三峡库区交汇处,古代巴国腹心地带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孕育、传唱和发展的石柱土家“啰儿调”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蜚声海内外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是石柱土家“啰儿调”民歌的代表作之一。2006年,石柱土家啰儿调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中国集体经济》2012,(5):34-34
有个人即将到一个县挂职担任领导职务,在赴任前,他拜访了自己的老师,当然是希望老师能给自己提出点忠告。老师从书房里拿出一部《论语》:“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我就送你《论语》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